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情到淡时曲韵浓 二十九江南忆雪

发表于-2014年02月27日 下午4:28评论-2条

母亲亲自出马

二姐夫回到北京如实汇报了这次失败的宁夏之行,而且提出建议,认为既然如此就不如放弃我的上调,改为先考虑把我在陕西的两个弟弟调上来。

我的大弟弟在山西运城插队,小弟弟在陕西。因为小弟弟所在的地区更穷!一年下来的工分,连自己的口粮都换不到。好像知青们的每天工分只有3分,实在少得可怜。预算是已经在前几年想办法,将他也转到了山西的绛县。

二姐夫的建议本来不错。只是母亲当时还是考虑想先解决我的问题。主要我的年龄一年年大起来,而且离家又早,一转眼已经在兵团呆了八年了。

八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一场遥遥无期的等待,相当于一场抗日战争的时间!母亲是很清楚我那段时间的思想情绪的。我那几年已经变得非常消沉,工作不积极,思想也不要求进步了。自从开始恋爱以后,又因为秦达远影响了我的入党,我就更加变得看破红尘的玩世不恭起来。每天都在混日子,一有机会,不是往新城糖厂跑,就是骑着自行车去四团。

那倒是我们情感最好的一段时间了,可谓如胶似漆。有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味道。半个月可以见一面,可我还是会三天两头给她写情书。她回信不多,大约总是我去三封,她回一封。那些信,我是早就不知道丢在哪里,或者是销毁了。可我给她的信,却似乎还被她保留着。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有了爱情的支撑,我恐怕真是坚持不下去了。

母亲没有放弃,她开始为继续这件事做新的准备。

我的母亲是个意志很坚定的女人,她会为了达到自己一个目标不懈的努力。她为人热情,很愿意帮助他人,这个特点给她创建了很好,很广泛的人脉关系。

还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出现了,就是我母亲在73年五一后回到了工作岗位。她是通讯兵部无线电情报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兼所长。当年张国林活着的时候,经常和我开玩笑说,我的妈妈就是个“女特务头子”。其实严格的讲,也他没有说错。母亲的确在从事国际无线电情报的收集和研究、破译的领导工作。那,的确是一种谍报工作。她的军衔相当于正师。

为了可以顺利把我弄出来,母亲动用了大量的关系。她先设法找到了公安部一位副部长,从那里了解了这次全国户口冻结的情况。她必须先搞清楚,这次的户口冻结时间究竟有多久?如果必要,她就要搞到公安部的准迁证明。

母亲和当时的最高法院院长江华,是非常好的老战友。就是通过他,母亲建立了与公安部的上层关系,并拿到了一封特批的户口准迁证。

母亲在北京做的第二个准备是去农垦部。她要了解兵团不开“上调口子”,这个文件的来龙去脉。在那里,她得知部里并没有这样的文件,那只是中央在一次工作会议上的基本精神,具体执行可以由各地和各单位自行决定。我们兵团的这个文件,实际是兰州军区下达的。

母亲了解这个情况后,又赶到了总后勤部。她知道兰州军区这样的文件,应该是向中央备案的。按照程序,是向后勤部备案,因为建设兵团不是战斗序列,是属于后勤部管辖的。不出所料,母亲在总后勤部查到了这个原文件,而且发现这个文件规定并不是很死板的。这个可以灵活掌握的权限在我们农五师。

在北京紧锣密鼓的跑了几个月,全面了解了情况,并有了充分把握后,母亲在73年的夏天,亲自赶赴宁夏。

她和李老太太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去年,就是72年,李老太太为了秦达远的申诉去过北京,而且就住在我家里。母亲来后就住在李家。

两个母亲又仔细商量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最后决定先去解决户口问题。因为母亲的手中已经有了一把“尚方宝剑”,就是那份公安部出具的准迁证。

李老太太委托她在新市区一位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将公安分局局长请了出来。

他们四个人吃了一顿饭,在饭桌上,母亲拿出了那份准迁证。那位分局长看了后说,有这份东西户口迁出已经没有问题。但是,因为没有接受地区的许可证,将来一旦在那边落不上,就退不回来了。母亲当即表示,只要这里同意把这两个户口迁出,以后绝对不会回来找麻烦。那位分局长也很爽快的同意了,并告诉我母亲,只要两个孩子在兵团拿到人事调动手续,就可以来办理户口。

接着,母亲让我陪她去了我们五师师部。

母亲直接找到了师政委的办公室。门口的警卫拦下我们,母亲出示了自己的证件。警卫马上进去通报了。我们的林政委亲自迎了出来。母亲命令我留在外面等,她自己进了林政委办公室。

不料,她这一进去就是三个小时。我在外面急的团团转,很想闯进去。可这一点理智还是有的,这毕竟是师政委的办公室。

门口那位警卫笑着对我说:“进去的那位首长是你妈妈吗?你妈真严格,亲儿子都不准跟进去。你别急啊。我马上下岗了,要不等我下岗了,你到我宿舍区等吧?”

我苦笑着摇摇头,谢过了他的好意。

我们是吃过中午饭来的,居然一直到夕阳西下,门口警卫也换过了岗,母亲才在林政委陪同下走出来。

“老林,咱们可说好了。你下次去北京开会,一定记着到我那里去坐坐。”

“老首长,你就放心。我一定会上门拜访!还有,麻烦你和老政委打个招呼,我有机会去苏州,一定会去看望他。”

……

他们两个说说笑笑的走出来,我却心里还是七上八下,又不好问。直到我们坐在林政委专门派的吉普车上,我才有机会问母亲。这一个下午,他们究竟在谈什么?是不是事情不顺利,所以一直没有谈好?

母亲笑着告诉我,他们是在聊天。

原来我们的林政委曾经也是华东野战军的,而且和我母亲在一个部队。只是时间上有差异,林政委调进,我母亲调出。可无论怎么样他们还算是同部队的战友。因此,林政委马上答应了关于我的问题。剩下的时间,两个老战友只是在“侃大山”!我可是急的在外面转了半天的磨!

母亲告诉我,林政委刚才已经当着她的面,分别给一团和四团的团长打过电话,明天直接去两个团办理相关手续就可以了。本来林政委要派这部车给我母亲专用,被她婉言谢绝了。母亲对我说,有部车当然非常方便,可这次不是住在军区招待所,而是住在李家。这样用车,司机会很不方便,还是自己想办法好。她已经和林政委说好了,叫司机把我们送到新城糖厂就可以了。

事情办到这个程度,剩下只是程序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紫心草推荐:紫心草
☆ 编辑点评 ☆
紫心草点评:

感觉这就是作者的故事,为了自己的事情,母亲亲自出马,
遇到了曾经在一个部队的战友,只是时间差错,两个人并未
共同谋过事,但是一样的亲切,接下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问好作者,祝创做愉快。

文章评论共[2]个
任重齐-评论

欣赏了!学习。(:012)(:012)(:012)at:2014年02月27日 晚上7:49

江南忆雪-回复问候朋友 at:2014年02月27日 晚上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