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节中,我们来共同探讨关于诗歌文字的凝练与高度想象力的结合表现。
诗歌需要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才能有效地集中表现出诗人需要反映的内容和思想,这也是诗歌这种语言艺术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的地方。比起其他文学体裁,诗歌则要短小无数倍。寥寥数字,短短几行,就要表现出许多内容,甚至表现庞大的战争场面。这就决定了诗歌艺术需要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以一种极为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内容。谈到这个问题,想到一个词语“推敲”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贾岛的诗句,是一首五律, 《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因赴考到京。一天,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道: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可是,又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觉地随着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姿势。
这时,韩愈恰巧从这儿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拥地过来了。按当时规矩,大官经过,行人必须远远回避让路,否则就要犯罪。贾岛这时正迷在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到韩愈马前。
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很称赞他认真的创作态度。对于“推”、“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骑而行,谈了一些关于诗文写作的问题。从此成了朋友。
这个关于“推敲”的典故,不论是否虚构,都可以说明一点,古代诗人在用词方面非常严谨,可谓做到字字推敲。这样做法又叫炼字,也就是诗歌语言必须凝练,一句诗,一个词,甚至一个字,要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再来看看一首连三五岁的小朋友都会背诵的名诗,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仅仅只有20个字,如果我们就用这20个字表现出来的内容,来写一篇散文,恐怕至少不会少于三五百字吧?否则怎么也无法完美地展现诗歌中,明月如霜,诗人客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交融的场面?
当然,要很好地炼字,用最为洗练的文字,来表达诗歌要表现的场面与意境,很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需要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我国古代那些成就斐然的大诗人,不论属于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风格,都有共同特点,那就是超凡的想象力。
我们还是先分析上面这首《静夜思》。如果第二句的地上霜,换个写法,一定无法完美表达这种效果。诗人看见月光洒在床前,马上联想起秋霜的景象。这就是一种想象力和联想力的突出表现。
我们可以再看一首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描写的庐山瀑布,就像一道从天而下的银河一般。诗人有瀑布可以想象到天上的银河,还有更加超凡的想象力可以与之比拟吗?
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另外两位诗人的作品。白居易是被公认为诗歌最通俗易懂的唐代大诗人,故而很多人认为诗歌也可以很直白来表现。其实通俗易懂并不代表直白。我们不妨看一首他的诗——长歌《琵笆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几句诗中展开的丰富联想力和想象力,谁敢说不是极为超凡的?急促弹奏琵琶的声音,想大大小小的玉珠丢落盘中发出的清脆声。像黄莺在花下低声鸣唱,像冰下的冷泉流淌的声响,像一只银瓶突然爆破发出的巨响,像战场上战马嘶鸣,刀枪相互撞击的声响,像猛然撕裂了一匹丝帛……诗人一连串精彩的比拟,丰富让一首纸上的诗歌,变成了有声的动画场景,所有的画面和声音都如身临其境。这是简单的直白可以做得到的效果吗?
我们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词。有人批评毛泽东根本不算诗人,也没有一首好诗,都是大白话。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人也许写得的确通俗易懂,但是却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去做什么?“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怎么做答?“吴刚捧出桂花酒”然后是寂寞的嫦娥仙子,在万里长空上为两位烈士舞动长袖。当听到人间胜利的喜讯,忍不住流下热泪。这些飞泪竟可以化作倾盆而下的暴雨!我想象不出有几个诗人可以有如此大气磅礴的浪漫主义精神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诗歌,是需要极为凝练的语言,和极其丰富想象力与联想力的。关于这一点无论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是一样的。现代诗中同样有很多这方面例子,就不再赘述了。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