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开学总在学校走,和大家说起新的一年到底都该怎样来思考教育,便逼着自己不得不去想想。虽说我们都知道,人最高傲的东西就是有意志的思维。但是思维在生命的领域里有时候却显得有些苦不堪言。过去我没有走进教育这个家庭的时候,总是在想,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传承,只不过在传承的过程中寻找升华的突破口。可是当我真的走进了这个空间才惊讶的发现,教育原来就是一种心灵的历练。
回想自己这三年的思维轨迹,我竟然发现,原来教育会是生命的一种塑造,是生命和世界交融的一种存在。我说过,刚来的时候我的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第一次在台上面的那么多有知识的人,我都有些茫然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都该说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是自负,我并不是没有遇到过如此的场景,我也不是怯场。我当时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面对一群塑造灵魂的人,我该把自己摆在什么样的位置。
多少年来,我一直有个坚定的观点,那就是不论做什么事情,必须要有一个真实可靠的理念才行。整日忙忙碌碌,整日把身体的能量消耗在一些连自己都无法容忍的事情之中,先不要说对得起对不起被教育的学生,恐怕要说对得起自己都会缺乏勇气的。人这一生就是这样,风光的时候也许会忘记回味苦涩。但是在苦涩充满心灵的时候,却未必能回忆起喜悦的情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生命固有的必然,但是我总是觉得生命一定有着它固有的惰性。要克服这种惰性,大概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上一通是无济于事的。
不接触教育,只觉得教育就是生命发展的一种必然。接触了教育我才知道,其实传承也是一种哲学的精髓。我们喜欢说泱泱五千的华夏历史造就了我们这个优秀的民族。但是细细去想,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民族的精髓实质呢。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不久儿子回家,莫名其妙的问起了我几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看得出来,儿子开始在思考历史,我知道,思考历史的人其实就是已经开始在让自我的生命走向独立,走向必然。
儿子问我的第一位人物是孔子。他的问题也很怪诞。说孔子一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连一本书都没有留下,可是为什么他却能主宰中国历史几千年呢。这是人格的魅力,还是思想的火花,甚或是什么冥冥之事在操纵着什么。我的天呀,我没有想到,刚刚走进社会的儿子,才上班两个月时间,竟然给我提出这么个历史悬念来。我知道我无力回答,但是我也知道我不能不回答。
是的,孔子只留下了学生为他撰写的《论语》,关于《论语》,说句不谦虚的话,我已经读过无数次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后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理。尽管孔子没有著立学说,但是孔子却用另外的一种传承形式,把自己的思想灵魂留给了后者。有时候我觉得孔子和西方的先哲苏格拉底是一样的聪明。没有专著,没有说教,就是用一种故事,用一种身体力行的方法,把一种观念和思想融进了历史的进程之中。
我们说孔子是教育家,他名副其实。其实让我说,孔子更是一位思想家。孔子的精明不在于他知道了多少,而在于他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知道作为社会最根本的存在统治者,应该用什么来统筹社会生命的平衡。尽管我们从哲学的观点出发能够懂得,历史和事物的发展其实就是一种不和谐引起的。现在不也有人在美学的领域里探讨不完全才是美学要阐释的精义。就像维纳斯一样。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她的断臂,有了后人想给她复原断臂的举动,才有了美学的一种人性渴望。
我对孔子的理解就是和谐。我觉得孔子的精妙就在于他对生命的和谐理解。是的,任何事物要想能够停留,就必须要在一定的层面上有所展现才行。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破立之间完成的。没有事物的破,就不会有事物发展的立。看来孔子恰恰就是把握住了事物这一最根本的法则,才使得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流传百世。其实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有文字记载。也许这就是文化的精妙之处。理解了这一点,也许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教育是很有好处的。
我给儿子子说了一通我自己的观点。我知道,这些观点未必就是真实的。但是我想,这些观点至少和孔子的思想一样,是开放性的。任何思想,任何观念,任何行动,只有开放了,才有发展和存在下去的理由。如果封闭了,就一定会没有希望。这不是骇人听闻,这是世界演变到今天真的公理。
儿子问起秦始皇,说既然我们都说秦始皇是一位暴君,杀人不眨眼。修筑万里长城残害了那么多的人。还焚书坑儒,还有那些无比残酷的刑罚,为什么我们今天说起他来总还念念不忘呢?其实我知道,儿子对秦始皇的评判不是不知道,他只不过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证实社会的发展其实不一定就和人性息息相关。我当时笑着,没有像回答孔子那样的费劲去说明自己的认识。我只是反问了几句。
