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伏老》网名诠释
笑舞弄墨几十年,
文中行乐月中眠,
忘记年龄与病痛,
乐龄“老”字已无缘。
诗文自惭称作者,
众人多道我神仙,
房间已存书千卷,
笑里如藏万金钱。
在网站、博客中,我曾用“不伏老”来命名。还见到,有一个网友取名“服老”,一个取名“不服老”。我取名“不伏老”是受关汉卿的影响,他有一首元曲叫【南吕·一技花】《不伏老》,该曲是关汉卿对自己一生道路的艺术概括,表达出他对元代社会的强烈不满,表达他在那样境遇中仍不甘屈服、还要进行战斗的决心,更凸显了他那倔强、正直、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表现他自己决不服老,至死不变的决心。中国文人不单是关汉卿不服老,还有许多人。如屈原,他在《离骚》中表白:“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曹操作为诗人,也是“不服老”的。他写出了著名的《龟虽寿》,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王勃也是“不服老”的。所以他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辛弃疾也不服老,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之典,一发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明年轻虽大,但还不忘国国效力,恢复中原。
在这里此“伏”不同于“服”也,“降龙伏虎”之意啊!我要擒住“老”,延缓衰老,梦想是也!
忘记身份证上的年龄,找出自己觉得重要的,以及会让自己心跳加速的事物,让这些点点滴滴充满生活,就能让自己的心态变年轻。 可以说,中国文人的“不服老”是一种入世之心产生的进取行动。“不服老”是处在社会中的中国文人共有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最终表现为一种顽强不息的向上动力和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人最大的魅力,是要有一颗阳光的心态。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是要靠心态去生活。
现如今我感到有意思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我们这些老年人,到底应服老还是不服老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看:在战略上要不服老,在战术上要重视服老。不服老是指精神层面上的,也就是“心理年龄”;服老是指生理方面说的,实际年龄。“人”这部“机器”,不停地运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部件”总要磨损、老化的,衰老是必然、不可逆转的。“老”是谁也无法循回背逆的命题。任你的体质如何的强健,任你的遗传基因怎样的优越,全然没有法抗拒这一自然规律。“返老还童”只是神话、童话里的美丽构想。假若有人说你“越活越年轻”之类褒语,如若不是客套的恭维,也只能是友善的鼓励吧!实话实说,人如果能控制住自己衰老的曲线并变得尽量平展舒缓,也就是相当不错了。如果能在心理上不服老,那是能延缓衰老的。虽然人的生理年龄不可逾越变更,但心理年龄倒是可以控制的。让一颗不老的爱心或童心始终在生命中搏动,不仅可以把晚年煨成一片暖色,活的潇洒一点,遇事糊涂一些,快乐每一天,那活着也就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了。社会上常见一些精神矍烁的长者,交谈起来,年高者的经验告诉人们:食非精细,大鱼大肉,居无豪宅,楼上楼下,对物质的欲求相当寡谈,其心境却无一例外――山高水长,享有人生风光怡然极致。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少年如戏文,老年如字典。皱纹不过是表示原来有过笑容的地方,年轻人是春天的美,老年人则是秋天的成熟和坦率!生理发展在成年之前影响最大,心理发展在中年阶段显现明显,精神发展在生命最后尤为突出。风度和皱纹结合的人生极其可爱,聪慧的暮年总会迸发耀眼的光芒。
我今年76岁,耳不聋,眼不花,牙一个没掉,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一般人见我问及年龄时,都认为我是五十多岁六十来岁的人,说70多岁谁也不信。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老年人的“五快”、“三良好”来衡量,我也能给自己打95分。为什么?因为我吃饭有良好胃口,不挑剔,吃嘛嘛香,能快速吃完一餐饭,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素菜水果不能少。行走自如,活动灵敏。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精神饱满。每天晨起大便一次,并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觉良好。而且心情愉快,情绪稳定,豁达乐观,与他人的关系良好,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抽烟不喝酒。由于精力充沛,头脑敏捷,身体状态良好,每天仍能在电脑前工作四五个小时,不觉疲劳。
之所以有如此的好身板儿,若从战术上讲,这和我坚持三十年的锻炼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我每天早晚的叩齿、咽津、拉耳、提肛、下蹲、温水泡脚等活动,三餐后散步、快走,天天练,雷打不动,风雨无阻,雨雪雾天就在室内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锻炼防衰老。
不过,六十岁以后,我的记忆力还是有所减退,身体的毛病也越来越多,高血糖、高血脂……这一切都说明我身体的机能在退化,不服老真不行。但我还是不喜欢别人称我“老人家”。我真想回他一句:我有那么老吗?从这点来看,我是不服老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这是对高标处世,低调做人的生动注解。
要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要学会常动脑,因为动脑是心理养生的助燃剂。要学会善良,因为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要学会乐观,因为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知足常乐,不知足的人,永远不会快乐。要学会淡泊,因为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人到晚年,顺其自然,就会过得轻松些。
我还体会到,人到60岁以后,就要重新学习一门课程,那就是人生的加减法,需要加的是健康、知识和智慧,减的是名利、地位和欲望。这一点至关重要。
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心理年龄则不同,他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有人刚过花甲,便不断暗示自己老了,这种消极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我曾碰到一位老者,童颜鹤发,问其年龄,他说早忘记了。只要活得快活,年龄又算得上什么呢。
自我解嘲诗:
到老人休心不休,
花甲添半正所求。
遣词索句抒胸臆,
挥毫洒墨为应酬。
案前常把键盘击,
屋后不忘菜畦沟。
衣食病老皆有靠,
夕阳虽短又何愁。
-全文完-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