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村落,红砖青瓦,依山傍水,水泥路直通村中。走过池塘,便是一栋翻新的青砖瓦屋,两根红柱子赫然入目。正门上方,写着“三荣门第”四个黑字,右边墙壁,挂着块牌子,“谭冠三将军故居”几个金字,格外醒目。
这是2012年12月25日上午十点,一向平静的耒阳市小水镇柘溪村,顿时沸腾起来。村民奔走相告:“谭司令回来了!”村支书热情地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一行五人。大家簇拥着谭司令员,来到支书家中。我们刚入座,有人端上热乎乎的茶水。十几个人围着谭司令,笑呵呵地,嘘寒问暖。谭司令亲切地与乡亲们拉起了家常。
谭司令名叫谭戎生。人如其名,七十出头的他,像他的父亲谭冠三中将一样,戎马一生。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向往军营。十九岁那年,他考取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毕业后留校任《工学》报社编辑。1965年底,调国防科委后勤部工作,先后担任助理员、参谋、干部教导大队大队长兼党委书记。 1986年5月,调任四川省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当时,他的父亲病逝了。为遵从父亲遗愿,他申请调到西藏边防部队工作,历任西藏日咯则军分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林芝军分区副司令员,授大校军衔。 1992年,调入国防科工委后勤部,也就是现在的中央军委总装备部,任《科工委后勤》杂志副主编。谭司令虽然身居高位,但为人处事低调,和蔼可亲。早在2012年8月,他在北京看了我的长篇纪实小说《血色幽兰》样稿后,便多次打我手机,谈他的感想,提出一些修改建议。特别对涉及他父亲的章节,看得很仔细。随后,他邮寄一封信给我,就涉及谭冠三将军需要补充的内容,如实写了出来,并提供了历史依据。此后,我们就经常有联系,但直到这次回乡探亲,我才有幸见到他。他一到耒阳,就托他表弟约我到宾馆,聊了两个多小时。
正是通过与谭司令的接触,加深了我对谭冠三将军的了解,也增添了几分崇敬之情。谭冠三,1907年生,耒阳两位开国中将之一。早在青年时代,谭冠三就结识了伍若兰、伍中豪许多进步人士,萌发了强烈的救国救民思想。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区团支部书记。同年转为中国共[chan*]党党员,任区党支部组织委员、区农会秘书长。据谭戎生介绍,谭冠三入团就是伍若兰主持的仪式。后来,他参加湘南起义,任区党支部书记、区苏维埃政府秘书长、赤卫队队长。因此,谭冠三与伍若兰的关系特别好,两人以姐弟相称。当时,在井冈山的毛泽东看到敌我力量悬殊,担心湘南暴动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派弟弟毛泽覃下山联络朱德,建议部队向井冈山靠拢。毛泽覃走到小水地界时,就被赤卫队给扣下来了。谭冠三问明情况,听说他是毛润之的弟弟,便说:“我对你哥哥很敬仰,他是大英雄,你是他的兄弟,那你也是大英雄。”于是,谭冠三赶紧松绑,带他去见朱德。当时朱德已率部转移到上架乡与永兴县交界的安福司。谭冠三就护送毛泽覃找到了朱德和陈毅。朱德命令部队分两路转移,陈毅走南线,谭冠三带领小水铺赤卫队跟随朱德伍若兰,从北线上了井冈山。到井冈山后,朱德伍若兰与毛泽东都住在一个院子。一天,谭冠三来看望伍若兰,朱德便引荐他给毛泽东。毛泽东说:“冠三同志,听说你这个是带着队伍上的山,还有枪还有人,按照绿林的话来讲,你还是入了股的,是有功之臣啊。我们部队现在增加上万人,吃饭是个大难题,你有文化,就去军需处管管帐,当个帐房先生吧!”就这样,谭冠三从账房先生做起,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支队四大队政治处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俱乐部主任、秘书科科长、冀中第一军分区兼七支队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冀中和豫皖苏地区的斗争中,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冀中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八军政治委员,参加了渡江作战、衡宝战役、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
在村支书家休息片刻,我们陪同谭司令参观谭冠三故居。穿越正厅屋,后面有几间土屋。这就是谭冠三将军的出生地。在这里,他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土屋的破旧木门,斑驳的土墙,依稀能看到将军少时的影子。入内,更加破旧不堪,墙壁裂缝,木楼板断了还几块。墙壁上,挂着一排谭冠三将军的旧照片和中央军委领导题词,其中有谭冠三与毛泽东、朱德、林彪、罗荣桓、谭政等在延安的合影,有中央军委副主[xi]刘华清题词“谭冠三将军”,有国防部长迟浩田“为雪山名将谭冠三题——建功雪山,享誉藏汉”。宋任穷题词“雪域丰碑,光照高原”,杨成武题词“纪念谭冠三同志——藏汉团结,巩固边防”,还有廖汉生、吕正操、傅全有、梁必业等名人名将的题词。他们基本上都是赞誉谭冠三将军在西藏的不朽功勋。这些赞誉当然实至名归。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党中央决定,由张国华为书记、谭冠三为副书记的中共西藏工委,率领十八军进军西藏。风雪茫茫,山路崎岖,他们克服高原缺氧、水土不服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51年10月26日顺利进驻拉萨。解放军进藏之初,因为公路尚未修通,部队主副食供应十分困难,只好吃豌豆、胡豆、青稞麦粒充饥。谭冠三指示部队开垦耕地2300多亩,创办了西藏军区第一个八一农场。他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卓有成效地团结了大多数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藏族同胞。1959年3月,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外国势力操纵下,悍然发动武装叛乱,向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进攻。关键时刻,谭冠三临危受命担任中央代理代表,坚定地依靠西藏广大干部和百万人民,团结广大爱国进步人士,迅速平息了叛乱,维护了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1962年10月,他奉命指挥边防部队击退了中印边境东段进犯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他在西藏工作近20年,为西藏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建设事业和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边防作出了贡献。他是“老西藏精神”的首创者和杰出代表。1966年,谭冠三调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党组第一副书记,主持人民法院日常工作。为保护老干部和广大群众,同林彪、“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85年12月6日,谭冠三因病在成都逝世。但他对中国革命尤其是对西藏平叛和建设的巨大贡献,必定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参观完将军的故居,我对谭司令说:“尊父这样一位居功至伟的名将,故居如此破烂不堪,不可思议。”谭司令告诉我,多年来他一直在为开发父亲的故居奔走呼吁,并拟在村前安放一尊将军铜像。我点点头,心底默默祈祷,但愿有关部门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日开发、建设、保护好这处珍贵的文物,让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景点。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