我问儿子,秦始皇统一六国知道吧。那可是中国第一次的大统一。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中华民族有了属于自己的称号。还有始皇二字,也是在秦嬴政的时候开启的。历史就是这样,多么波澜壮阔的故事都不一定是值得记忆的画面。但是起始和终了往往是更耐人寻味,值得记忆。焚书坑儒初看起来,特别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说,毫无疑问是残酷和不近人情的。但是从历史的进程和对当时统治的需要看,谁能说是不应该呢。现在我们思考问题不能摆脱当时的社会情形,更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状况。
一个要一统天下,一个要分裂民族。要我说,秦始皇在这一点上说,是个很了不起的政治家。在他的那个时代都可以明白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是多么的重要。表面看起来是毁灭了生命和肉体,其实往深刻的理解,实质秦始皇是在统一一种精神,完善一种思想。所以我们看待历史的人物决然不能只用具体的事情,并用现代的思维观点来评说。如果这样,不要说历史无法平说,现实恐怕也都没有存在的理由。
任何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是有理由的。就像我们的团队,我当时来的时候开的第一次业务会议,我没有想到一开竟然过了四个小时。那天我还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讲点自己的思想。可是因为大家要吃饭,我没有时间去讲了。所以也只能提纲挈领的说了点自我的认识。后来我一直在想,带领一个团队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是的,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一种指点,也需要一种规范。但是应该在怎样的形式里规范,应该在怎样的过程中展现,的确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
形式是内容的提前。没有好的形式,很难有好的内容。要说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形式往往是可以触摸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营造形式的时候付出更多艰辛。内容虽说更难,但是相对与形式来说,随意性就大一些。所以我们很多人现在竟然还堂而皇之的说,我们需要内容,他在注重内容。其实我们应该是形式和内容并进,首先要把属于感官能够感受到的东西展现出来,毕竟内容需要过程,需要营造者有更高级的灵魂和思想才能作保证。
记得我在刚来不久我提到了文化建设的问题。说心里话,对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作用我想不用多说,大家其实心里都是明白的。只是这些年来,我们大概总觉得文化是文化,教育是教育。其实让我说,文化也是教育,教育其实更多的也是文化。尽管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人肤浅的人为,教书育人其实就是教书。育人是社会属性,是社会的功能。其实让我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痕的感染,无痕的传承,无痕的激发。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单凭说教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我常常在想,缺失了文化底蕴的教育大概就和一个标化的工厂一样,这边进去的是零部件,那边出来的就是产品。产品的质量是由零部件的质量来做保证的。可是人的教育则不是。生命是一种思维的流淌。是一种自我激发和自我创造的过程。我们不可能用简单的劳动就想创造出生命的辉煌来。
我总在想,教育其实就是一点一滴的生成。不管我们怎么去想,也不管我们怎么去做,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除了知识之外的生命的色彩更加的浓艳才行。现在我们有些人总把教育和教学混为一谈,总觉得自己教好了课本上的东西就可以万事大吉,其实不然,我们是对生命的一种塑造,生命的神圣不是我们用粗劣的简单机械的手段就能够完成的。知道这一点很重要。我时常感到压力,这倒不是工作的压力,而是一种来自于生命的压力。因为世界缺失了生命的魅力,世界的存在其实也就毫无意义了。
大家也许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宗教把生命的原罪都归结为生命的罪恶呢?为什么要人们一生都在赎罪,都在忏悔呢?其实这是宗教的精明之处,因为生命的洁白无瑕恰恰是生命从走向社会之后无法保持的特征。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就应该明白,要想让传承的生命神圣有尊严,我们就必须首先把自己的生命打造的神圣有尊严。
我在想,对生命的尊重不是拉个汽笛,默哀三分钟,或是挂在嘴上说点哀兮兮的什么话就算做到了。我们在学校里栽一棵树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我们在校园里的一个微笑同样也是对生命的尊重。甚或我们校园的一块砖,一片瓦同样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我不期望别人和我一样。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传承生命其实很多时候是用自我的生命在换取新生命的诞生,在看护新生命的茁壮成长。别说我们做好了什么,我们只能关注我们还有什么没有做好。也许这就是教育想未来发展的保证……
-全文完-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