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四月天,浅拾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爱沁香一瓣

发表于-2014年04月04日 中午1:09评论-4条

四月天,春光明媚。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一处的青松翠柏附近,有一块朴素的墓地,一代才女林徽因静静的躺在那里,墓碑是当年她的丈夫梁思成在世时亲自刻写的,一块汉白玉上有浮雕,上刻牡丹、荷花和菊花图案,远看平平常常,细看极具美感。“建筑师林徽因墓”七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亮光,她的墓十分简单,碑上没有其他的纪载文字,没有详细的介绍,可以说这是一座无字碑了。仿佛她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天才才女、美女、诗人和建筑师。 

林徽因这个名字,是读了徐志摩的诗和书,还看了那出电视剧 《人间四月天》后才真正走近她和了解她的,她曾经走过的情感生活和执着于事业的曲折之路,留下了一本后人爱读的大书,这是一个时代留下的人生轨迹。林徽因的寿命不长,属于英年早逝,她走过了人生51个春秋。林徽因死后,在当年她的墓碑上曾经写着: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但她的坟墓在文革时被砸,现在的墓碑上只有 “建筑师林徽因墓”。 建筑师这个称号,这是与林徽因相守一生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最后的评价。现在的墓碑,是后人在2003年重建的。看着这块碑,一代才女一生的爱恋和生活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林徽因,从小聪明又靓丽

才女林徽因的生活故意,一段时间在“人间四月天”的言情片播出之后,曾经家喻户晓。这个生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林徽因,是人们公认的美女、才女、诗人、建筑师和母亲。

说到林徽因,还要从她的家属史说起。祖籍福建。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朝时进士,曾经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任官,后来全家居住杭州。林长民娶的第一个妻子是一个精神不很正常的女人,所以婚后林长民发现后不禁和她一起生活。之后,他娶了浙江嘉兴一富商的女儿,名叫何雪媛,1904年6月10日,在杭州陆官巷林家大宅,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这是林长民和结婚8年后生的第一个孩子。林徽因的降临来世给了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和不同以往的生气。这个漂亮的女婴活泼可爱,很快赢得了全家人的宠爱。

在林徽因两岁时,父亲林长民就游学日本,尚是幼童的她便跟着祖父生活在杭州。她每天相伴的是思想开明、满腹经纶的翰林祖父,还有擅长书法、修养颇深的才女姑姑林泽民。林徽因从小受到书香门第的熏陶,天资聪慧从那时就开始表露。五岁时就和表姐妹一道师从姑姑一起读书写字。在家里的这些小学生中,她是其中最聪明的一个,她的记忆力极强,平时看似不经心地听姑姑讲课、但所学唐诗宋词却总能过目而不忘,而且能出口成章;她七岁时,就能承担起全家和在外父亲的通信事务,家里信来信往,常常由她处理回复,不仅言辞生动,又应答得体,深受父亲喜大。林徽因九岁时,开始在家庭学当小先生教堂弟认字,并对家中的藏书、书画发生了兴趣,不仅翻阅,又挥笔大写;十四岁时,她独自就能编成一本家藏的字画目录。林徽因的天赋受到父亲因子的影响逐渐得志,她十五岁前对古典文学、诗歌都已十分精通。这样的灵秀让她赢得了家人的宠爱,成为了这个家族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但是这个才女的童年生活也存在着封建的阴影。但由于母亲何雪媛的婚姻是为了维系林家香火的旧式结合,她是以妾的身份被娶到林家的,虽有端正漂亮的容貌,却由于她没有受过四书五经的教育,既没文化又不善女红和持家,因此既得不到丈夫林长民更多的爱情,也得不到婆婆和家人的欢心。林徽因的出生为母亲带来了一丝安慰。之后,母亲何雪媛又连续生了一男一女,但不知道为什么都夭折了,这在封建社会被视为无能之妇,对她日后的生活带来了苍凉和痛苦。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取得了政治经济学的学位毕业后回国。林长民也是一位聪明好学,擅长诗文工笔书法的行家,从国外回来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随着林长民的升迁,1909年林徽因一家由杭州搬到了上海。到了1912年,他们又把家搬到了北京。

传种接代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繁衍病。1912年,林徽因8岁,林长民又娶了第三位夫人,名叫程桂林,程桂林是上海人,精明乖巧,家里的财权从此掌握在她手里。这样,林徽因母女在家里就受到了不该有的冷落。林徽因母亲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讨人欢喜,她自己不大灵巧还爱管闲事。所以家庭充满了矛盾。 程氏很有育儿运,很快为林家生了一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她因此在家里得宠。这对何雪媛的打击很大,她对向往中的幸福生活几乎是彻底的绝望。那些天,当家中前院响起三娘和弟妹们快乐的喧闹声时,何氏拥着女儿林徽因已是辛酸不己。林徽因的童年生活从此也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少时的林徽因依恋父亲,却又恨父亲对生养她的母亲冷酷无情;她深爱自己的母亲,又恨她平时的无知和不争气。所以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络下了对母亲和三娘之间永无休止的怨愤。

