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为把新欢当做初恋而向旧爱道歉”,这是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在一棵小星下》诗中的一句。岁月最是无情,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太多的诺言和誓言,最终变成了谎言;宫女如花满宫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太多的繁华与荣光,最终化为了虚无。岁月又最是公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能够经得起考验的,终将成为永恒。
二
好诗多具空间感和真实感,读之如观水墨山水。其为文构思犹如摄像,镜头忽而拉远,如千山鸟飞绝,日暮苍山远;忽而收近,若独钓寒江雪,风雪夜归人。“我打江南走过……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将背景放置于烟花三月的江南;“青石的街道向晚,三月的春帷不揭”,又将镜头拉近到眼前,郑愁予之《错误》深得其中三味。
三
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有句:玉人和月摘梅花。闭目静思:佳人如玉,月色如水,暗香盈袖。活色生香,何其绝艳。然细品之,意境绝艳却又清冷。在中国诗人的传统审美中,梅并没有世俗间喜鹊登梅的喜气,因其抗寒耐雪,多以不共媚俗、冰清玉洁的姿态出现。陆游云,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杜甫赏梅,感慨岁月无情,老之将至,哪还敢折梅送君再添缭乱乡愁。而张枣在《镜中》说: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不共媚俗多寂寞,冰清玉洁最自伤,古今皆然。
四
“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清人童二树诗句,见于《随园诗话》,被袁枚赞为见道之言。袁枚尝言,才欲其大,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此“志”当理解为功利之心。志大才疏固不足论,恃才放旷、急于用世亦不足取。初唐四杰才名扬天下,有人荐之于善识拔人才的裴行俭。裴则不以为然:“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衒露,岂享爵禄者哉?”裴对他们的人生下了这样的定论: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果然,王勃不到而立落水惊吓而死,骆宾王附逆兵败不知所终,卢照邻贫病交加自投颖水而亡。只有杨炯结局稍好,做了个小官,差点进入御用文人的行列。裴行俭眼光可谓毒矣。
五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句乐府所表之意被资中筠称为一个真正知识分子应具的情怀。莫言也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三种特征之首。他们所指的知识分子的概念与中国传统的“士”庶几相通,一如曾参的“士不可以不弘毅”,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士”或是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对人类命运,对社会不公、对体制之弊,对现在、未来都应该有着不尽的忧思,并能秉承独立的人格与体制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才能称之为知识分子。现今之世,有知识的人很多,很多人却把知识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自己也成为提供时髦理论的化妆师,可谓“士”风堪忧。
-全文完-
▷ 进入乘马班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