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爱恨交织大杂院宁夏何老三

发表于-2014年02月17日 晚上8:06评论-12条

我的祖籍是湖南,但很早就随父母一起来到了北京。记得我们一家1950年来北京的时候我只有5岁。

当时,父亲虽说是刚调到铁道部的工程师,但因为我们家人口众多,父母、外婆,加上我们五男二女共七个孩子,一家十口,都靠父亲的工资生活。因此,父亲买不起房,只能到处租房住,租的都是大杂院、平房。我们在大杂院里住了40多年,直到1996年才由单位分房而住进了楼房。我住过的大杂院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有的让我终生受用,有的像恶魔伴随了我的大半生。因此,我对大杂院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既爱又恨,爱恨交织,说不清道不明。

我家住过的第一个大杂院在北京东城区北兵马司胡同,那是我家第一次住大杂院。

我们住进这个院子的时候,已经是北风呼号的隆冬季节了,我妈妈不会用蜂窝煤炉子,既没有把蜂窝煤边上塞满炉灰渣子,又没有安装风斗。晚上,我们一家都中煤气了。妈妈跌跌撞撞爬到屋外,把所有窗户和门打开,又用尽全身力气把我们一个个拖出屋外。幸亏发现得早,我们只得了轻微的煤气中毒症,头疼、头晕,还有点恶心。不过,我们都还小,没多一会儿就过去了。

第一次住大杂院,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好恐怖的大杂院呀!

在这个大杂院住了可能不到一年,我的二哥和唯一的一个姐姐相继去世了——都是因为没钱而耽误了治疗,过早地离开了我们。那时我们还小,根本不理解妈妈为什么那么伤心,悲痛欲绝。好悲伤的大杂院呀!

这个大杂院给父母留下的只有痛苦和悲伤,于是,爸爸决定搬家。没多久,我们搬到了前门外打磨厂大街好景胡同去住。

这是一个两进两出的大院子,住了八九户人家,我们一家除了已经去世的哥哥姐姐,也还有八口人住。不过,我们这个大家子还算不上这个大院的“首富”,人口最多的是陈大妈一家,她家光是孩子就有9个,和我们兄弟几个的年龄都差不多。

我们一家在这个大杂院里住的年头最长,大约有十五六年之久。

这个大杂院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前院人最好,后院人最次,两极分化,人品差别咋就这么大!

我哥哥结婚的时候,妈妈已经被红卫兵轰回了老家,大哥的婚礼是我们哥们几个和院里的街坊给操办的。我们没钱在外边饭馆里请客,就在院子里办的酒席。说是酒席,也就那么几个菜,红烧肉、拌黄瓜、鸡蛋卷等。我还露了一手,做了一个鸡蛋卷,其它的菜基本都是隔壁的苏大妈给做的。

我们哥几个都少不更事,不懂礼节,既没有挨家挨户送喜糖、点喜烟,也不会说道谢的吉利话,还要把房子腾出来给哥哥嫂嫂作婚房,我们都跑到陈大妈家里去住。

我的*弟弟酒不胜力,晚上就吐了个七荤八素,都吐在陈大妈的床上了。喝,那叫一个恶心!黄的绿的,人看着都想吐!可陈大妈一点都没嫌弃,把吐脏了的被褥抱出去,又换上一套新的被褥给我们铺盖。

我在1978年底的时候,随着知青返城风也办了病退,理由是高度近视。有关单位的证明也开好了,可是人家还要一份北京街道办事处的证明,而这份证明需要我曾经住过的大杂院里的邻居证明其真实性。我想,我找谁呀?对,就找街坊苏大妈!可人家姓甚名谁,我一概不知,不成,九十九拜都拜了,还剩这最后一哆嗦,怎么也得搏一搏了。于是,我写了一封信,信封就写上“苏大妈收”。嘿,苏大妈真收到了这封信!街道干部来调查,苏大妈又说了半天好话,说我戴个酱油瓶底厚的眼镜儿,走路不小心都得碰电线杆子。由于苏大妈是街道积极分子,她老人家说的话具有极高的真实性,街道调查通过了,我也顺利地办成了病退!

