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最近年纪大了,目光狭隘,总觉得最近的杂文编辑部里有一股酸腐的气息。前几日在杂文部里发表了一则《随感录三十》,这是一则我刚写杂文时(也就是四年以前)作的,由于语言的不成熟,便被批驳为“生搬硬套”,进而又有了“抄袭的嫌疑”。尽管此文有为自己辩护之嫌,但秉承杂文之精神,还有几点我不得不说。
第一,我希望杂文部编辑认真审稿。前几日好似有编辑发表文章对比其他文学网站杂文部的文章审核,大概是说编辑审稿也不易。但鲁迅先生也说过:“作杂文也不易!”大概对于二者,杂文皆是不易的吧。
我以为对于杂文列为精华之稿,应是精挑细选之作,只可惜我的杂文全是糟粕;对于推荐之作品,也希望是诚心诚意的推荐,不要别人说是好,我也跟着说好;对待写作技巧不太成熟的初学写作者,不要冷嘲热讽,也不要侮辱别人,更不要辱骂,在审核时不要随便说别人的文章是劣品或说人家抄袭。
第二,希望杂文编辑部编辑放开眼光,开拓眼界,不要眼高手低,看不起不成熟和有争议的作品,不要随便对以作者的作品下定义,要么捧上天,要么一棒子打死。放开眼光,多看杂文作品,多看内容丰富的杂文作品,多关注时事政治,不要做象牙塔里的博士,更博学一点,对于杂文的写作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第三,希望杂文编辑部编辑秉持杂文之精神。再次强调不要冷嘲热讽,杂文之写作不是要嘲讽朋友,而是改革社会弊端!希望各位搞清楚对象,对于犯错的写手要细心指引,对于技艺不太成熟的作者要耐心鼓励。编辑是作者最好的朋友,而不是最强的对手,更不是敌人,作为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神圣之职业,请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认真审稿,未免有渎职之嫌;乱嘲讽作者,未免有刻薄之嫌。为什么有的作者更愿意把自己的文章投到散文部而不是杂文部,这是值得各位好好思考的。
以上是我的肺腑痛陈,您可以退稿,退稿理由又可以是我抄袭了,并且永远押住这篇文章,说此信污蔑了各位编辑。但是我知道,作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杂文编辑,是不会这样的。
-----------------------------------
【附】我在3月30日发表在杂文编辑部的《农奴改革抄》,退稿理由为抄袭。但后来转投散文部,却又发表了。这篇文章哪里抄袭了,请读者明鉴。
另外,我在3月23日发表的一系列历史文章由于引用历史资料过多,确实涉嫌抄袭,在这里我向各位道歉。但是3月30日同样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却也列为抄袭,一朝抄袭就一世抄袭,这却是耐人寻味的。
《农奴改革钞》
3月30日
【作者声明】杂文部编辑言此文是抄袭之作,属故作者在此发表声明:若此文除引用材料之外有任何抄袭,我田某人就此搁笔,永不写作!另文后附有参考文献。希望散文部编辑采纳。
十九世纪农奴制改革乃沙俄历史一大进步,而沙俄之近代化演变,全归功于农奴制,是故农奴制不废,沙皇永无宁日,农奴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故沙皇亚历山大有言:“宁我解放农奴,不愿农奴革命我。”所言极是也。
今日中国与俄交好,而俄罗斯又犯克里米亚,是故解其历史溯源,特为尤甚。
一、大背景
19世纪之中叶,资本主义于俄国有长足之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落后之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是故谋新,此为其一。
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国内一致声讨,是故沙俄手足无措,只好弃其弊,此为其二。
政治上,农奴制使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上,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拉大。思想上,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斗争与新思潮。此为其三。
二、何为农奴制?
农奴制,又称封建领主制。乃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多数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三、究其过程
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
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
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
为什么低着你的头
是谁叫你这样的伤心
问他的是那乘车的人
你看吧这匹可怜的老马
它跟我走遍天涯
可恨那财主要把它买了去
今后苦难在等着它
——俄罗斯民歌《三套车》
此歌作于1860年前后,乃农奴生活之真实写照。在此情况下,沙俄开始了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奴制拉开序幕。沙俄之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此为根本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此为直接目的。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然则此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之手。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
1861年3月3日(俄国2月19日),亚历山大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其内容主要在于: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将其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此其一。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一份地。农民除交付赎金,另承担各种临时义务,此其二。沙俄政府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此为其三。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此为司法改革之奇思。此其四也。建立西式军事管理体系;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此其五。
至此,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之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成功。
四、吾人可借鉴之经验
其一,改革促进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推动了政治、司法、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其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看到了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强烈,出现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然仍有不彻底性:
牺牲农民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实际权力仍为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掌握,仍是封建君主专制;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但政、经、军三面仍获成功:
政治,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军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经济,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也正是因为这样,改革亦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光辉的一笔。
参考文献:《俄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农奴制改革》百度百科2014年版
《沙俄的近代化》百度百科2014年版
-全文完-
▷ 进入田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