家是一个让人一想起心中就有温暖的地方,从古到今有许多的描写思乡的文章。回家也是每个游子必有的情感,“每逢佳节倍思亲”才会成为千古绝句。
记得十三岁那年,上初中一年级,开始要上晚自习,虽然学校离家只有两公里路,但是那路并不是宽宽的公路,而是山村小路,下课时大多数的老乡都进入梦乡了,没有月光的时四周漆黑一片,所以也不得不寄宿。
那是一所有两个乡的招生范围的农村学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进去后发现自己原来的同学很少,而且也不同班。与自己分在同一个宿舍的就没有一个,全是新面孔。不过那时候我们入初中是要经过考试筛选的,能进来就是不错的了,何况是在尖子班。所以每个人都自以为很了不起。加上都是农民的孩子,大家习气相近,很快就打成一片。大家都是第一次独自生活,非常的兴奋。第一天晚上,闹到很晚都睡不着,老师来批评了许多次都不见效。那时侯,老师又不认得我们,我们也就不怕老师,老师一来就静,老师一走就闹。最后老师没有办法,只好不理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好象天有点亮,我们又起床了,拿着脸盆牙刷去打水,碰见一个上厕所的老师:“你们干什么?三更半夜的起来,不睡觉!”才知道那才三点多钟。
重新回到宿舍,大家的兴奋已过,该聊的也聊完了,睡又睡不着。才知道夜原来可以这么长,天总是不亮。躺在床上想奶奶,第一次发现睡在奶奶的身边是多么的幸福(以前总是希望能不跟奶奶睡在一起),又不意思说出来。过了一会儿,就听见有人哭的声音,再一会儿就好象不止一个人。慢慢地,十二个女孩全都哭起来了,又不敢大声。
第二天,对面的大姐姐们见到我们就笑:“好象听见你们哭”。真恨不得有地洞可钻。第一节学前教育课,年轻的班主任让我很羡慕,觉得她特别的漂亮。正当我胡思乱想时,就听见老师说:“你们是中学生了,不是小学生了,要学会独立生活了,寄宿的同学每周可以回家两次,星期三和星期六。刚开始可能会想家,甚至可能会哭,要赶快适应,不要哭”。我的头低低的下下的,很不好意思,生怕被别人发现我哭过了。
星期三回到家时,第一次发现家是那么的好,饭菜是那么的香。第一篇周记的题目就是《想念家乡》。班主任的批语:难道这里不是你的家乡吗?那时候我哪里知道这些,我只知道那小山村就是我的家乡,出了小山村就离开了家乡。
不过很快就适应了寄宿的生活,因为很快就成为没有了老虎的猴子,很受老师的宠爱,同学们的羡慕。每周回两次家的意义就是从母亲手中接过一罐罐的干菜。
转眼间,初中生活结束了,升入十公里外的县城高中。在此之前我没有去过几次县城,可以在那里上学真让我兴奋。虽然家境贫寒,母亲还是为我准备了两套新衣服,父亲用自行车把我的包袱送到县城。
到了那里后,我才知道连猴子都算不上了,我的新衣服就象是刘姥姥的的衣服一样的地位。全班只有十二个女生,农村的也就只有我和我的同桌。自己的自卑和他人的排外,让我异常地孤独。这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想家,可是课业越来越重,回家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回家再也不是干菜的意义了,我知道我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对的起我的家我的亲人。但是总是达不到我的目的,一次次的不满意,也造就了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里,看着父亲穿着单薄的衣服,总是希望将来自己能够让父母爷爷奶奶衣食无忧。
其实说起来我的成绩也不是很差,除了数学。数学成了我的死敌,数学老师在开会的时候说:***的数学都考不到及格的话,那她也就可以不用上大学了。这是另外一位老师告诉我的,但是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根本就看不见我。我当时在愚蠢地暗暗下决心,放弃数学也要上大学,曾经在模拟考试时数学27分,年级倒数第一,但是总分却在两百多人里排第十四。我觉得我的数学不用及格有可以上大学。结果可想而知,高考结束后,我有一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坐车到一半的时候我就下车了,抗着两袋行李在热日中步行回家,家离得越近,心就越疼,我真希望回家的路没有尽头,永远朝着家的方向,却永远到不了家。
我的数学让我两个多月的暑假里流了不知道多少眼泪,也让对我寄予厚望的父母陪了许多的眼泪,那时候连死的心都有了。
经过了漫长的两个多月的煎熬,终于被一所不是很好的大专录取,多少给了父母一些交代。也就开始了新的离家回家的反复。不过这样的反复愉快大于哀愁,虽然我不是很满意这样的结局,但是父母高兴。每次离家的时候父母都很高兴地替我整理行装,因为他们知道我的下次归家是可以看得见,等待之后是有结果的。