1916年,聪明的林徽因考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在这所学校可学英语。到了1920年4月,16岁的林徽因就跟随父亲林长民到达欧洲多雾的伦敦。从8月到9月中旬这一段时间,父亲抽空带她从英国出发游览了欧洲许多地方,足迹遍及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领略了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繁华。回到伦敦之后,林徽因按照父亲的计划,很快考入了伦敦圣玛利亚女子学院学习,由于她在国内的教会学校己经学过英语,所以她有英语学习和会话的基础,林徽因很快适应了英国的学习环境。

女儿读书后,父亲林长民开始忙碌于国联事务。林徽因每天学习归来,平时就成了父亲伦敦客厅的女主人,每天要帮助父亲接待许多前来拜访父亲的中外人士。这种社交活动让林徽因从此多了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也因为母亲不在身边而让她倍感孤单。

林徽因十六岁那年,已经长得亭亭玉立,有人赞美她是林家的西施,姑娘的美让许多男人开始千方百计追求,前来求婚的富贵人家几乎踏破了门槛,他们不知道林徽因早已由父亲许配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后来,在林徽因身上,发生了著名的爱情三故事,她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女主角。和她爱恋的男人一个是与徐志摩,浪漫诗人痴狂地追求她,共同出演了一段青春感伤片。徐志摩为了得到她,竟然登报声明和发妻张幼仪离婚,演出了半台折子戏就告终;一个就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搞实业的建筑学家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另外一个就是和逻辑学家金岳霖的爱恋,金因她而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独居一偶,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由此可见,她确实是一位史上倾倒众生的美女。

【二】林徽因,与徐志摩在康河相爱

让我们首先把笔墨和历史的镜头摇向徐志摩。欧洲的英国伦敦,被称为雾都。人们所说的康河,实际上是从举世闻名的剑桥大学城穿越流过的河流。在这座大学城,总共林立着三十多所学院,剑桥大学只是个象征性的名字,她创建于一二0九年。其中大名鼎鼎的是皇家学院、三一学院和圣约翰学院,并排在大学城中心的国王大街上,成为这个大学城最有气派的建筑群体之一。这所大学里拥有造诣很深的院士和教授,培养出了许多世界杰出人才。如英国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德蒙?瓦勒尔、荷拉斯?瓦尔波尔和罗培特?布洛克即出自这座大学城的王家学院。剑桥大学的许多地方一直保持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到处是几百年来不断按原样精心维修的古建筑。 对于那些黑眼睛黄皮肤的莘莘学子,这月光灯影下的河岸,更具有一种别样的风情。

英国的剑桥大学音译cam可以翻译成“康”,也可以翻译成“剑”。徐志摩的时代翻译流行音译,所以现在人们称的剑桥那时就成为了他口中的康桥。剑桥大学是因为坐落在叫做剑桥的小镇而得名。而小镇的得名是因为川流过小镇和大学的那一条河叫 “剑河”,又称“康河”。

1920年的秋天,24岁的徐志摩在英国伦敦邂逅了16岁的林徽因,才子才女相遇,一个是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千金小姐。诗人徐志摩是多情王子,他林徽因是一见钟情,于是相约林徽因经常一起散步。林徽因因离开了家乡后常有思乡之情,在国外遇见了徐志摩这样善解人意的人当然高兴。

1921年,徐志摩开始了他的新诗创作,这一年,他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了。而林徽因只是个穿着白衣、容貌纤细的16岁少女。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成为了诗人心里永恒的创作素材,寄托着美丽的生活梦想,她成为了一个被诗人无数次理想诗化的女子,一个脱离了现实只存在梦幻之中的女子。其实那时,一开始就是徐志摩单恋上了她,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她写作了好多动人心弦的情诗。徐志摩这样写道:“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用这样激情洋溢的诗句,写下了一首首属于他相思的情诗。

还记得那一天傍晚,他们站在大学城的桥上,欣赏着美丽的夜景。脚下流动着康河的美,灯光下的流水显得特别好看,闪烁着油画般的异国情调,犹如故乡南国悠远的萧声吸引着游学的学子在这里倾听。林徽因和徐志摩踩着从树丛泼洒下来的月光和雾,静静地在康河岸边漫步。这时候,对面尖顶教堂里晚祷的钟声,在他们身后幽远而苍凉地响起。那金属的声音仿佛是一种感召。林徽因16岁,她天生丽质,风姿绰约。她的美丽,已为青年男子徐志摩所倾倒。他以诗人独到的慧眼,从她谜一样的眼睛中,读出了她与生俱来的忧郁。

当他们踏上石桥台阶的时候,徐志摩轻声这样说:“徽因,在这样的时候,你最想干的一件事是什么?”林徽因耳边响起了波浪一样的声音,她微笑不语,伸手摘下一片柳叶,轻轻地衔在嘴上。他们说说笑笑走上一座叹息桥,这是圣约翰学院仿威尼斯同名桥梁而建的一座精制的木桥。这样的小拱桥在剑桥共有七座,各具特色。这座叹息桥,是七座桥中最精美的一座,两侧全是窗户的小走廊,在月光下迷离着一种舒心的幽雅。桥下、那些白衣白裙的金发少女,三三两两,他们用长篙撑着小船从桥洞下穿过,把夜游的青春烂漫带向淡淡的夜雾和月光。小舟撑开的水很快迅速合拢,渐渐的只看见叶子一样飘过水面的白色影子在夜色的河面划过,让人心往神怡。 

“我很想像那些英国姑娘一样,用长篙撑起木船,穿过一座座桥洞,可惜我试过几次,那些篙在我手里不听摆布,不是原地打转,就是没头没脑往桥墩上撞。”徐志摩笑着这样说。 徽因默默地走着,她在思考徐志摩说的话意是啥。

“你知道康河最美的是什么?是雾,是月光。它像母亲一样梳理你的发丝,擦你眼角泪滴。有了这雾,这月光,你才不会感到无家可归。”徐志摩继续说着最优美的语言,每一句都是劝慰:“你知道吗?不是谁都有这种感受的。这种美总是给你一种颤栗,这才是美的真正本质。没有颤栗,美也就没有了。你知道这座桥吗?” 

