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乡间皮影戏朱文科

发表于-2014年03月02日 晚上8:44评论-2条

童年记忆中,秋收一过,田野空荡荡的。大人们把犁耙清洗干净,连同风车、箩筐一起放入杂屋,待明年开春再用。女人们开始拿出团线,缝衣补鞋,编织毛衣,全然不顾稻草人落寞于田埂,让野菊花点缀得格外孤单。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光到了,这个时候,村民最盼望的是罗师傅的影子戏班子,出现在村口。

所谓影子戏,就是皮影戏。耒阳是皮影戏之乡,至于这个古老剧种何时传入的,无法考证了。据说最早从我们东乡开始放演,慢慢在全县流行。解放初期,全县有七十多副担子。我们乡下人称呼一个影子戏班子为一副担子。从小我听父亲讲,1956年,他入党时,正遇到县里举行影子戏会演,每个乡镇都派了代表队参加,艺人们各显神通,拿出最好的节目,热热闹闹了一个礼拜。为此,父亲在县城呆了六天。等会演结束,父亲就请了大义合建村罗师傅的戏班子,到朱家湾放了三夜的影子戏。此后,湾里只要谁家有喜事,都会请一副担子过来,热闹一番。文革期间,影子戏列为封建余毒,遭受禁演。直到八十年代初,过去的戏班子获得新生。每到秋收过后,罗师傅的戏班子便会来到我们石镜一带,一个湾村挨一个湾村地放演。那时,石镜尚未通电,谈不上电视机。虽然县里电影院会组织放映队下乡,但这种好事不是常有。看影子戏,自然成为人们的首选。平时,不管在哪个村有影子戏,大人们都会跑去观看。我们小孩子好热闹,尽管有些看不懂,也喜欢跟在大人们的屁股后面。大人们看戏,我们在一旁玩乐。《薛仁贵征西》、《罗冲扫北》、《穆桂兰挂帅》、《岳飞传》,等等,这些故事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记得有年冬天,我们湾里的文翰去当兵,他家为了庆贺,请了罗师傅的戏班子放影子戏,而且要放演六夜,演的是杨家将。这下子,全村轰动了。罗师傅是全县有名的艺人,曾经两次参加全县会演夺取第一名。他的“鬼脑”多,唱本多,唱词好,周围百里的湾村都爱请他。所谓“鬼脑”,是我们小孩子的喊法,大人们都叫菩萨,也就是皮影人物,是用牛皮制作的。艺人们吸收民间剪纸艺术,精雕细刻,相当精致,能把各种人物性格表现的栩栩如生。皮影身高十五到二十公分,分头部、上身、下身、大腿、小腿五个关节部位,便于放演时灵活摆动。头部用透明皮制作,方便脸部化妆,使其形象逼真,颈部缝有空心夹层,随时可更换人头,所以我们称呼为鬼脑。一副担子,起码有五六十个鬼脑,才能更换自如。如果少了,舞来舞去就那么几个鬼脑,大家就没兴趣。罗师傅的担子里有近百个鬼脑。他擅长于表演传奇故事,封神榜、薛刚反唐、杨家将、呼家将,是他最拿手的好戏。人们听上十夜都不会厌倦。

黄昏,罗师傅带着两个手下,在禾坪搭戏台。戏台很简单,只需四张桌子、一盏煤汽灯,一个竹架布蓬,一个纸窗,即可表演。看到戏台搭好,我几乎等不到晚上,迫不及待地嚷着母亲做晚饭。母亲正在蒸鸡肉,笑着说,天色早得很,开演的时间还长咧,你急啥,现在吃了,晚上饿了咋办?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拉着哭腔,不行不行,我就要吃,现在就要!说着,说着,眼泪都流出来了。母亲执拗不过,只好从鸡窝里掏了两个鸡蛋,放在锅里煮。我这才破涕为笑,不一会,怀揣着两个带着余热的鸡蛋,径直往禾坪跑。村中十几个伙伴,早在围着戏台子乐开怀了。