后来,我慢慢知道了这个大院有着极高的文化底蕴,住了很多名人、半名人。

陈大妈的长子是陈大章,中国著名国画家,我们都管他叫“陈大哥”;陈家老四,我不知道他的大名,但我知道他是北京象牙雕刻厂的工艺师、中国著名牙雕大师;陈家小妹,和我同岁,是著名琵琶演奏大师刘德海的高足,后来也成为了著名琵琶演奏家;陈大妈的二女儿,是甘肃省京剧团著名老旦演员。后院的刘老师两口子,都是外贸部的翻译,刘老师的夫人是俄语翻译。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是学的俄语,还跟莫斯科的一个中学女孩儿建立了通信关系,有了问题。我要经常向刘老师的夫人请教。

我后来才体会到,我在这个院子里受到的文化熏陶,使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甚至对于我的业余爱好,都大有裨益。

比如,陈家小妹学的是琵琶,她经常在院子里弹奏,我慢慢地也喜欢上了琵琶,直至后来举一反三,酷爱音乐。

我一开始也是瞎听,就觉得那声音好听。因为她和我年龄相仿,她就给我讲了点儿琵琶的知识。原来,她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学,专攻琵琶。我后来又看了白居易的著名诗篇《琵琶行》,才略微知道了弹奏琵琶敢情有那么多讲究——什么拢、抹、挑、捻,我是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呀,只记得“大珠小珠落玉盘,未成曲调先有情”等句子,它们和陈家小妹弹奏的琵琶曲竟然混为了一体。

后来,陈家小妹又建议我去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举办的星期日练习演奏会。这种演奏会还收钱呢。不过,只收大概毛儿八七的,可我这毛八七的上哪儿弄去?没辙,只有省早点钱呗!我从前门住家走到祖(鲍)家街的中央音乐学院排练场去听两个钟头的师生演奏,饿着肚子也值呀!

在这种彩排式的音乐会上,我还有幸听到了学校师生合奏的《弦索十三套》中的《将军令》、《阳关三叠》等流芳百世的著名古典乐曲。 我上高中时,对音乐也是非常痴迷的。

我家住在前门,每个周六晚,北海公园都有音乐茶座。茶座是在临近后门的一片小树林里举办的。用几根绳子一圈,放上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有一壶茶,再放点儿唱片儿,您一边喝茶一边听音乐。您要是进去听再喝茶,一毛五一位。咱不是没钱嘛,就走着从前门到北海公园后门,打一张门票,在圈子外面听行不?在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贝多芬、舒伯特、格里格、柴可夫斯基……

这又了不得了,又喜欢上了西洋古典音乐了!

高中时的暑假作业不多,闲得无聊,从同学那里借来看了一本《西洋十大音乐家的故事》,大概有个十几万、二十来万字吧。看完了,还不舍得还人家,干嘛耶?抄书!把这本书抄下来!我用一本自己从来没有舍得用过的笔记本,一字一句地抄,一天一天地抄,不到一个暑假,居然把这本书抄完了。喝,我这高兴!不但知道了海顿、莫扎特、柏辽兹、肖邦、瓦格纳、舒曼、李斯特……还练了一手好钢笔字。这为我上山下乡到宁夏农建十三师当老师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都喜欢我的板书。我的一个学生后来在永宁县教书,她的板书写得也非常漂亮,她一再感谢我,说我当年写的板书给她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她后来就一直模仿我的板书字体,直到今天。我还真有点自豪!

我的这个爱好,对我后来从事的码字工作还是挺有帮助的。我采访林三师北京知青、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国家体操队舞蹈教练刘全锦、著名舞蹈编导、李连杰原来的岳父黄伯寿先生、台湾著名电视女演员李欣等演艺界人士时,多亏了有一点音乐的爱好,才使采访不至尴尬。

我的这个爱好,还使我交了很多好朋友。我的一个球友,听说我喜欢古典音乐,经常跟我聊天,还送了我一盘他的长笛独奏曲。原来,人家是中央广播交响乐团的独奏演员。他送我cd,完全是因为我谈到了我喜爱原中央乐团的首席长笛李学全,而李学全正好是他的恩师。他说,李学全老师已经仙逝10来年了,想不到还有一个业余爱好者记得她!

我爱音乐,我会一直爱音乐的,直到地老天荒!为此,我要特别感谢大院里的陈家小妹!