他们说着又走上了皇家学院的“数学家桥”,徐志摩又谈起了美与人生:“这座桥没有一个钉子,1902年,一些物理学家出于好奇,把桥架拆开来研究,最后无法复原,只好用钉子才重新组装起来。每一种美都有它固有的建构,不可随意拆卸,然人生就不同,你可以更动任何一个链条,那么,全部的生活也就因此而改变了。” 那一刻,林徽因总是默默地听他说话,看着他那镜片后面的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她觉得,他笑的时候很有意思,那笑容常常在中途就被那长长的柔柔的下巴,很吝啬地兜了回去,一个24岁的青年人,怎么显得如此老成? 

“我想,我以后要做诗人了。徽因,你知道吗?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入金融界的。但我的最高理想,是想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他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著名政治家,联邦党领袖,曾任财政部长,是我心中的梦想。可是现在做不成了,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想写诗。” 

“徽因,你知道吗?我真的是为你写了一首诗,可以读一些给你听吗?”徽因点点头,她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自己加快了心跳。 她仿佛觉得身边有了一种祥和的力量。她喜欢文学,所以认真听他诵读写的《草原上的露珠儿》:

草上的露珠儿 /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 /新归来的燕儿 /在旧巢里呢喃个不休; 

诗人呦/可不是春至人间 /还不开放你 /创造的喷泉 /嗤嗤/吐不尽南山北山的璠瑜/洒不完东海西海的琼珠/融和琴瑟箫笙的音韵/饮餐星辰日月的光明! 

诗人呦/可不是春在人间 /还不开放你 /创造的喷泉/这一声霹雳 /震破了漫天的云雾/显焕的旭日/又升临在黄金的宝座; 

柔软的南风 /吹皱了大海慷慨的面容/洁白的海鸥 /上穿云下没波自在优游; 

诗人呦/可不是趁航时候/还不准备你/歌吟的渔舟/看呦/那白浪里 /金翅的海鲤/白嫩的长鲵/虾须和蟛脐! 

快呦/一头扑撒网一头放钩,收/ 收/你父母妻儿亲戚朋友 /享定了希世的珍馐。 

诗人呦/可不是趁航时候/还不准备你 /歌吟的渔舟! 

诗人呦/你是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呦/你是思想艺术的集成者呦/你是人天之际的创造者呦/你资材是河海风云/鸟兽花草神鬼蝇蚊/一言以蔽之/天文地文人文/ 你的洪炉是“印曼桀乃欣/永生的火焰“烟士披里纯”/炼制着诗化美化灿烂的鸿钧/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鹨/纵横四海不问今古春秋/散布着希世的音乐锦绣/你是精神困穷的慈善翁/你展览真善美的万丈虹/你居住在真生命的最高峰! 

《草上的露珠儿》中,诗人创造、想像、灵感着,呼唤诗人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开放自己“创造的喷泉”,畅快地喷吐,尽情地高唱。而事实上,抒情的主人公正是诗人自己、为诗卓越的价值而放声歌唱。他把大自然中最美好的物象风景都收纳到对诗歌和诗人的歌咏之中。林徽因听了,感动得泪水直流,她用双手捂住脸庞,不敢让徐志摩看见,然泪水已涌出了她的眼睛,她早已被他看见,由是他递给一块洁白的手绢。

晚祷的钟声苍老地在远处响起,徐志摩停住脚步,半分钟之后,他把手伸仔林徽因,林徽因情急之下把却把手中的那只手电筒塞到他手里。那一刻她又有了几分怅然地看着那缕光束,忽如一片橙黄的叶子,朦朦胧胧地飘进向了远处。仿佛是在异国他乡上演的是一出西厢记,这暖暖的爱情一瞬间要远比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来的撕心裂肺。

后来,林徽因这样写道: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这个难忘的夜驻满两个人心中,谁能忘记?

1922年,林徽因在英国与徐志摩散步时有了论婚嫁之意,受到资本主义婚姻观的影响,林徽因也看到自己的母亲在大家庭中的不幸的遭遇,林徽因告诉徐志摩;“若要娶我,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方可。”当时的徐志摩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已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由于他的婚姻也是一门家庭包办婚姻,他总觉得自己和妻子在语言和情感上怎么也是感到有差异,没有共同的爱情语言,但他根本不知道妻子张幼仪的心中是多么爱他,只是没有这样的诗情画意在嘴上涌动。

同年3月,徐志摩为了能得到林徽因,在柏林突然提出与原配张幼仪离婚。张幼仪当时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了这件事情,生活执着的她因此毅然带着孩子远走他乡,到德国留学去了。