父母原来以为这样的别离在我结束学业时就会结束。但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女儿会越走离他们越远。给他们找了外地的姑爷,分配到外地。我虽然也常常想家,但是不再是那种痛心骨地想了,因为我有了我的另一半,孤单寂寞时有了安慰。回家让母亲有了短暂的高兴,却很快就有让母亲更为难过的离家。母亲不再远远相送,往我的行李里装一些我喜爱的食物,交到父亲的手上,就看不见母亲了,我知道母亲是怕我看见她的眼泪,其实母亲哪里知道,我的心同样也在流泪,但我不敢流泪,因为挥手相送的有我年已古稀的奶奶,陪我等车的有我不再年轻的父亲和古稀岁月的爷爷。看到爷爷和爸爸,我很恨自己,我不知道我到底是错了还是对了。
先生与家人的语言不是很相通,自小就离开农村的先生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我的小山村,回娘家对他来说是一件很累人的义务,没有任何的乐趣。这让我对回家又多了一丝不是滋味的滋味。孕育女儿的过程和生女儿的阵痛让我更理解母亲。两个月后带女儿回家见外公外婆,父母是异常的高兴。可是家却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家了:父母老了,不懂事的大嫂把家搞得乱七八遭。我和女儿的到来给父母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让父母很尴尬,父母不知道对我说什么好。一个星期后我带着女儿离开家,把所有的烦恼麻烦都留给父母,我无能为力。
再次带女儿回家时,是在女儿一岁半的那个春末初夏。初见田野的女儿异常高兴的表情写在脸上,外公带她东逛逛西看看,更是让女儿兴奋。可是到了晚上所有的兴奋化为乌有,睡不惯我睡了二十年的床,蚊子又多,哭哭闹闹折腾了一整个晚上。女儿的哭闹让我很难过,我知道这只是我的家,不是女儿的家,怪不的女儿。但是我还是有些不满,因为女儿降低了我回家的热情,特别是女儿对她的爷爷奶奶说:“蚊蚊坏,不去外婆家”。听到她爷爷奶奶的笑让我更是愤怒和难过。
后来与先生两地分居,回家也就变成了我和女儿两个人的旅行。晕车的我没有了先生的照顾,还得照顾幼小的女儿,每次的旅行变的异常艰难,几经转车终于到家了,父母爷爷奶奶的脸常常都乐开花了。可是女儿已经不再是二十几年的我了,白天她会很兴奋地度过,晚上却不知如何睡觉,还解不出便,常常也就到此一游,就匆匆和家人告别。父母也渐渐地习惯了我的回来又去的反复,母亲不在偷偷地流泪,但是在要走的时候母亲奶奶常常问得就是我下一次的归期,有时候我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两位老人。
去年冬天,父亲说爷爷的身体很不好,行动都不方便,我心里痛痛的。我不知道八十多岁的爷爷还能迎接我多少次的归家,还能送我多少次。先生更是四年整都没有陪我回娘家了,爷爷对这个大孙女婿是特别的满意,我真希望先生能回去一趟。最后,一家三口终于成行回家了。
回到家,先生第一次发现我好象不一样了:我竟然不停地用手抓那些他不屑一顾的小食。他哪里知道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在高兴的同时又发现许多的不方便,我竟然不愿意在家洗澡了,先生更是,吃不惯,睡不惯,什么都觉得不舒服。更让我心酸的是:父母的操劳没完没了,花甲之年带三个小孩在家耕那几块薄田,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我的父母,还是兄妹的父母,我无能为力;爷爷奶奶比以前更为老了,我又能带给他们多少快乐?爷爷的耳朵根本就听不见我说什么,他只是不停地看着我笑。
先生把他拍下的一些画面用电视放出给爷爷奶奶看,看到爷爷奶奶了乐呵呵的样子,我大笑的同时又有些心酸,我不能常常给他们这样的快乐,因为我不仅仅是他们的孙女,还是母亲和妻子。对我而言,父母爷爷奶奶是我的家,先生女儿又何尝不是我的家呢?有亲人就有家,我要如何回家?我不得不反反复复地离开一个家回另一个家。
离开家的前一个晚上,奶奶跟我说,她很久都没有去县城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了。
这是多么低的要求,我赶紧许下诺言,夏天一定带你去。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把她亲手做的板鸭送来,说是给她的曾孙女的,又赶紧去被窝里。去和爷爷说再见时候,心里就求老天爷保佑,保佑爷爷奶奶长命百岁,能多迎接我几次回家。
奶奶没有和我挥手告别,爷爷也不再送我出小山村陪我等车了。我只有给亲人们一个看得见的承诺:夏天我一定回来。
-全文完-
▷ 进入Ninuk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