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两样故乡有名的小吃,我的心里就不免有些暖洋洋的。过去总有人说这些东西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我一直觉得能和生命亲近的食物就一定会是好东西。就在不久前,一则消息引起我的浮想联翩。说总书记在家里宴请国民党的名誉主[xi],吃的就是羊肉泡馍和肉夹馍。当然了,家宴毕竟不是国宴,但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那也是故乡人的骄傲。
羊肉泡馍是我的最爱,大概是在故乡呆久了,总觉得家乡的这道小吃不光经济实惠,最主要的是它展现了生命世界里一种美妙的混沌。尽管我们现在有些人总希望把什么事情弄得更明白一点,说是为了给心灵一个踏实。可是我们细细想想,不要说生命,就是社会现实,恐怕要弄清楚都得等到有了历史底蕴的时候看看有没有希望,更不要说生命了。
我是什么时候喜欢吃羊肉泡馍,现在已经无从知道了。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很小的时候总喜欢在省城钟楼北街的一家铺子去吃羊肉泡馍。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要去吃羊肉泡馍可是要费一番功夫的。一般都是上午早早就去,去的时候已经空着昨天的肚子,要上的三五个饼,用那种大的出奇的碗。可能南方人觉得那不是碗,简直就是盆子。开始掰馍,掰馍是很有讲究的。越小越好,因为只有这样,煮出来的泡馍才会劲道。
那时候不是想什么时候吃泡馍就可以吃的。只有家里有了高兴的事情,或是父母发了工资才能去享受饱餐一顿。小时候我的饭量还不错,一顿最少可以吃掉三个饼子。现在不行了,吃的好也就一个饼子。想展现昔日的那种辉煌看起来这一辈是没有希望了。但是我就是喜欢吃这东西,而且是百吃不厌,且什么时候都可以吃。
总书记和国民党的名誉主[xi]在家里吃羊肉泡馍,实在是大出人们的预料。如今世界,吃什么不行呢。山珍海味,人参燕窝。好像我还看到过一些消息,说有人曾经吃过婴儿。至于说美女宴什么的,那就更是五花八门了。但是总书记吃了北京的包子,现在又吃家乡的羊肉泡馍,看起来,一个把乡情放在心上的人,是不会做出让家乡失望的事情来的。也是巧合,国民党的这位名誉主[xi]也是陕西人,他曾经上过学的那所小学我也去过不止一次。因为它现在就在一家出版社的跟前,这些年我总有机会去出版社,所以总有机会去看看国民党名誉主[xi]的母校。
两位陕西人,吃点家乡的小吃不算什么特别。就说用家乡话交流也算不得什么。但是这里似乎在传导一种信息,我们是不是应该理解为乡音不改呢。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不爱自己家乡的人,怎么可能爱国呢?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怎么会成为大家认可的社会精英呢。吃羊肉泡馍我想其实首先体现的就是一种家乡的性格。如果再加上肉夹馍,就更是显得奔放的不行了。按说肉是夹在饼子里的,可故乡人非要说成是肉夹馍。别看这一字之改,寓意也就完全的改变了。不敢说这就是气吞山河的祖先之举,至少也可以说是把生命对物质的理解推向了极致。
关于羊肉泡馍的历史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不管今天怎么演变,但是作为一种故乡的小吃,那些历史的传说却是不能不让人思绪万千的。说到羊肉泡馍的来历,我们总忘不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算是布衣出身,没有什么所谓高贵的血统,可是就凭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创立了大明王朝。建国初期,他看到一些王国大臣有些忘记了创业时候的艰辛,开始骄淫奢侈,于是有一天,他把那些皇亲国戚召集到大殿之上,弄了一口大锅,现场宰杀了几只羊,然后煮成汤让大家连吃再喝。他原本别的意思是让大家不要忘记过去受过的苦。可是没想到,大家让山珍海味吃多了,突然一变口味,还觉得这竟然也是美味。
从此就传出宫去,到了民间。羊肉泡馍也就这样的慢慢的形成了。这个典故是不是真的,没人去考证。我想也考证不出来。但是这样的典故似乎给我们后人还是留下了一些别的值得思考的东西。这些年我就喜欢吃羊肉泡馍,可能是吃多了,似乎也就吃出了心得。别看端上来是一碗的混沌,可是这种混沌恰恰体现的却是生命的一种质朴,一种质朴留下的清香和记忆。
每次去省城,我总要去那有名的地方吃上一顿羊肉泡馍。那可是个老字号了,想当年蒋公也在那里吃过。毛泽东吃过没吃过,没有记载,可我想他老人家恐怕吃的就更多了。因为他在延安待了十三年,难道这十三年里他会没吃过羊肉泡馍。可能是时间久了,也可能是大家认为这地方算是他老人家的第二故乡,所以对于故乡人来说,吃不吃羊肉泡馍,就已经不在记忆的范畴之内了。不过有过一个细节,毛泽东刚到北京,有天算是违背纪律偷偷出去了,在西单的什么地方吃了一碗羊肉泡馍,当时自己还没有带钱,差点弄出笑话来。