事实上,当年的徐志摩从来没有想到,他所爱的林徽因原来早在年幼时已经许配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这是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大名鼎鼎梁启超许下的诺言,他们有着深厚的交往承诺结为亲家,梁启超也看中了林徽因的美丽和才气,他与林家接触中早就把林徽因当做自己的女儿对待。但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在英国竟然也犹犹豫豫地默许了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来来往往,让他们感染了西方色彩的爱情与心动,浑然忘记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追求浪漫的诗人徐志摩与林徽因的遇见也是生命中的一份缘。这一场萍水相逢,换来了徐志摩的狂热、激情、勇敢,也换来了林徽因的惶恐与惊喜,面对着徐志摩的追求、牵手、相拥,她感到了浪漫是如此的美,有点受宠若惊。徐志摩的浪漫与飘逸是她所欣赏的,但也是她无法把握的,以至于自己无法焕发出同样的激情去应和,常常显得被动。

时隔不久,当徐志摩回国后与林徽因再见时,知道林徽因已与父亲的好朋友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了婚。徐志摩听了百感交集,由于他是梁启超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他除了克制自己以外,还能做什么呢?徐志摩处于失落的痛苦之中。当他的晶亮的爱情之泡破灭的刹那,他的生活理想失去了航标,他“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不论你的梦有多么圆,周围是黑暗没有边”。他生活的激情开始低落,但他的诗情并没有泯灭,而是仍旧抒发着自己的忧闷和痛苦。他用诗继续支撑着人生之路。 

正如她的妻子张幼仪后来对林徽因的评价时这样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关系,是非情爱而是浪漫,更多的还是文学关系。她被徐志摩的性格、热忱和他对自己的狂恋所迷惑,然而她只有十六岁,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世故。他不过是父亲身边的一个女学生而已。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并没有引起这个未经世事女孩子的对等反应。他的出现只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不至于让她背弃家里为她已经选好的婚姻。说得真是入木三分。

虽然如此,后来徐志摩从欧洲回国后,他们仍然一起在京组织了新月社活动,还是开心地在一起讨论文学诗词,还一起演戏和书信来往。当林徽因在北京西山养病的期间,徐志摩还经常去西山看望她,并帮助她发表了一些诗作,这对于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大有进步。可以这么说,在林徽因的文学道路上,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可以这样说,徐志摩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真正引路人。后来林徽因在当了母亲后曾对她的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志摩生前写过很多诗送给她,在她心中最有名的就是《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林徽因的才华首次展示于社会,是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问北京的那些日子,这是难忘的1924年4月和5月间。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就由北京讲学社请到中国来讲学,当时讲学社的主持人就是梁启超和林长民他们。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被应邀共同担任泰戈尔的翻译,并精心安排这位贵客在中国的漫游行程。

还记得在北京欢迎泰戈尔的集会上,徐志摩、林徽因陪同左右,侧立两旁,当天北京的各大报纸都开辟了醒目版面,渲染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在《浪漫一代》的文章中说:“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较瘦的徐志摩,有如松竹梅的一幅岁寒三友图。”十分深动形象地塑出当时的图景。

徐志摩既当翻译,又当跑腿,事先由他具体联络,后来又全程陪同。 接待泰戈尔的高[chao]是在1924年5月8日,也是诗翁六十四岁寿辰那天,会上,众人用英语演出了他的诗剧《齐特拉》。由张彭春导演,梁思成绘制布景,林徽因饰演了女主角齐特拉。担任其他角色的无一不是京中名流:张歆海饰演王子阿俊那,徐志摩饰演爱神玛达那,林长民亲自饰演春神伐森塔。连跑龙套的也是其中的非寻常之辈,袁昌英演村女,丁西林和蒋方震演村民。王赓的太太陆小曼〔后来成为徐志摩太太〕在台下忙活,泰戈尔抵京则是王赓率领警卫到车站开道。公演时发售演出说明书的女士也正是王赓的太太陆小曼〔后来成为徐志摩的妻子〕。 

幕布拉开了,新式布景叫观众眼睛发亮。丛林上空悬一弯晶莹新月,月下齐特拉公主的姿态造型曼妙动人。印度朋友称赞林徽因英语台词讲得十分流利,一连几天京城的报纸,都连篇累牍的文章盛赞这场演出。人们赞叹林徽因的英语清脆柔媚,仿佛像一个外国女。文化界许多名流应邀前来观看演出,包括与新月社有分歧的大文学家鲁迅。京剧名演员梅兰芳也来了,传说,当年凡有林徽因在场,梅兰芳总是不肯落座,他的心中也有着一份千丝万缕的情愿。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在讲学与参观过程中,一路由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那段时间,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心灵仿佛又走在了一起,徐志摩浑身总是感到特别轻松,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他青春焕发,诗意盎然。三人同行,其间泰戈尔知道了他们之间曾经有的关系,还为徐志摩拉过红线,但最终由于多种原因也无结果。

后来泰戈尔离要开中国了,相伴左右的徐志摩和林徽因为是他的翻译,又为他演出,令诗翁有依依惜别之感。5月20日,泰戈尔离开中国前,老人对于和林徽因的离别却感到遗憾,因为年轻可爱的她一直不离他左右,使他在中国的逗留大为增色。泰戈尔要走,对徐志摩和林徽因来说,这一次离别又有一种特别的辛酸。徐志摩私下对泰戈尔说起他仍然爱着林徽因的一些事情。使老诗人万分感动,老诗人又曾为徐志摩向林徽因求情,但却没有使林徽因动心。泰戈尔只好爱莫能助地作了一首诗:

