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童时期是跟着我奶奶生活在一起的。
我跟着奶奶住在和父母所居住的那幢楼相邻的一幢楼里,相隔只有百步之遥。老人家每天忙于街道上的事情,往往便是我一人在家,我的玩具便是一些小板凳之类的东西,自己却也玩得津津有味。
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最大好处只有两条,一是奶奶亲切,一日看不见都不行,第二条是,自由。我可以做我能做的和想做的事情。这两点,在父母那儿,似乎欠缺一些。至少没有像在奶奶家时的那么灵活的“自由度”。所以每每父母将我接回家中,他们是兴高采烈,而我总是高兴不起来,哭丧个脸,便多少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第二天便不得不将我送回奶奶家。
最叫我难忘的的是,奶奶将我抱在怀里,然后给我念着山东老家的儿歌。慈祥的,缓慢的,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方言的语调,叫我听起来,感到新奇而又好笑。
“天亮了,鸡叫了,鸭巴子(小鸭子)跳水来到了,狼劈柴,狗烧火,猫子(小猫)洗脸蒸饽饽。”老人家慢声细语地给我念着,然后一句句地教着我去念,不消片刻,我便能大声流利地念了起来,然后蹦着跳着,跑到楼外,大声地念着,如同出入无人之境。大人们都好奇地看着这小孩,很欣赏这小小年纪,居然能念出诗句来。
每个人的孩童时代,都不曾留意周围生活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但是不论监护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她本身的言行和所对幼儿灌输的任何一种教育,哪怕你自己说不清的一种思想意识的东西,都会潜移默化地对这个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长远影响。有的时候这种影响就像一粒“种子”,它会长期地潜伏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直到有一天,会因某个原因或触动,唤醒了它,接着它就会迅速地发芽、生长,在孩子思想即将定型之际,它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
“天亮了,鸡叫了,小鸭子挑水来到了,狼劈柴,狗烧火,小猫洗脸蒸饽饽。”这是一个多么和谐和令人感到亲切的一幅童话里才能出现的画面!每个动物都是按其本身的特点,描写得如此形象和传神。就连凶狠的大灰狼,居然也谋到一个位子,所有的动物们都和平相处在一幅图画之中。
我小的时候,无数次地幻想过这段儿歌所形成的画面,在我的想象中那是极具浪漫而又浓重的色彩。
在一个农舍房屋的院子里,那院墙是用柴木扎起来的栅栏,一只色彩华丽斑斓的大公鸡,站立在院子中间,昂首挺胸,伸着脖子,在咕咕…喔喔…地打鸣,小鸭子挑着水,从柴扉里左右摇摆着走了进来。房屋旁的灶台边,小猫用爪子擦着脸准备做饭,一条小狗忙着向炉灶中添着木柴,再稍远一点,那只大灰狼在使劲地扬着斧子,砍着劈柴。屋顶的烟囱冒着袅袅的炊烟,太阳刚刚升起,阳光四射,院子的周围,便是茂盛的深林……
实际上,这应该是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一带,也就是紧邻着大海而又远离喧嚣闹市的海边乡村的古老儿歌。那儿是我的老家,是一个地境偏远而又民风淳朴的地方。当然,如今那一片沿海地域,早已是翻天覆地,沧桑巨变了。
不难想象,能够将这些动物编排在一起,让它们友爱而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组成一幅美好画卷,并以此传授给自己的子孙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家乡山山水水的人。
老人家已经故去多年,可是这首儿歌却总是不能叫我忘怀,眼前常常浮现出老人家的慈祥面容,似乎在睡梦中,耳畔常响起她那带着浓浓地家乡口音的念着儿歌的声音,一字一句的,是那样的熟悉,那样地亲切。
一日早晨从睡中醒来,梦里老人家的音容笑貌犹存,便感到像是有股情绪在感染着自己的心绪,心里像是潮水一样地翻滚着,按捺不住自己的一种要抒发的情绪,抓过桌子上的纸和笔,将那首老儿歌续写出另一些来。
天亮了,
鸡叫了,
小鸭子挑水来到了。
狼劈柴,
狗烧火,
小猫儿洗脸蒸饽饽。
牛耕地,
马拉车,
小猪儿盖房墙上坐。
羊吃草,
驴拉磨,
庭院白鹅在唱歌。
熊捶鼓,
猴敲锣,
兔子满山送喜帖。
狐牵线,
鹊做媒
山大王老虎娶媳妇。
写得如何,姑且不论,算是孙子对自己的奶奶的一种怀念吧!
-全文完-
▷ 进入翔鹤掠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