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韵
自古以来,写竹、画竹、咏竹者比比皆是。齐白石用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勾勒出了苍劲挺拔的翠竹,让人过目不忘。在“梅兰竹菊”中,竹为“四君子”之一,在“岁寒三友”中亦有竹的身影。竹是典雅、高洁、耐寒与谦虚的象征。
郑板桥以画竹为乐。在《题墨竹图》中写道:“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足见竹有一种韧性与骨气。竹的高雅,是靠它自己锤炼与自修而获得;竹的美丽,则由其自身的特性而展现。
我欣赏翠竹的清新、脱俗。夜幕下的翠竹,头顶一轮明月,静谧之中如哲人般思考着,且看竹影婆娑,闻清气飘香……
竹海在风中低低的吟啸,掀起阵阵带着凛冽寒意的竹涛,恰似我心中翻腾的情绪。扶着一杆修竹迈入另一片天地,空气里氤氲了竹中特有的清凉气息,如同药里的竹沥竹茹沸腾时的清苦。隐匿在暗处的或是藏在片片落叶下的,是一段段虬劲的根,竹根扭曲出一个弧度重又扎入土下,亦可以说是挣扎着破土而出,形成一个小小的环扣住了大地,若不留神便是与泥土的亲密接触。
摔了一次后,我不再向深处走,扯下几根藤绕在竹竿上,安然坐下听着竹林秋阳的私语。
脚下有片片落英,不知从何处而来,也许附近有不为人知的“桃源”,拨开一层又一层的腐朽的竹叶片,触到湿润的泥土,温温的软软的像小猫的舌亲昵舔了舔你的指尖。轻轻的在把手指插深一点,仿佛我也成了一杆竹子,可以看见自己的枝繁叶茂,可以听见大地悠远的律动。
兴许这里曾有猎枪响过,我看见一只折断的鸟翼,稀稀落落的羽毛已经遮不住狰狞的白骨,在风中微微的颤抖,仿佛仍旧向往天空,仍旧眷恋着阳光的亲吻。我们何尝不是鸟,在人海中执着的飞,若是在困境中迷惘不前,便如同在猎枪响后堕入泥尘从此只见别人飞翔。若我们足够矫健,躲过猎枪的硝烟,就有了翱翔的权利。
雾起,竹林深处可见云岚翻滚,我起身快步向外走,穿过那片曼陀罗的土丘,便可见下午的暖阳,快快快,逃离一般跑出,终于见到一束阳光如锋锐的破魔之矢瞬间刺破了雨意迷蒙。鸟儿的啁啾远去,阳光又温和的笑开了。
迈步,摔倒,逃避,坦然。这是我在竹林的路,也是今后必须要走的路。花溪悠悠然流淌,仿佛又听见竹林的私语,听见鸟儿啁啾,湿湿润润扑面而来,天地都静谧了。
日月交替,春去夏来。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忙活了一天,累了,我常常拿一把折叠椅放入竹林中,右手摇着折扇,甚是凉快舒适。放下所有凡尘琐事,俗世烦扰,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渐渐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如此这般,心如瀚海漂泊的船儿,魂似风中游荡的羽毛,悠悠然,用心与勤恳、不卑不亢的竹君子静静地作伴。潺潺流水,徐徐清风,幽静凉爽,好不惬意!林中鸟儿已归巢,我享受这一刻难得的平静。尘世过于喧嚣,太多的意外来敲门。于是,我喜欢在忙碌中给自己留一点空间,默默地一个人呆着,在喧嚣中学会淡然。淡淡的阳光,淡淡的风;淡淡的花香,淡淡的鸟语;淡淡的日子,淡淡的心情。也许这样的波澜不惊太过乏味,但这样的画面里却蕴藏着坦然,蕴藏着人生的哲理。人多会在平淡中追求刺激,在浮躁后却向往平淡。其实,平淡,也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人生旅途,淡淡地欣赏旅途的风景,淡淡地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淡淡地看待一切,一切就风轻云淡。
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到了深秋,就将寸竹断去两头,达成房架,再用塑料布围起来,不仅挡风,还形成窗棂。风和日暖之时,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真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在月影下,透过窗上看其映象,这诗情画意,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令人陶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当绿叶的爱进展得势如破竹,你不再咬紧青山,月明夜,笛声悠扬,你的轩窗,彻夜灯火明。
常伴小溪和碧藓,万杆耸立似劲松。
一身直节生来瘦,宁折不弯立傲骨。
破土新篁碧剑锋,亭亭直上刺苍穹。
千枝万叶交叠翠,众卉群芳难越冬。
逢雨临风抒妙语,经霜历雪壮神清。
轮回四季贞姿葆,节挺无花不惹蜂。
竹耐风摇思劲节,松经寒徹作良用。
-全文完-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