天空的蔚蓝,

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徐志摩的爱情轶事,就在这一声叹息声中划下了句点。接着,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就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在三年的时间里,“岁寒三友”离去如风,各分东西南,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名花有主,她与梁思成已经用心磨合,营造了一份经得起多方考验的感情。而徐志摩却怀着无限怅惘之心,开始追求陆小曼后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家。但是生活中的耦断丝连现象还是存在着。

1928年11月,徐志摩重访英国,他多次来到自己留学过的剑桥大学赏景,触景生情,徐志摩又想起了和林徽因的一段浪漫情缘,心情十分伤感。 在回国的船上又回忆当年和林徽因的爱恋生活,欣然提笔,留下了广为传诵的诗作《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的含意深刻。意思就是:伸出双手作别这美丽的校园,黄昏是那样有诗情,河畔还是那样有画意。河边的柳树被这夕阳已经染成了金黄色,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光彩夺目鲜艳。它就像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样纯洁,那样美丽。它那美丽的金色头发撒了一地,似乎多了几分妩媚和几分姿色。小河里倒映着它那美艳的身躯,倒映着它那华丽而又不失以往的朴素的影子。我想此时也许是它最优雅的时候了吧。河中的水草,在水中舞动着自己柔软而又油绿的身子。水草啊请你尽情地舞蹈吧!把你最美丽的一面展示给我,展示给一个将要离开母校的人。你是那样的幸福,永远与母校在一起。而我,而渺小的我只能在远方守望着我亲爱的母校。我真想像你那样永远依偎在母校的身旁。不,要是我真的就是你的一根水草,那该多好啊!如果上帝给我一次选择当什么的机会,我会选择和你一样,当一根水草。诗风依然清新,语词依然华丽,感情依然饱满。他的诗情一直闪现着追求的理想之光。

《再别康桥》中提到“康河的柔波”里的康河,这是他对深造学校的执爱。徐志摩曾经多次提到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说是英国留学康桥期间发生的。在他曾经的文章中提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应该是指给了他人生转折方向的剑桥大学。

1931年,林徽因因病在北平休养。当时梁思成还在东北大学执教,徐志摩又是经常去探望林徽因,为了避嫌,就叫上国外留学时的好友金岳霖等人一同前往,金岳霖当时己经是很有名望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在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林徽因面前,同样显得没有免疫力,见面后被坠入情感的网中不能自拔。

1931年11月中旬,徐志摩发现陆小曼怎么抽上大烟上隐了,就开始劝说,但小曼不听,于是就和妻子陆小曼在上海吵架了后,气愤地离开了她。19日这天早上8点,他在南京搭飞机赶往北平听林徽因的演讲会,途中飞机突然坠毁,徐志摩不幸在泰山附近遇难,一代才子丧身谷底。

徐志摩就这样走了,轻轻地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正如他轻轻来到林徽因的世界一样。林徽因知道了,痛哭得死去活来。

数年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路过徐志摩的家乡浙江硖石,触景伤情,林徽因再次陷入了感情的撞击不能自已,和着泪花和火车的轰鸣,她把不可名状的思绪倾泻到纸上: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暗的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暗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在徐志摩逝世四周年的时候,林徽因又写下了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发表在《大公报》上,肯定了徐志摩的诗歌和成就,赞扬了他的一生处处充满诗意,爱、自由和美是诗人的灵魂,对世界的真诚、对朋友的真诚、对诗歌的真诚就是诗人的品格。林徽因用她的浪漫谱写了诗歌和传奇,却把现实的生活留给了自己。

【三】林徽因,成为梁思成妻子

梁思成和林徽因真正恋爱开始在林徽因回国以后,这对自小由父母作主介绍的婚姻在后来成为了事实,她跳出了徐志摩的追求,这也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缘分结合。那时候,林徽因常常会避开徐志摩,他们常常悄悄选在环境优美的北海公园幽会,那里座落着新建的松坡图书馆,馆长就是梁启超。梁思成近水楼台,星期天图书馆不开,但梁思成衣袋里有钥匙。林徽因跟随梁思成去清华学堂,不仅进了图书馆,还去看梁思成的音乐演出。还和他一起逛太庙,一起游戏爬树等,那一段时光对于林徽因来说也是别样的灿烂和温暖。 

没想到,在恋爱进程的却是遭受了一场意外的车祸。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骑摩托和弟弟梁思永上街游行,摩托行到长安街被国务院权贵金永炎的汽车撞倒,梁思成满身是血。林徽因知道了着急得慌神,她赶忙赶到医院。梁家两弟兄正在住院治疗,梁思永伤轻不几日就出院,梁思成却大伤了筋骨,落下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了小小一截。林徽因每天往医院服侍。恰值初夏时节,梁思成汗水淋淋,她顾不得避讳,帮他揩面檫身,无微不至。两人恋爱以来从未如此频繁亲密地接近,愈发显得甜蜜。因为车祸,本来梁思成计划1923年将赴美留学,由于伤病只是推迟一年。

