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以同性之间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价对方,要比异性看得更为准确。比如以男人的视觉来看待男人,自然是男人之间的标准。异性就不然,总是要隔着一层性别的因素,如同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一样,有时便会失于公允。这一规律尤其在不谙世事的年轻女性之中,颇为常见。若是某人要知道某个异性的性情品端等事宜,最好的办法是询问这异性周边的同性的人,虽说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的。
男人是要品味的。对一个男人的了解,便是要看你所关注的对象的本身情况而定的。有的男人浅显的就像一杯白开水,你只须一眼,便可以把他看明白,无须费工夫就能将其看了个“底掉”。可碰上个思想深邃或是“胸有城府”的男人,或许就是用上一辈子的时间,你也未必能把他整明白。这与其人的文化程度,思想水平,职业状况,个人经历等诸多方面有关。“浅显的男人”通常是社会的底层民众,“深不可测”的男人往往是社会地位比较高或则是现在被称作“精英”的那部分人。当然亦有列外的情形。
对有些男人尤其是那些名人,不论是“优秀者”还是“恶行者”的最稳妥的评价方式,就是只评价其眼下的所为,阶段性的评论,是客观和唯物的。
人的变化是难以捉摸的,“盖棺定论”便是在那些历史人物用自身的一生事迹昭告后人的一种最终评价。
比如汪精卫,年轻时追随孙中山,真可谓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俨然就是革命党中的斗士。尤其是刺杀摄政王载沣之义举,莫不使国人为之刮目相看。但是谁能想得到他会成为日后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呢?
品味男人或则可能在具体的某些特定的事件上是比较容易实现,但是绝不可以一件事的结果就贸然地给其定出终身的结论。就如同白居易的诗一样“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故弄懂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对待男人尤为如此。
男人的性格因素往往是这个人的人生基石。先天的因素造成男人在身体上,以及生理和心理上,与女人相比较存在着差异。而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自从女子作为社会主导地位的母系社会中的统治者,在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中,让位于给男性为人类社会主导者之后到如今,作为男性主导者,要在社会活动中乃至维护家庭等方面,更加体现出果敢刚毅和英勇坚强的一面,这就成为了男人们在性格上普遍应该具有的最为基本的东西。
以往的男人在孩童时代,就被教育中认识到“哭泣是一种弱夫行为”,而不像如今的孩子摔倒后,会有长者心痛安慰着,甚至愚蠢地去拍打着责怪地面。所以今天的男孩子,很有一些无论是穿戴打扮或是言谈举止,都已严重地女性化了。而最要命的是在心理上和性格上的退化,更是叫人难以想象。看看有多少个在电视上出现的男孩子的模样,实在想象不出这样的男孩子能叫人品出个什么味来!
我倒是佩服古希腊的斯巴达城邦对男孩子的教育方法,虽然近于残酷,但培养出来的都是真正的战士。这样的战士,才具备真正的男人的性格。
是故,品味男人,首先就要看的性格。当然除上述标准之外,沉稳厚重,扎实慎行,且具有足够的韧性和耐力,都是一个优秀男人所应该具备的。性格是一个男人的基础。
具有高尚品德的男人,永远是令人爱戴和敬仰的。这样的男人一定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具有相当深厚思想水平的人物。
中国古代以“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人生“三不朽”,通俗地说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可见,作为一个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男士,在一生之中所追求的第一目标便是要有完美的道德品行,次之才是建立人生的功勋业绩,再次之才是你的学问上的建树。
这“三立”伟大的践行者中,清晚期位极人臣的被后人推崇为“圣哲” 曾国藩,就是一个最杰出的人物。近代的中国,从权贵政要、仁人志士到文人学者,无不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难怪年轻时的毛泽东亦对这家乡“圣哲”发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的感叹。
的确,一部《曾国藩家书》,至今都是许多人必读之经典,治学理家之典范。这种重量级的大家人物,绝对是后辈男儿所效法追崇的理想偶像。“三立”虽然很难追及,但仍然应该作为今天男人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理想境地。大概品味和评价一位男士,这“三立”就是最高标准了。据说能达得到的,便只有孔子和王阳明及曾国藩两个半的人的。
要注意的是,这“三立”的人生最高标准中,并不包含追求金钱财富上多寡。那只能说明你的生活和职场上的成就而已。虽然在如今的商品化社会里,拥有财富是一件令人尊重和向往的事情的事情,但是,只有你拥有高尚道德的同时而拥有财富,才是会被人尊重的。以拥有的财富造福于社会,是一个男人的成功的标志。反之,恐怕金钱带来的罪恶会使一个人陷入深渊。
