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书画文化。我想,不应仅限于书画本身价值,而是探索更深层次的美。下面由我谈谈个人所感所悟。
五千年炎黄子孙在中华热土上吐纳珠玑,流秀泼墨。因为文笔,如秋叶之静美,如瀑水之激昂;因为丹青,如磐石之坚韧,也如流水之清灵,使得这条巨龙千百年来腾飞于世界前茅,也使得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东方之颠久久回响。
书画的清秀灵气赋予了这个民族粗犷却不失雅韵的性情, 启蒙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倾狂的热潮。一代代迁客*人于岳阳楼上,洞庭湖畔,或浅吟低唱,或愤慨激昂。用文字的灵魂来祭奠不可名状的忧伤与惆怅,文人墨客们将一份份赤胆与忠诚寄缅于纸墨之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彰显了文天祥的高风亮节及爱国铿锵。苏武的鸿雁飞信书写了扬鞭牧羊,齿雪咽毡之辱,更表明了他做高山雪莲执着而圣洁的守望。每逢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无比激昂,仿佛一波波水浪击打教室会迸发出漫天盈地的浪花,仿佛沙漏不是记述时间,而是在穿越无法企及的庙宇天堂。我的满身热血沸腾着“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千古传唱,想起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苏子,想起了为其而筑的“苏堤春晓”自此成为苏州一大亮丽风光,引得无数慕名之人前来瞻仰。
人类孕育于海洋,起初也不过是个躯壳,我想,是书画赋予灵韵,勾勒万象。那海水之蓝不是丹青最有力的证明吗?不是绘画最原始的雏形吗?在这片蔚蓝背景烘托下,一代代中华儿女繁衍生息,使得这幅伟大“蓝图”越发朝气蓬勃。
当我读书遐想时,那一抹静静的茶香似乎带我回到了过去,我赤luo的双足不敢玷污这神圣的殿堂,只得踮脚张望,穿过苍穹,李白于月华中独酿忧伤;走到窗前,梵高的向日葵依旧金彩灿灿;进入茅舍,白石爷爷的虾于餐桌上活灵活现。啊!我还记得那一掬屋檐下李叔同与雪子含情脉脉,她入他画,他如她心,真爱便由临摹而生。从此,天涯也是咫尺,海角也是咫尺。
书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乃非吾辈所能彻悟,实属缺憾。它是无价之宝:陶冶性情,锤炼心智,升华人格,文字有生命,丹青有灵魂,如跳动的音符游走于黑白键之间;如布满黯夜的眼睛,星光点点;如世外桃源的静谧,流连忘返。
书画文化为古老的华夏文明增添了一片经久不衰的绚丽春色!
-全文完-
▷ 进入敖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