1924年6月,林徽因随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戏剧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梁思成每天要去女生宿舍约会林徽因。爱打扮的林徽因,面容、发式、衣袜,哪处都不肯草率,迟迟下不得楼来,经常叫梁思成等个二三十分钟。弟弟梁思永为此写了一副对子调侃他们:“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

而伤心之余的徐志摩知道她和自己老师的儿子好上后,为此写下了这样的诗篇: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诧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也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有人知道他们有才华,把他们比作宋时的李清照、赵明诚。

至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也是有着重要原因的。1925年,张作霖依靠日本政府的支援,兵分四路进攻北京,意欲自任总统。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向全国发表《反奉通电》,并将原奉军第三方面军改称为东北国民军。郭松龄起兵后,托人游说林长民出关。林长民于11月30日晚乘郭松龄专车秘密离京,途中受到奉军袭击。林长民下车躲避时被流弹击中身亡。父亲的死令林徽因十分悲伤,生活的命运决定了她从此将爱坚守在梁思成的身边,这大概也与这门婚姻有着密切关系。

1928年3月21日,穿着自己设计的东方式结婚礼服,林徽因做了梁思成的新娘、梁家的儿媳。同年一起又入耶鲁大学学习,梁思成学建筑,她在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8月回国。看似才子佳人的美满婚姻,但在那个正在经历变革的时代,在梁家,这个漂亮、活泼、热情的儿媳并不一直都讨所有人喜欢,尤其是她的婆婆就是其中之一,她知道林徽因与徐志摩的一些言传,所以心中常有不悦。

林徽因很爱母亲,她婚后怕母亲受苦,就把她接到自己的身边。1929年8月,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取名再冰,以此纪念已故祖父梁启超。1930年,社会上提倡沙龙活动。当时在京最著名的场所莫过于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的寓所。因为女主人的才情,这里常常是议事的天地,文人墨客相叙,雅事不断。因此来的客人都亲切地把她的寓所称之为“太太的客厅”。这里有座上客的费正清夫妇、一些诗人和作家,他们常常由于有她在场的魅力而再来。这其中就有沈从文,还有后来的萧乾,等等和其他的老朋友。他们常在一起谈社会和人生,也谈及社会变革与文学。林徽因的健谈是人所共知的,她的谈话常常从诙谐的轶事谈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谈到出愤怒,从发狂的热情谈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她总是这些聚会者的中心人物,当她侃侃而谈的时候,爱慕者们总是为她那天马行空般的灵感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句而倾倒,不断地受到掌声鼓励。 

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在徐志摩的引领下,先后发表诗《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所以梁思成一直钦佩自己的妻子,他称赞林徽因:“她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能够吃苦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爬梁上柱,做精确的分析比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林徽因长得漂亮,她知道自己的美,也懂得享受自己的美,所以常在镜子自我欣赏。三十年代初期,在北京香山养病期间,她一有了闲暇,就手捧一卷书,桌上点一炷清香,一袭白色睡袍,显微很小资。她很自恋地对梁思成说:“看到了吗?我这个样子,任何一个男人进来都会晕倒。”憨厚的丈夫梁思成说:“我就没有晕倒。”这些话充满着生活的情操。

1932年8月,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出生。从这年秋天开始,林徽因的生活突然变得纷杂、繁忙起来,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那时,她所参加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刚刚开始,不仅要应付繁重的家事,常常是忙得不可开交;又对建筑学的迷恋,使她为流逝于家庭的烦琐事中的时间而痛惜,她陷入了事业与家庭两难顾全的境地。林徽因开始经历她生平第一次操持家务的苦难,这并不是她没有仆人,而是她的家人,包括自己的女儿、新生的儿子,以及可能是最麻烦的、一个感情上完全依附于她的、头脑同她的那双脚一样被裹得紧紧的母亲。父亲死后,她把母亲接到身边,还有丈夫和孩子们,还要管理家里六七个仆人。总之,她是担任了家庭总经理的角色。这些责任每天要消耗掉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除了专注于事业,闲暇时夫妇俩也有一些情趣。他们开始比记忆,互相考测,哪一座雕塑原处于何处石窟、哪一行诗句出自谁的诗集,那甜美的家庭文化氛围,疑似李清照、赵明诚重返人间之幽默。 其实这一对夫妻间也不是不吵架过,林徽心直口快,好使性子。好在梁思成善于隐忍,被亲戚称做为出气的“烟囱”,但是烟囱偶尔也会堵塞。但两人都好面子,如果碰到佣人在旁边,就改用英语交锋。在他们新婚之时,梁启超曾经写信过嘱托:“你们俩从前都有小孩子脾气,爱吵嘴,现在完全成人了,希望全变成大人样子,处处互相体贴,造成终身和睦安乐的基础。”这是慈爱之心,也是出于对儿子、儿媳秉性的了解。事实上,林徽因、梁思成夫妻生活中的确发生过一次激烈争吵,一次吵架过后梁思成乘火车去上海出差。林徽因则是痛哭了二十个小时,中间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而梁思成在火车上连发了两封电报和一封信,于是两人从此重归于好。

1936年,为了实地测量古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宁静肃穆的天坛祈年殿屋顶。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那是一种怎样的自豪,那是一种怎样的魅力,她预示着女人也能登天!从1930年到1945年,他与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国的十五个省,两百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百多处古建筑物,获得了许多远溯唐宋时期的发现,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人的认识并加以保护的,比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便是如此。