老一辈吃羊肉泡馍的形式不同,但是我想,既然大家都吃,说明这道小吃还是和生命联系的很亲密。按说吃不该算是什么事业的东西。但是吃绝对是一种性格的体现。故乡有几道小吃,我一直都在思考,他们大概就是从生命的原始地方走出来的。羊肉泡馍,肉夹馍,还有那个几乎没有人会写的biangbiang面。它们似乎留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故乡最难忘的情结。过去我们喜欢说乡音,其实乡音不一定都是语言,有时候它也是包含着一种家乡的文化在里边的。
前不久我看到说总书记突然去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包子铺吃了包子和炒肝。因为我在北京也呆过几年,知道北京的小吃很多,有名气的好像也有包子之类的东西。但是这家包子铺我没有去过,好像也没有吃过。结果总书记去了。说到包子,在中国不算陌生。我想这种东西只所以和饺子一样,大江南北都有,就是因为它隐含了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理念。把最需要张扬的东西包袱在看不见的地方。我不知道这和民族的性格有没有关系,但我想,这样的吃法一定和生命的需求息息相关的。
还有家乡的锅盔,后来也就发展成各种各样,包括吃羊肉泡馍的饼子,和肉夹馍的饼子了。但是当初却是为了战争。是军队里携带的一种干粮。这可能要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说起吧。那时候不像现在部队出征给养那么的现代化。都是各自带着干粮行军打仗的。家乡的锅盔有个好处,做好了好些天不会变质,可以好些天不愁没什么可吃。所以现在在家乡西府的地方,这个特产依然还保留着。就是在我的故乡,现在大家也经常喜欢吃锅盔。搞上一盘辣椒,弄点咸菜什么的,虽不能说就是天下美味,但是却也是一种心情的惬意。
我想,总书记宴请国民党的名誉主[xi],做的羊肉泡馍和肉夹馍一定是很地道的。这大概也就是最为典型的乡情交流了。想想也真是的。吃着家乡的名小吃,说着家乡的话,这样的情景放给谁,能不勾起一点思乡的情结来呢。
记得很多年前我还在首都当兵,一天去西单玩,无意间看到了一家羊肉泡馍馆。当时里边的食客还很多。但我知道,大家不是慕名前去的。而是在那地方,只要又吃饭的空间大家都会蜂拥而至。可是我看见了就不一样。赶紧走进去给自己要了一份。当时我看到边上很多人掰馍的架势就不对。吃羊肉泡馍是需要功夫的。吃起来好像很粗犷,可是吃之前的劳作也是需要一些耐心的。可看到大家一块饼子掰上几下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所以大多煮出来的泡馍给人的感觉就是汤是汤,馍是馍,甚至于饼子就漂浮在汤上边。
一道美味如果不去理解,吃大概是吃不出真正的味道来的。我当时掰完饼子,送进去之后,不大工夫,里边的厨师出来了。他说要看看我,知道是故乡的人来了。他就坐在我的对面,很是热情。说这是他操办的泡馍。没有别的想法,就是觉得家乡的这道名吃应该在首都有一席之地。毕竟大秦也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炫耀的年代。
那一次是我在北京记忆最深刻的一次经历了。尽管后来我还去吃过好多次。可是我发现生意慢慢的越来越不好。直到最后一次我去的时候,那位厨师告诉我,今天他给我再做一次,然后就要回老家了。我当时什么都没说,那天我特意要了两份,一份就在那里吃了。另一份我打包带回了部队,留在第二天吃了。我不知道现在北京还有没有羊肉泡馍馆,不过总书记现在家宴拿出了家乡最值得骄傲的小吃,看来这世界有时候还真的就是有轮回。
记得前几年,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来西安了,我要请他吃饭。当时想了想,还是请他吃羊肉泡馍吧。不管怎么说,这毕竟能够代表我们家乡的一种饮食文化。我在省城最著名的老孙家泡馍馆订了位子,可是那一天老战友吃的不尽兴。他说不喜欢,觉得这泡馍黏黏糊糊的,给人的感官不是很好。我当时就笑了。其实老战友是河北人,他们那里也有个小吃叫大肉烩饼,尽管也好吃,但是和我们的羊肉泡馍比起来就显得单薄了一些。不厚实,没有那种历史的底蕴。
当时我还和战友辩论了一番。战友说,一碗端上来,什么都看不出来。就这样吃进肚子,心情不好。这是啥逻辑呢。不管吃什么,到了胃里难道还各是各的位置不成。还不是混在一起。留下的便是生命的抉择了。当时我没有说服战友,当然了,战友他也是不可能说服我的,毕竟我算是吃着羊肉泡馍和肉夹馍长大的。这些东西早就融进了我的生命之重,谁又能挥洒而去呢……
我为家乡的羊肉泡馍感到骄傲!我为家乡的肉夹馍感到自豪!我也为家乡的那biangbiang面感到高兴!写不出来的字存在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无法复制的精彩……
-全文完-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