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古渡思是非
从青海回来是7月1日,又是早晨才到,一夜没有休息,安排了唯一的一天没有组织的自由活动日。7月2日我们要去的,本是贺兰山的苏峪口。天气不好,考虑上山的风险因素,临时决定将3号去的景点调换一下。于是,2号我们去了黄沙古渡。
一直不知道,原来宁夏的水运非常发达,衰落是解放后很多年的事了。黄河曾经在水运上发挥过如此巨大作用,一个内陆省份,宁夏居然会有过鼎盛的船运行业!有船运,必然有码头,黄沙码头就是其中之一。一路听着司机小史爹地介绍,回来又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就是百度上收集的,关于黄沙古渡的历史背景。
黄沙古渡是古代宁夏八景之一,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渡口。相传康熙微服私访及亲征噶尔丹、昭君出塞和亲、蒙恬北击匈奴皆由此西进。
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梅曾作《黄沙古渡》,“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用来描述黄沙古渡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滔滔万里黄河在宁夏腰部穿过,流程390多公里,在宁夏有许多古老的渡口。据一些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的官渡有横城、高崖、李祥、马头、临河、永康、常乐、新墩、宁安堡、广武、老鼠嘴、张义、青铜峡、冰沟、泉眼山和田家滩南等16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横城渡口。
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早在西夏时期就已有了,是西夏国重要交通咽喉。横城位于银川市东30余里的黄河东岸,这里登高东望,是浩瀚无垠的黄沙,隔河西眺,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滔滔的黄河水,从这里向北奔腾而去;蜿蜒的明代长城向东南伸延。由于横城之北有个地名叫黄沙嘴,所以明代又把横城渡称为“黄沙古渡”。
明代翰林玉家屏,曾把这里的盛况写进他的《中路宁河台记》一文中。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畅通无阻而修筑的戍台。台高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 周长90余丈,高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当时宁夏地处边防前沿,属明代“九边”之一,《中路宁河台记》指出:“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郡之输挽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这说明了黄沙古渡在军事、交通上的重要性。
到了近代,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制草,毛纺等轻工业的兴起,给宁夏水运事业带来了生机。公元1880年以后,英、德商人陆续在宁夏石嘴山设“洋行”,最多时达10家。民国初年,宁夏成为西北贸易门户,水运业很发达,有船只1000多只,宁夏出口物资70%以上水运,主要口岸是黄沙古渡、中卫、宁安堡、石嘴山,其中黄沙古渡一处,每年输入布匹、百货、杂货约13000 担,输出甘草、羊皮1000担,羊毛1000万斤,是宁夏最繁忙的港口。
在50年代“一五”计划时期,宁夏拥有木船近1000只,有木船、机帆船、拖轮等大小船队。修建包兰铁路时,主要靠木船发挥了作用,许多建材、石料、笨重设备,大都用木船运输。青铜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未设计船闸,宁夏水运事业才逐步衰落下去,黄沙古渡逐渐失去昔日的繁荣。
我们看到的古渡早已是一片荒芜,或者算是一个很特别的景区吧。如果不是我深入了解过关于古渡的历史,一定会以为一个高度繁华的古渡口,衰败与萧条都是历史的成因。比如战争,再或者是黄河改道?却从来没有想到,这种萧条居然还是解放以后的事!是完全人为的因素!
这里在50年代还是鼎盛期!1960年,在青铜峡黄河上修筑了一座高42,7米,长697米的拦河大坝。这样一条拦河大坝,居然没有设计过船闸!从此以后黄河被拦腰截断,黄河水运成为永远的历史了。
真的很可悲啊。无论是治理黄河,还是长江,或者还包括了中国其他大河,像海河、淮海等等?江河给人们带来的总是有利有弊,而我们的治理呢?究竟会给后人留下是利大,还是弊大?过去所有的建设究竟是否科学?比如三峡水库,三门峡水库;再比如最近闹腾得天翻地覆的高铁事故?我们所谓的高速、科学发展,究竟该怎么搞?……
想到在黄沙古渡看到的一切,我心中布满疑云……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