再美的女人嫁做人妇,就得过寻常的日子。林徽因曾经给沈从文写信时这样说:“我是女人,当然立刻变成纯净的糟糠。”当时沈从文恰恰正高调爱慕着他的另一个弟子高青子,一段时间跟张兆和闹得很不愉快,写信向林徽因诉苦、讨教。刚刚痛哭了二十小时的林徽因,说起来特别有感触,她说;“夫妻争吵,是因为彼此在乎,冷漠不关心的夫妇结合才是真正的悲剧。”从这里看出,林徽因虽然浪漫,但骨子里却是冷静而清醒的。她之所以能够理智地面对自己的婚姻,就如同她理性地面对自己的爱情一样。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先避难到了长沙,接着辗转又来到了西南的昆明、重庆。因为物价昂贵,物资匮乏,生活连续发生困难,有时他们要靠朋友们的资助才能维持日常的家庭开支。林徽因在菜籽油灯的微光下学当母亲,她缝着孩子的布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过着粗简生活。

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疾,抗战期间由于颠沛流离,病情不断加剧,最终恶化为肺结核,这种病在当年属于不治之症。但她很能吃苦,白天还要陪着梁思成翻山越岭到处寻访古建筑。两个人到处寻访古桥、古堡、古寺、古楼、古塔…透过岁月的积尘,勘定其年月,揣摩其结构,计算其尺寸,然后绘图、照相、归档,他们的足迹刻印在了中华大地诸多的历史和地理场所。

1940年的冬天,营造学社在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安营扎寨。上坝村距李庄镇只有两华里,依山傍水,还有大片的竹林。竹林深处有一个院落,内有两间低矮、阴暗的陋室,没有自来水和电灯,煤油灯也要节约使用,夜间读书写字只能靠一两盏菜油灯照明。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这里整整生活了6年。这是贫穷与疾病交困的6年、与世隔绝的6年。在菜油灯下,她依然做着孩子的布鞋,购买和烹调便宜的粗粮…… 

李庄的贫困生活和潮湿气候,让林徽因的肺病越来越严重。身体消瘦得厉害,几乎不成人形。她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不起,而家里能提供她养病的“软床”也只是一张摇摇晃晃的帆布行军床。偶尔有朋友从重庆或昆明带来一小罐奶粉,就是她难得的高级营养品。整个李庄没有一所医院、没有一名正式的医生,唯一的一支体温计被儿子打破后,这个病人竟有大半年无法测量体温。李庄的6年也是林徽因一生中情绪最抑郁的时期。困于战争与疾病,几乎失去和所有朋友的联系。病榻上的阅读成了她最大的享受。

关于这6年,林徽因曾经写着:“我们遍体鳞伤,经过惨痛的煎熬,使我们身上出现了或好或坏或别的什么新品质。我们不仅体验了生活,也受到了艰辛生活的考验。我们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但我们的信念如故。现在我们深信,生活中的苦与乐其实是一回事。”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是中国建筑史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她在考察时是勇士,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是高手。有人后来夸她:她骡子骑得,鸡毛小店住得,成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一位传奇式的女子。 

【四】林徽因,与金岳霖染爱

除了与徐志摩的恋情,除了与梁思成的爱情生活和朋友们的友谊外,林徽因还拥有来自金岳霖的真诚情意。金岳霖系哲学家和逻辑学家。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

金岳霖的爱比徐志摩来得晚和节制,他一直是单身汉。在徐志摩去世时,他就一直住在梁家的后院。当时社会上最多的话题就是谈到徐志摩,对诗人共同的思念和哀悼,加深了金和林之间的感情。那时林徽因正怀着身孕,梁思成为了事业经常外出考察。这样,金岳霖就对她多了一份悉心照顾,在她苦恼时常常好言相劝,悉心开导。在这样的过程中,多情的林徽因对他萌生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与其说是男女互相愉悦,还不如说是一种理解的需要和精神上的渴求。其实,金岳霖和林徽因的认识也是当年由徐志摩带着一起探病时认识的。以前互相走动较少。徐志摩离世后,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十分频繁,平时走动得很勤快,就像一家人似的。

记得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非常震惊,然而经过一夜无眠翻来覆去的思想斗争后,第二天他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后来,林徽因将这些话转述给金岳霖,金岳霖十分感动地回答:“看来梁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此他们再不提起婚恋这件事,但三个人心里明白,他们排除心理干扰,仍旧是好朋友,不但在学问上互相讨论,有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了,也是金岳霖在中间做仲裁,把他们糊涂不清楚的问题弄个明白。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由于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后来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金岳霖“逐林而居”的故事也是十分传奇,无论在战争和灾难的日子里,凡林徽因搬到哪里,他也迁到哪里,前院后院,总要挨在一起。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曾经一度离散,金岳霖后来说:“我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一样。”金岳霖心中的爱真是令人感动,他是林徽因几十年如一日的挚友,林徽因死后,他写的一副挽联异常醒目:“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或许这可以作为他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也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高尚。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这种最高的理智和心藏的爱驾驭自己的感情,她爱着林徽因一生,后来终生未娶。

人世间无数的情爱纠葛写就了无数的故事。在这里,梁思成是坦荡君子,他相信妻子和朋友,表现出难得的男子气量和风度。而金岳霖没有辜负这种信任,他爱着林徽因,也爱着林徽因的全家。以后他们几乎没再分开过,而后来的林徽因在病魔的蹂躏下,经常不得不卧病在床,她已经不复当年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但金岳霖依然每天下午三点半,雷打不动出现在林徽因的病榻前,给她端上一杯热茶,或者送去一块蛋糕,或者帮她念上一段报刊上的文字,然后又带她的两个孩子去外面玩耍。这种情感谁能解释?!

