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达远的简历
秦达远是辽宁开源人,当时正在北京读大学,他积极参与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二九运动。年轻的秦达远虽然是个热血青年,但是因为受到家中两位在国民党中,担任高级将领的兄长影响,政治上还是倾向于国民政府的。主张在一个政府,一个党,一个领袖的领导下抗日,并不赞成共[chan*]党的发动全民族抗战的主张。在这样的思想倾向下,秦达远曾经多次在北大的校刊和北京其他相关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此类基调的文章。
秦达远的这些活跃言行,同时引起了国共双方的关注。共[chan*]党方面虽然也在那个时期,派人与秦达远有过一些秘密接触,但是,一来因为秦达远当时的思想倾向;二也是因为两位兄长的直接影响,还是国民党捷足先登,军统局沈阳站吸收他进了“无线电培训班”。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攻击。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全面抗战就此展开。就是在这个时候,已经从无线电培训班毕业的秦达远,被派往东北地区担任对日的无线电情报工作。当时的军衔是中校,职务为军统沈阳站电台组组长。
秦达远虽然被军统招募进了无线电培训班,共[chan*]党方面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关注。这是因为他有两个亲哥哥都在国民党的军队里,而且都是高级将领,争取秦达远有很重要的军事价值。就在秦达远还在这个培训班里的时候,董必武同志通过自己的一位同学,秦达远大学时期的老师,认识了秦达远。自从秦达远认识了董必武之后,他的人生观开始发现了巨大的改变,他终于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是自己应该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1936年底,秦达远由董必武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chan*]党。1937年,董必武同志引荐秦达远认识了周恩来。
从此以后,秦达远便一直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指挥下从事我党的军事情报工作。为了确保秦达远的安全,关于他的身份,即便在我党内部也是很高级别的机密。一直到全国解放以后,相关部门才搞清了秦达远的实际身份。
秦达远多年以来始终由周恩来通过董必武,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为我党我军收集军事情报。在秦达远与董必武之间,只有一位叫王雨山的老交通员保持联系。
在全国解放前,知道秦达远真实身份的就只有周恩来、董必武、王雨山三人。王雨山同志在秦达远冤案的申诉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原始证据。秦达远案最终的平反,王雨山同志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1938年,秦达远在得到周恩来同志指示后,接受了国民党军统局的任命,前往沈阳出任军统局沈阳站电台组长。在八年抗战期间,秦达远充分的利用了在这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将收集到了关于日军在东北地区的主要情报,在上报军统局的同时,也秘密的传递给了我党的敌情部。当时,是国共两党联合抗战时期。东北地区是沦陷区,而且是最早沦陷的地区,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东北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支撑战争的大后方。把握东北地区的军事动态,摧毁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的各种后方基地,成为国共两党情报部门的共识,同时也成为两党情报合作的契机。秦达远恰恰被沈阳站指定与中共方面联系和接洽,这就给秦达远同时向我党输送情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秦达远掌握的电台组,通过无线电监听手段,收集到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日军情报,受到国民党方面高度重视和奖励,也非常得到军统方面的信任,很快就晋升为上校军衔,任沈阳站副站长。这些情报有同时被秦达远通过王雨山送到了我党在沈阳的交通站。这些情报对我党开展东北地区的抗战,以及以后在东北地区的反攻,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战略作用。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在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东北是抗战结束以后,最先重新燃起战火,爆发内战的地区。国共双方纷纷通过不同运输方式,源源不断的将大批的军队送往东北。在内战爆发之前和整个的战争过程中,军事情报显得尤为重要。秦达远为我党我军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在这个时期,他也不再是“双面间谍”,而是我党我军非常重要的谍报员。
掌握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军事部署,掌握重要战略城市的防御情况,是我军取得战役顺利展开的前提和保证。秦达远获取的重要情报,对整个东北战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其中最宝贵的一次,是关于“四平战役”的情报。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