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略谈:《将挂科“羞辱感”,转化为学习动力》
--谈谈现代青年心理承受能力
记得前年九月份中旬,中日关于“钓鱼岛”事件逐渐升级,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召集学生干部开会,稳定学生爱国情绪。我作为院里新闻部副部长,当天对此事做了简单地宣传报道。第二天,辅导员朱老师改了此篇新闻,提出“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思想,吹起社会“理智”思想之风,看到另外睿智一面,我看了很受启发。而今天,我想就甲午马年新学期之际,谈谈大学青年面对挂科时的迷茫、心理遭受巨大打击所表现的抑郁和脆弱,以此窥探90后心理承受压力以及引起人们对此现象的关注,并献计献策,传递学生正能量。
昨晚十点左右,我打开qq,发现有大一女学生小夏的留言—很简单,“部长”两字。我看到她的留言,当即回应表示我在线,还问她有什么事时,我的心里就在嘀咕,“应该有什么事吧,她要说没说的样子”。不到5分钟,他回应了我说“没事”。我也没有说什么了,只怪他们对新闻部工作不积极。随后,她就默默地说了自己的心事—这学期没有心情去做其他的事,因为自己上学期有一门成绩不及格。而我知道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却因为自己挂了科,寒假近50天里没有出什么远门。一条“挂科”的标签贴在了她的心里,让她感到羞辱、惭愧、甚至抑郁迷茫。此刻,我的心里极不平静,对现代青年的心里承受压力产生思考……
曾经在进入大学时,就听说一句流传的话“没有挂科的大学不是完整的大学”。我不知道这是一种社会的这样的心理反映状况,或许是一种自我安慰、对曾经挂科同学的慰藉,还是一种戏谑。在大学里,每谈起挂科,我们当然不悦,不愿挂科落在自己的头上。挂科像是一种法庭的“裁定”,被判了“罪行”。那种脸上无光、心生羞辱感的感觉是不好受的吧!
大学近三年来,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挂科的经历,尽管有的科目只有60多分,但没有逾越那条线,心里也会平静许多。而班上51名同学,每学期难免有调皮不爱学的、有旷课的,最后也有几个人有挂科的现象。我想每个班每学期也有挂科的情况吧。
60分是个拦路虎,分数超过了它,就与挂科沾不上边;如果最后只有59分,那么与别人的53分、21分没有区别,就一律被判为“不及格”,学生hi只有等待着“重考”的准备了。如果重考再不及格,只有等待清考了。
说起大学的考试制度,大都老师自己出题,不会很难、也不是那么简单,老师有时会画一些重点,给些资料,只要学生考前半月前好好复习那么几个应不是什么难题。大学期末考试只作为一种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学生只有认真准备,好好考试了。而这也是现今大学的考试制度,暂且我不去批判制度如何,而要谈谈学生的学习态度了。
只要课上好好复习,课下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跟着老师的指导走,我想学生也不会轮到挂科的地步。不是挂科离我们很远,就在于我们的行为只中、态度之中。“一个不满意的结果,总有他不努力的曾经”。这是我听一位考研演讲老师讲过的话。我想也送给每一个追寻梦想的人。当我们对学科没有掌握好时,为什么我们不去请教老师、同学,不去自己发现自己的短处、提高自己呢?而得到看到糟糕的结果时,我们才去懊悔、产生自责。
而结果一旦发生,我们现代青年就只有难过,心情压抑,而不去反思和总结吗?我想答案不是的。现代青年生活在温室里,童年无忧无虑,没有经历生活的艰辛,很少遭受挫折,因此心理少有承受压力的能力。当挫折来临,我们过多表现沉闷、不愿与人说话,甚至很多大学生有轻生的念头,每年也有许多大学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太低而自杀而死。以此逃避自己的过失,我想这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事已至此,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去恢复心情,重拾自信,迈过人生的坎才是硬道理。
李太白被贬,依然有“斗酒诗百篇”的豪情;苏轼才华横溢、刚正不阿,被贬尤唱“竹杖芒鞋轻胜马,孰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豁达胸怀。人生大道如此宽敞,不会因为曾经“挂科”,你就不会过上好的生活,大学里重要培养我们各方面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挂科,不是拦路虎,拦路虎是自己不给自己拥有坚强的心,让自己走出“羞辱心”的怪圈,变得乐观,打开心灵的天窗,让阳光照进来;将挂科“羞辱心”转化为学习动力,不断反思总结,发现自己的短板,以此为警戒,做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全文完-
▷ 进入罗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