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知人论世 品赏韵味肖旭

发表于-2014年03月10日 早上9:19评论-2条

在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 

所谓“品尝韵味”,就是在反复吟诵、体会中,把玩诗作的情致韵味。 

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杜甫迫于“安史之乱”而入蜀后,于乾元三年春天写的。诗中提到“锦官城外”的“丞相祠堂”,提到“三顾”和“出师”,我们就可以知道杜甫是在拜谒武侯祠后写的这首诗,所涉及到的是三国蜀相诸葛亮的事迹。诗人面对武侯祠旧址,想到诸葛亮生前的才智和业绩,赞颂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同时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胸怀壮志而未酬表示惋惜,以至“泪满襟”。杜甫所以产生这样的哀情,是因为他当时也遭遇乱世,胸怀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想到诸葛亮的结局,而发出怀古之哀叹,实际上不也在叹息自己吗?仔细品味这首诗,可以发现诗的首联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开门见山地指明自己感怀的内容是成都城外的武侯祠。“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个写景的句子中,一个“自”,一个“空”,既是写实,又体现出自己对如此一个历史人物的墓地,如今却荒凉冷清,无人关怀的感叹。全诗的情调悲凉,这正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一致的。经过这样的思考,对杜甫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就可以准确把握了。 又如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作者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宕起伏,层次分明。诗人从大处落笔,视野十分开阔,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元人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作者赴陕西赈济灾民时途中所写。面对着严重的天灾人祸,哀鸿遍野的社会现实,经过这千古名胜的潼关,作者油然而生抚今吊古之情,于是写下了这篇千载传诵的名作。作者以雄浑沉郁,悲凉苍劲的笔凋,描写了祖国山河壮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里,无论王朝怎样的更迭,广大人民都要吃苦受罪的本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高度概括了一千多年来人民的苦难!无怪乎黄河的波涛“如怒”!那千古滔滔的黄河水,不就是人民的血汗和眼泪汇成的吗!而今这严重的旱灾,这哀鸿遍野,饥民相食的惨状和那千古人民的痛苦汇合交融在一起,作者的心情怎能平静!这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鲜明而深刻的主题,道出了封建社会历代兴亡的实质、改朝换代的实质,那就是不管谁兴谁亡,都会给老百姓带来痛苦。这一总结深刻而尖锐,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慨,这一总结用通俗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精粹的内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谁都看得懂,但谁看了都会引起丰富的联想,深刻的思考,这是经过千锤百炼达到欲语破地的警句。这首关心人民疾苦的佳作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的作品。 

在李商隐的咏史诗中,除直接表现历史的咏史部分,也常有作者评议历史的咏怀部分。他的咏史诗,咏史和咏怀在历史形象中常被融为一体,结合得非常紧密。他多以历史形象的选择和组合,用历史画卷本身,体现自己的见解,咏怀往往被融入咏史。即使是一些夹叙夹议的诗句,其中用以评点的词语,也是建立在历史形象的基础上。如《南朝》:“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秭,前朝神庙锁烟煤。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谁言”与“不及”就是通过建立“琼树朝朝”、“金莲步步”两个形象的联系,说明作者的观点。至于这首诗中的另一联:“敌国军营漂木秭,前朝神庙锁烟煤”就完全是用形象说话了。一面是隋朝迭舰伐陈,满江“漂木秭”的气势,一面是太庙为烟尘所封,国势岌岌可危的陈朝,两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用满宫美女“学士”和狎客江总的形象,概括出陈后主及其侍臣沉缅女色的情形。在《南朝》一诗中选择了众多的历史形象,展现历史的画卷,指点历史的盛衰,每个形象,都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情况,在李商隐的咏史诗中是很常见的。在《马嵬二首》之一中有这样的诗句:“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在这里用马嵬兵变挖苦道:杨贵妃难免被褒姒所嘲笑,因为她还不能象“褒女”那样让天子丧命,只是让玄宗暂时出奔而已。这里充满了犀利、辛辣的讽刺笔调。 

李商隐生活的晚唐,已是日薄西山积重难返。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封建文人,李商隐对社会始终是关注的。他痛恨危害唐王朝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把振兴唐王朝的希望寄托在帝王身上,但现实破灭了他的理想。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在古代诗词中,怀古诗占有很大的份额。
其特点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作者此文提出读怀古诗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知人论世,二是要品赏韵味。
此篇通过对具体的诗歌的解析,论据紧扣论点展开,让读者可以更加直白地对照着诗词去理解与体会。问好!

文章评论共[2]个
呆贝贝-评论

深厚的文学功底,不愧是名师出高徒。问好!at:2014年03月10日 中午2:08

肖旭-评论

谢谢朋友欣赏点评!at:2014年03月10日 中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