【五】林徽因,科学的建筑师、诗人

林徽因学的是建筑。还记得1928年,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学成归来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当时,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初露头角的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那次比赛的最高奖金。从此她在建筑界也是成为年轻的女设计师而名声大振。

林徽因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也许并不是和几位著名男士的爱情纠缠,而是和梁思成一起研究和设计,在考察古文物建筑。林徽因游历颇广,几乎走遍了全国,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建国以后,林徽因还参与过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参加过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虽然以偶的审美观点,这几样东西都不算漂亮,但是至少可以看出林徽因当时在学术界的地位。长达八年的颠沛流离,她的健康被严重地损坏了,她经常发烧卧床不起,成了一个苍老憔悴、不停咳喘的重病人。限于战争时期的医疗条件,梁思成学会了当家庭医生,每天亲自为妻子打针服药。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林徽因是一位有激情、才华、创造力的女子,在中国当时的传统社会中,她的爱所频发的魅力不管是对是错,都是生活的留影,就就像夜空中闪亮的星星,让人充满神奇的幻想。

林徽因所学专业是建筑,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形体环境”,是凝固的音乐。她为此也写了好多诗和散文。她对古建筑性灵的融会灌注在其诗篇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是谁/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摇上/云天。诗人将阵阵玲珑的笑声与建筑中常见的塔、琉璃檐角联系起来,使建筑成为表现文学的一个符号,别具一格。

1950年,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一级教授,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梁思成是这个委员会的副主任。夫妇二人对未来北京的建设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们曾着力研究过北京周围的古代建筑,并合著《平郊建筑杂录》一书,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北平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无论哪一个巍巍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或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在他们眼中,那些饱经沧桑的亭台楼阁、寺庙塔院也有其灵魂,它们在为昔日的繁华吟咏着缠绵悱恻的挽歌,而且是神秘的历史最可信赖的证物。

从1953年5月开始,当时的北京还有四十六公里长的明清城墙完整而巍然地环抱着,林徽因称之为“世界的项链”。1935年,她在自己的小诗《城楼上》还曾写道:“你爱这里城墙/古墓,长歌/蔓草里开野花朵。”她有一个绝妙的构想,让城墙承担北京城的区间隔离物,同时变外城城墙和城门楼为人民公园,顶部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的城墙可砌花池,栽种花木;双层的门楼和角楼可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供市民休息娱乐、游戏纳凉。林徽因为自己的设计画出了草图,幻想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幻想着一场视觉的盛宴。 

1955年,林徽因住进了医院。为避免刺激,众人封锁了外面正在批判梁思成的消息,但她从细微处都察觉出来了。她忧不见丈夫拒绝吃药, 1955年4月1日,终于在那个冬天,林徽因因肺结核久治无效,离开了梁思成,也离开这个世界。林徽因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公墓,整座墓体是由梁思成亲手设计,墓身没有一字遗文。

【六】林徽因,创造爱的传奇

林徽因生命中出现过的三个最重要的男人,他们就是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他们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士。有人说;徐志摩就是她的初恋,是她心底最美丽的情人;梁思成是她合适的伴侣,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的选择;而金岳霖就是她的闺蜜,一生的蓝颜知己;也有人说;是徐志摩带领林徽因进入诗的殿堂,使她成就了新月派女诗人;而徐志摩的诗人名号,则是林徽因用爱的情深送的。她激发了这位诗人的创作灵感。徐志摩的爱是热情如火,金岳霖则是深情似潭,梁思成则是包容似海。

在林徽因去世多年后的一天,金岳霖忽然郑重其事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直到众人到齐,准备开宴时,他才淡淡地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时,举座皆惊,唏嘘良久,大家为他珍藏内心的爱感动不已。金岳霖老年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子女感念他年轻时因放弃对其母的爱,与其父母结成的那份坦诚的友谊,自愿照顾金岳霖的起居生活,并为其养老送终。梁思成于1972年逝世,他的骨灰放在八宝山的骨灰堂。金岳霖是1984年去世的,他的骨灰也是放在八宝山,三人死后成为了阴间邻居,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

林徽因创造了爱的传奇。她和三个男子共同演绎了一台爱情绝唱的大戏,他告诉我们,在那个封建年代,原来爱也可以这样的闪烁自由。她的故事是一个时代流逝的记录。让生活记住她悲凉的人生之爱吧,因为爱也要通过回忆带给来一份真实记录,人生诗化谁也不能例外。可不是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林徽因是个才女子,更是个奇女子,她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文章评论共[4]个
罗军琳-评论

欣赏,问好(:046)at:2014年04月04日 晚上9:40

沁香一瓣-回复谢谢军琳! at:2014年04月06日 中午2:20

文清-评论

拜读老朋友佳作,晚上好!at:2014年04月07日 晚上10:37

沁香一瓣-回复谢谢文清! at:2014年04月09日 晚上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