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70古来稀——在古人看来,一个人能活到70岁应该是很了不得的了,毕竟在阻挡不了的天灾面前,在落后的医疗技术面前,人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但是我们的祖先在修房造屋方面,却本能地认为房屋的寿命远比他们自己的生命长,所以他们做得很谨慎很认真。他们心里总想着要留给儿辈孙辈甚至更后面的后代。于是现在的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么多古老的建筑,并深深折服于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的智慧。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就成了大工地了。随时都在修,哪里都在拆,修了拆,拆了修,到处都是水泥地,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我一度感到非常震惊。而国人对于这些如鸽子笼一样的房子的狂热更是让我目瞪口呆。开口闭口都是房子,有钱没钱的标准就是有多少房子。所谓的“房改”早就演变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轰轰烈烈的运动。当无数的楼盘拔地而起,热热闹闹开盘的时候,当无数人排起长队购房的时候,我感觉完全是回到了上世纪的文革时期。试问,在如此背景下建起的那些华屋,它们的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呢?
70年的产权——对于你花了一辈子的积蓄,还欠了银行无数的债的房子,你拿到的是70年的产权。还有些小产权房因为价格便宜,只有40年的产权。无论是70年还是40年,我都忍不住笑了——太长了,真是夸张。因为我早就观察到了,我身边的参与房改的那些看起来很雄伟的高楼,从来就没有20年以上的。比如位于成都骡马市的“轻工大厦”是90年代我印象中一幢好了不起的建筑,但是几年前就被摧毁了,因为它太老了,该死了。这样的一幢顶级的房子不过才20多年的生命,何况是那些黑心的开发商和利益熏心的建筑公司狼狈为奸而建的普通的民房呢?
所以,对于发生在4月4日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小区建成仅20年的第29幢住宅楼突然坍塌的这一事件,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这幢居民楼是共5层,还有一层地下车库,三个单元,是垂直坍塌的。从中间处的断痕看,像是被刀子一下子削掉一样。所幸当时大多数人都外出了,被困的人不多,最后只有一名女性死亡。
说好的70年的产权呢?至少40年呢?在哪里呢?
我顺便查了一下近期塌楼事件,真是触目惊心,还有的竟然是还没修好就塌了,比如去年12月河南郑州的一在建楼房坍塌,8人被埋。2014年3月广东遂溪的一在建楼房倒塌,致32名工人受伤——还好没修好。等到住进去后坍塌,死伤的怕不止是这么些人吧。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在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待人接物自然而然地就符合道德礼教了。也即是说,一个人能活到70岁的话,应该感谢上天的恩赐,所以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本能的文明。这是对人的要求。那么对一幢建筑来说,我以为70年应该是一个起点,是符合基本要求的起点。建筑也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应该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是正常的。几十年就垮掉的那些建筑根本就不配称为建筑,纯粹是败类,是建渣,跟人渣没有任何区别。当这些建渣在一个国家的土地上肆意横行的时候,不得不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可是制造出这些渣渣败类的是谁呢?还不就是人类自己?人啊人,为什么那么愚蠢?利字当头,就忘记了一切了吗?在赵州桥面前,在故宫面前,在武当山的城墙面前,就没有一丝惭愧之色?楼歪歪,楼脆脆,繁华的实质是脆弱与龌龊,难道都看不到吗?
我现在住的房子有10年了。墙壁的剥落自不必说,电梯出现问题也有几次了。6年前大地震在客厅的一面墙壁上留下了一串美丽而骇人的波纹,我一直不去修补,就是要自己随时记住大自然的威力,我们人类任何时候都要敬畏自然。这幢有19层楼的楼房从外观来看虽然没有破旧不堪,但说它是满脸沧桑也不为过。它附近的房子大约都是同它差不多岁数的,因此都差不多的老,虽然当年它们的价格差很多。喷水池早就不喷水了,花少了,座椅早烂了,没有谁维修。大家也早已经习以为常了。永远缺少后续工作,有前手而没有后手,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中国特色?
想起了一个故事: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这样简短的一封信,让很多人都为之动容。为什么?责任?态度?人为关怀?我们缺什么?缺的就是这些。
我们的房子啊,可不可以以保持100年为起步?让朴实的老百姓的得到的70年的产权不是一句骗人的鬼话?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