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成名在一个离开我们很遥远的年代,至今最少也有二千多年。
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移都临安,宋孝宗极为宠爱的陈妃,却偏爱锦溪山水,恋不忍离。死后,宋孝宗将陈妃水葬于此,将锦溪更名陈墓。过了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
说来神奇,这陈妃水葬之处,是个浮岛,任你湖水怎样上涨,淹得了岸边的古街,却淹不了陈妃的水葬小岛!它永远在淀山湖的碧波荡漾里若隐若现。对岸的文昌古阁上风铃叮咚悦耳,仿佛陈妃坐在阁里弹琴。
锦溪,保持着淳朴的江南水乡风貌,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湖上的十眼长桥,号称“小宝带桥”,远远望去,真有玉龙卧碧浪的感觉。锦溪,如诗如画岸边桃李缤纷。清晨的朝霞,落日的余晖,尽洒水面,满溪金花飞旋,璀璨宛如一段织锦。锦溪,锦溪,若锦之溪,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素有“东迎薛淀金波远,西接陈湖玉浪平” “金波玉浪”之美誉。
锦溪距离周庄仅8公里,四面环湖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矾清湖、白莲湖,四湖环绕,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
锦溪多桥,号称有三十六座石桥,走在锦溪就仿佛游在泽国一般,可与水城苏州媲美! “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有着“36顶桥,72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就如一幅山水长卷,我们的先民用勤劳与智慧,抒写着锦溪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
文学巨匠沈从文,将她喻为“睡梦中的少女”,杂文大家冯英子,则称她是"淡抹浓妆总相宜"。还有大师刘海粟,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锦溪,自古就是文人*客荟萃之地。
南宋名人卫径、诗人梦窗、特别是明朝文坛巨子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都为了这美丽的梦中少女,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
锦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形成了另外一种独特文化——民间收藏。
众多的民间收藏博物馆已经在周边水乡古镇中真正脱颖而出。
“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而堪称“国内之最”。馆内藏品涉及瓦当、滴水、屋脊构件等14大件,2300多件展品揽括了从秦砖汉瓦民国时期的各种建筑砖瓦和构件,应有尽有,堪称一部卷帙浩繁的建筑史长卷。入得馆内,各式各样的砖瓦便映入眼帘,有巴掌大的窗花砖、有千年不毁的墓砖,还有经烧百天、用桐油浸透的金砖等等,每一件都闪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其中,十分罕见的“琴砖”使游客产生了很浓的兴趣,据介绍,“琴砖”在西汉时原本是用来建筑墓室的,到了明清时期,才用它来搁置古琴,由于砖是空心的,轻轻扣之,磐然有声,可以使琴声产生共鸣,使琴声更加悠扬动听,故称之为“琴砖”。除了古砖,古瓦的陈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瓦当,使中国建材得以扩大组成部分。
紫砂馆”精集了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提梁壶,清代蜚声海内外的“曼生十八壶”以及当代世界工艺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器。
还有古镇的“古董馆”、“钱币珍藏馆”、“张省美术馆”、“根雕馆”、“华夏天文馆”、“华夏奇石馆”、“锦溪杰出人物馆”、“柿园”、“金石人家”等13家,真是琳琅满目皆珠玑!随便你走进哪一座,必定目不暇接。
最叫我赞叹不已的还是绿缘堂堂主苦胆老人薛仁生的古董馆。
古董馆系苏州薛仁生先生古玩收藏品陈列馆。薛先生原籍无锡,世居苏州,青年时代即投身于收藏事业,今年77岁。半个世纪来,积聚各类古玩藏器3000余件。仅自春秋战国至今2500年间的历代水盂精品就达800件。华东第一古董博物馆的称号当之无愧!
有幸在馆中偶遇薛老先生,为他摄影并与之交流。老先生话语中感慨颇多,想必因为一生坎坷所致。薛先生一生钟爱收藏,从事收藏,研究收藏——陈香梅女士为其题词:“国际收藏家”。1997年蒋纬国先生也赠联:“多留余地铺明月,不筑高墙放远山。”
老先生行走颤颤巍巍,言谈举止明显老态,只是谈到自己这些宝贝的时候,眼睛就发亮了。老先生的收藏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及,从普普通通的就明信片到,文房四宝、钟表家具、什么就留声机,大烟枪,18个馆,馆馆都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一件收藏几百,上千万的就不计其数,共计4500余件收藏的总价必定是天文数字!
博物馆有三层楼,18间,。进得大门,即有一座“祝寿图”地屏,重1.2吨,老红木精雕而成。正中为金箔镶嵌“寿”字,出于清代同治状元、光绪帝老师翁同和手笔。地屏背面饰物有,西汉圆铜镜,清仿北宋越窑花插,明王道周所书竹刻字联,清乾隆、道光年间云石等珍贵文物。
馆中一件玉蝉,色泽青白,造型古朴典雅,线条圆润流畅,竟然是距今3000年至3500年东周时期的文物!按照薛先生自己说法:“保存如此完好的玉蝉,连国家博物馆都没有。”
堪称一绝的是,属文房四宝之外的“第五宝”水盂有500余件。“
我请教薛仁生先生:如此多的珍品中可有镇馆之宝?”薛先生手指立于玻璃柜中的一块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物事,笑道:“年岁悠长,超华夏历史;风貌奇特,得天地精华;出于自然,成于造化。此乃‘镇馆之宝’也。”
这是一块千年檀香木的树根,高1.7米,宽1.25米,深0.7米,重160公斤,有6000余年历史。因水流冲刷,故全身千孔百眼,很像一块太湖石。敲之叮咚作响,闻来奇香扑鼻,似玉而象牙之色,虽大却呈玲珑雅态态。真不知它阅历过多少人间沧桑,才会脱胎转化变成这样一件天下无双的绝品珍奇?
这座古董馆的第17间展馆有些意思了。位置在三层最里面倒数第二间。门口与众不同地竖着一块牌子:“未满18岁少儿勿进”!竟是一间“*宫馆”!其实,就是性文化展馆。馆内收藏了大量完好无缺的*宫图,还有其它如陶瓷、玉雕等与性相关的实物。多数是宫中之物,亦有少数民间收集而来,再就是来自国外的西洋果体画像了。平心而论,这些的确堪称艺术珍品,无论画技,还是制作技艺与表现手法,都是一流的水平。
有人以为是表现男女之性生活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故作矜持,矫揉造作在那里矫情。性文化是人类很古老的话题,自从远古洪荒时代,对性、以及生殖器官,就是十分崇尚敬畏的态度。因为任何一种生物,繁衍后代都是第一要素!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