所以观察一个男士的第一标准,就是品德的高下了。
男人的责任心,是一个被人炒热的话题。对于男人来说,责任心就意味着必须要进行的“关注与付出”,这不仅体现在对所从事的职业或者是事业,以及家庭子女配偶以及一切相关的方面。而更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如何地对自己负责。我倒是认为,一个对自己都不能负起责任的男人,那就不可能指望得上他能负起所承担的任何责任。
就如同“爱心”的产生,绝不可相信一个连自己都不在乎的人,他怎么可能去“爱”别人?但是爱自己决不能到了极端自私自利的地步,“爱心”是需要建立在道德伦理规范之上的。
是故,重情重义的男人,是可以信赖的人。绝不是所谓的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就是无情寡义之人。鲁迅亦曾有诗说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便是最好的注解了。
高尔基《我的大学》一书中描述了小阿廖沙给那位满脸胡须的性格暴躁却心底十分善良的老船长念书听,每当读到动人之处,老船长会感动得大哭,甚至一把夺过书来,边擦眼泪边会再读一遍。这阿廖沙的原型高尔基,能不受到老船长这样性情人物的影响吗?高尔基书中的故事众多,但是这老船长硬汉子真性情的形象,却是牢牢地让读者记在心中。
相对冷酷的男人而言,那些性情中人倒是如今这个世界上值得赞许的。这种真情表露,率意而为,敢于表达自我情感,勇于挞伐现实丑陋的男人,虽然胸中少于城府或是略显少些沉稳。但是若是大部分男人都是如此,这些人只要“众人同心,其利断金”,便也能挑起社会的栋梁。
狂妄的男人,就应该属于愚昧浅薄的一类了。无奈的是,一些人虽然不学无术,但却自以为是,无知便就无畏了。自然说话不着调,办事不靠谱。但若要是有素质和有能力的男人陷入狂妄的境地,就会出现对人对己都可能发生的灾难!故“狂妄”是男人身上的“魔鬼”,一俟进入这种状态的男人,就像“走火入魔”一般,不大好收场的。
所以一个男人应具有“自知之明”的品质。如果自己明白自己身上的长短处,并能进行明智思考以及有能掌控自己言行的能力,这样的男人往往是睿智的。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问妻妾等他与徐公谁更美的故事,便是古人告诫我们要杜绝阿谀奉承之言和多听真话的一则典故,其中不乏亦有人须“自知之明”之意。按今天话说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这道理虽然人人都知,可未必人人都能做得到,没有一番修养,这“弄不懂自己”总是会像一层魔障,叫人走不出突破自我的狭隘天地。
有一种比较尴尬的情形,就是如何看待男人的外表形象?不以貌取人,有时是很难做得到的。我年轻的时候就曾亲历一次这样的事情,由我来主持选举,一个漂亮的男生和一个一般化的男生,让女生们投票,结果女生几乎无一列外地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前者。这“印象分”是很难说不与形象有关。难怪美国总统选举中,那些候选人是那么精心地装扮自己的外表形象呢!
但是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往往是其貌不扬的人物。春秋后期的齐国的晏子据说就是一个矮子并且长相平平,但他却是那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在《左转》一书中,会看到许多有关他的故事。
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身材也并不高大,但他的胸怀与气魄,谁人能比?其历史功勋何人能超过?
外貌的丑和美与心灵的丑和美就更没有丝毫联系。长得丑未必心灵“丑”,长得美亦未必“心灵美”。《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的评价,往往会使一个人的某些形象上的不足反倒更具有正面的意义。那么与其如此,莫不如在平日里能有个深刻的认识和公正的评价,这使你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判断某个人和某件事物。
但是从一个男人的外观形象上,还是能够品味出他的精神、经济、爱好及追求甚至是他的品位的。
比如一个男人的衣着服饰,最直接地反映出男人的审美取向和经济条件。若是能更仔细地注意到某些细节和男人随身的一些小物件,或许会更扩展你对这个男人的了解的空间。男人有男人自己的世界就如同女人有自己的独自的天地一样。比如一位男士他如果刻意地或是“西装革履”或着传统中式服装,都会从中散发出自身的追求和文化上的认同感,有时甚至还会传达出某种特定的信息。
另外一个男人具有优雅的言谈举止,并具有符合自己身份的幽默感,在风趣的谈话中,既有深刻的见地,又有轻松愉快的气氛,会使人交谈的人获得思想上的收益,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具有优质品德和深邃思想的男人所能表现出来的风范。这种特点和“举止轻佻”是两码事儿。相信作为同事或者是伴侣之间,和这样的男人相处,应该是愉快的。
但是不论怎样说,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人是会变的,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男人虽有难当的苦楚,但仍须自我完善,以胜任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能叫人品出“怪味”才好!
-全文完-
▷ 进入翔鹤掠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