天渐渐地暗淡了下来,禾坪的人,这一撮,那一簇,越来越多,扎成了堆。我们这帮孩子因为来得早,躲在帐篷里拉二胡师傅的身后。母亲找不到我,就到场里使劲喊,我就是不出声,生怕母亲发现,把我从台上拽下来。挤在人缝里,只能看大人的屁股,我喜欢躲在帐篷里,看白帐后面动弹的鬼脑儿。煤汽灯把纸屏幕照得通亮,我们小孩子探头探脑钻进去看,里面拉了许多细绳索,上面挂满了皮影人儿,还支着鼓架、铜锣、钹、喇叭、二胡等乐器。趁着戏未开演,我们小孩子在上面翻筋斗,快活地预演了一番,心里乐开了花。 

好不容易天黑,戏正式开演了。罗师傅端坐在台子上,拿着三四个鬼脑,在纸窗表演,嘴里说着唱词。说到激动处,抬腿一蹬,“咚咚”两声,锣鼓声更响,两个佩戴刀枪的鬼脑打斗起来。台下的大人们不敢做声,聚精会神观看着。我依稀听到杨宗保穆桂英两个名字,知道罗师傅说的是北宋的事。平日,父母经常讲述。当然,看着皮影子,有些似懂非懂。罗师傅两手轻轻地按着皮影,不住拉着拴在皮人上的几根细绳,随着不同人物的出场,动作不住的变换,嘴里也不停地唱着。皮影在纸屏幕中上下翻飞,在锣鼓音乐的伴奏声中,刀光剑影,战马奔腾。最有趣的是喽罗卒子,一会儿搬桌椅,一会儿牵马,一会儿又挑书担,忙的不亦乐乎。罗师傅五十出头样子,一会儿用男音,一会用女音,满嘴胡须让煤油灯映照得光亮。我看见台子下,爱唱戏的满叔,嘴里衔着旱烟锅,吱吱哼哼地也跟着调子唱着,那自我陶醉的样子,我至今记忆犹新。

戏大抵唱一半,满叔叫人把挤在舞台里面以及坐着台沿上的小孩子撵出去。原来,我那当大队支书的父亲,要给罗师傅挂红咧。一阵噼里啪啦响声,上空青烟缭绕,罗师傅从帐子后面走出来,父亲将大红被面披在罗师傅的身上。罗师傅为了表达谢意,不住向台下叩首作揖,接着又是一阵鞭炮的响声。响声过后,影子戏继续开演,论到一个女艺人上场了,跟着剧情里的人物同悲同喜。后台那个老师傅,兼吹、打、拉、弹、唱于一身,脚敲锣手打鼓,放下鼓锤又拉二胡,忙而不乱。罗师傅就让父亲拉着,去了我家喝酒吃肉。我心里羡慕着,口里流出了涎水。我能闻出夜风吹来的肉香,那是母亲蒸的鸡肉。

母亲发现了我,一把从台上拽下来,并没有生气,只是叫我坐在前排的木凳上,责怪我不听话。坐在母亲身边,我满脑子只是鸡肉的味道,影子戏的诱惑已荡然无存。我摸了一下揣在怀里的鸡蛋,还在,热乎乎的。也罢,吃不到鸡肉,有鸡蛋也不错。鸡肉的味道和鸡蛋的味道,大概是一样的。我边吃鸡蛋边胡思乱想着,至于台上的鬼脑对我已兴趣索然。不知不觉我睡着了,影子戏什么时候演完的,当然不太清楚。我只记得回家的路上,母亲背着我,瘦小的背热热的。母亲嘴里念叨,再好的戏也抵不上一顿饱饭。

十四岁那年,村里通电,我家最早买了台黑白电视机。很快,村里电视机越来越多,人们对影子戏慢慢地不感兴趣了。又过两年,我离开了家乡,在外求学、务工,直到参加工作,就再也没有看到影子戏了。如今,电脑早已普及,想来影子戏绝迹了罢。偶尔,我会想起大义乡的那个罗师傅,不知是否健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作者生动回忆了早年流行的皮影戏,把皮影戏写得生动传神,把看皮影戏的热闹场景也描绘得如亲身经历。读后让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皮影戏也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知道将来会不会绝迹,甚为可惜。

文章评论共[2]个
曲径幽通-评论

拜读老朋友大作,祝新年幸福吉祥!(:012)at:2014年03月02日 晚上9:52

曲径幽通-评论

拜读老朋友大作,祝新年幸福吉祥!(:012)(:012)at:2014年03月02日 晚上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