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轮转动,明月初照。
上元夜的月好圆,好亮,照在神州大地上。家家户户点烛焚香,祭拜月神;爆竹声声,送走大年。然后载歌载舞,观灯猜谜,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元夜观灯,是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後。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生查子.元夕》中描写了一位在元夜观灯时不见去年情郎后心情失望悲伤的女子。
农历正月十五在我国称为元宵节,古代也叫上元节,元夕。元宵节这一天,一直待字闺中的少女们就会被父母特许上街观灯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以定终身。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我国古代的情人节。欧阳修那首词就是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灯会上找不到去年的情人时怅惘失落的心情。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的《青玉案.元夕》中描绘出当时观灯的热闹情景。试想想:火树银花,灯市如昼的元夜,宝马雕车,华衣锦服,公子小姐坐在车上,侍从丫鬟相随,前呼后拥,多么气派,多么热闹!通过这首词也可看出当时南宋社会的繁荣,进步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千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朔望盈亏,亘古不变。那月亮普照之下的红尘中,不知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恨情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元宵节这一民族传统节日不但被沿袭传承,而且被发扬光大。元宵灯会每年在各个城市都有举办,现代技术声,光,电等元素的渗入,使之更有观赏性和喜庆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写到这儿,似乎该搁笔了。但笔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巧合:我国今年的元宵节,又恰逢西方的情人节,都在公历2月14日。
西方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相爱的男女在这一天都要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相传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使更多的男人奔赴战场,以通过战争实现开疆拓土的目的。一名叫瓦伦廷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人在教堂举办婚礼。事情被告发,瓦伦廷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绞刑架。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父,就把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情人节这一天,相爱的人都要远离喧嚣的人群,两个人独处,制作爱心巧克力蛋糕,吃烛光晚餐,互送礼物,表达爱意;或者男方送玫瑰花给女方,单跪求婚,送订婚戒指等。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许多洋节也趁势涌入国门,加上许多商家的有意炒作,“节日经济”从无到有越来越红火。比如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情人节当然也不例外。
在这儿我不想讨论“情人节”带来了多少gdp,只想将元宵节和情人节进行比照,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元宵节其实就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情人节,只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同时代赋予了它更多元的内容。
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父母包办和媒妁之言。社会的文明进步为热恋中的男女提供了更多的相处机会和交流空间。如今,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先进的媒介双方交流就更方便快捷了。于是,“网恋”这个新名词应运而生,“网络情感”这个虚拟的东西也正好填补了一部分心灵空虚的宅男宅女的精神空白。
在这儿我不想再深究“网络情感”的是非曲直,因为什么东西都有利有弊,有两面性,关键是把握好“度”的问题。有些网恋之所以酿成悲剧,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度”走极端而造成的。
“爱情”本是人类最真挚最纯洁的情感,我们不应该为它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古代元宵之夜,女子观灯寻找意中人,本身就是追求爱情自由,争取个性解放的一种无声的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形式。元宵夜的彩灯,犹如万千只喜鹊在天地间搭成的一座流光溢彩的“鹊桥”,让多少有情人终成眷属,谁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只是传说呢?
中国人历来很含蓄,不把元宵节叫做“情人节”;而西方人历来崇尚自由和个性解放,他们叫“情人节”就理所当然了。
月亮还是那轮月亮,它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世的沧桑。玫瑰花在西方情人节中代表着爱情,不同数量和不同颜色的玫瑰还有不同的寓意。
“2014,2.14”我们且把它读成“爱你一世爱一世”谐音。今夜,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代表着爱情的玫瑰正在静悄悄地开放;今夜,花前月下,亲爱的,就让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情相悦,两心相依,爱你一生一世。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2014年2月12日)
-全文完-
▷ 进入梦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