这个大院,也有让我特别痛心、特别憎恶的地方。

文化大革命前,我们住在前后院之间。妈妈为了跟后院的邻居搞好关系,经常给邻居一些自己腌制的腊肉,给他们的孩子一些我们穿剩下的衣裤。但是,这并没有减轻一个赵姓邻居对妈妈的仇恨。她恨我父亲是工程师,恨我母亲有文化,又是个湖南的名门闺秀。她对我妈妈的一切都恨!她说我妈妈是想堵邻居的嘴,好让红卫兵不来声讨妈妈这个反革命家属(那时,爸爸因被错判成反革命,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后来爸爸虽被平反,但给我们一家造成的损害是无可估量的)。她不但骂骂咧咧,还真的就把红卫兵找来了。那帮屁事不懂的孩子,把我妈妈踢了个光头,撕了她的户口本和粮食关系转移证明(妈妈本来也在北京呆不下去了,准备回老家湖南了,户口转移证和粮食关系转移证都开好了),轰她老人家回老家,我妈妈成了地地道道的黑人黑户!这个该死的赵姓邻居,在我妈妈被轰回老家后不久,马上就搬家了,她怕我们家这几个大小伙子找她算账。

后来,我和夫人带着两个孩子返京后没有房子住,就暂时住在我岳母所住的大杂院里。

这是一个百十号人家的大杂院,对外的名字叫“北京工业学院宿舍”。这个院子挨着刘伯承元帅的住所,我岳母住的房子还听说还是清朝大员吴三桂的会客厅。这个房子很高,很豁亮,房间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36平方米,我岳母、岳父加上我内弟住在36平方米的房子中,但是没有我们一家四口人的立锥之地,我们一家四口只能住进岳母家废弃的小伙房里。那是一家自建的小厨房,恐怕连三平米都不够。我们返京时从宁夏带回北京的床板都放不下,我只好把床板锯了才能勉强搭进伙房,我们进屋就得脱鞋上床,孩子也得在床上的被子垛上写作业,我呢,只能在孩子写完作业后,趴在被子垛上写点小说什么的。我在被子垛上写的一篇小说《全国最小的官》还获得了《北京晚报》“一分钟小说征文奖”呢!

大杂院呀大杂院,你带给我多少难忘的回忆,我的爱恨情仇,都融化在这爱恨交织的大杂院里了!我那永远的大杂院哦!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宁夏何老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海晴空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一间人才济济的大杂院,给我留下了多少难以抹灭的往事,
在这些喜忧参半的往事里,多多少少影响了我的一生,
难怪我至今仍然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真是百感交集!

文章评论共[12]个
歌永言-评论

好文章,拜读。问好作者。at:2014年02月17日 晚上11:12

宁夏何老三-评论

谢谢梦海编辑的点评!大杂院伴我度过了大半生,我对它自然有深厚的感情!at:2014年02月18日 清晨7:28

宁夏何老三-评论

谢谢歌咏言友!也向你问好!at:2014年02月18日 清晨7:29

宁夏何老三-评论

文清友,谢谢你的精华推荐!每次都是您给我以力量和鼓励,再一次衷心感谢!at:2014年02月18日 清晨7:35

jdhk静待花开-评论

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好文章,让我想起一句话:谁的生活里,谁记忆的田埂上,不曾有几多娉婷?您让这花儿铺陈开来,散发出芬芳展现给读者。谢谢at:2014年02月18日 早上9:46

文清-评论

拜读佳作,带着下午茶来看望朋友,问好并请茶!at:2014年02月18日 下午5:03

宁夏何老三-评论

花开友,好浪漫的帖子,老衲感动不已!at:2014年02月18日 下午5:34

宁夏何老三-评论

文清友,茶喝了,甘醇、清香,已是浸透到骨髓里了!at:2014年02月18日 下午5:36

点墨岁月-评论

一代人的记忆,问好何老!at:2014年02月19日 中午12:49

宁夏何老三-评论

点墨友,谢谢你的问候!at:2014年02月19日 中午2:57

gaogao高原-评论

好文章,拜读。问好宁夏大哥。(:012)(:012)at:2014年02月20日 下午6:58

宁夏何老三-回复高原友,你好!我只是在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干过15年,对第二故乡有着浓厚的感恩情结,故用了个网名“宁夏何老三”。 at:2014年02月21日 早上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