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李家大院
二妹来开门,大为惊讶。
“怎么会是你?这时候赶来有啥急事吧?”
我心中长叹,因为张国林,不得不提前再次光临这个小院子。真不知往后还会发生什么情况?难道,这就是冥冥中的天意?就是我和李家的缘分?
屋子里传出老太太的声音。
“小敏呐,是谁来了?”
“老太太,是你已经看中的大女婿。”
“谁,晓燕儿?怎么会啊?快让他进来。”
我跟在后面第二次走进这眼窑洞。老太太已经从饭桌旁站起来。
“没有吃饭吧?快,李强,去给他哥取碗筷。让你哥先坐下吃饭。”
我没有顾得上坐下,只是接过胖姑娘大妹递给我的毛巾,擦了一把满头满脸的汗珠子,喝了一口老太太递给我的凉白开,站在那里就说出了原委。
一屋子人鸦雀无声。
这实在叫人难以置信。两天前还在这个屋子眉飞色舞,举杯豪饮的大活人,居然此刻正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等待千里之外家人赶来见上最后一面?
过了很久,还是我忍不住开口。
“伯母,您看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发这封电报?我从来没有碰上过这种事儿,特地来朝您要主意。您怎么说也是国林的干妈。”
李老太太思考良久终于发话。
“孩子。真难为你了。国林也算没有白认了你这个兄弟,是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我的意见,你马上吃几口,再赶去邮电大楼。事到如今反正已经晚了,再怎么也赶不上了。”
我一边坐下,不再客气,端起大妹盛上来的一碗面条,一边继续向老太太求教。“那电报怎么写?”
“别打电报,往返太慢。直接给国林家挂长途吧。你不能照他们指导员的意见办,必须实话实说。你和老张家关系不一般,不能瞒着实情。还有,估计国林那小子是肯定命丧九泉了。下面的后事、结论,还有他那个媳妇,媳妇肚子里还有孩子,所有的事儿,都要跟国林的父亲要个主意,而且最好要求他亲自来处理。只是,我担心他来不了,或者不肯来啊。”
“那可怎么办?”
我一急,又站起来,也顾不上吃面条了。
“所以,一是必须把所有利害关系和后果如实相告;二是,你需要作出国林爸爸不来,甚至家里没有人来的打算。我知道国林有个后妈,听国林口气,他们关系也不怎么和睦吧?”
我打断了老太太的话头,为国林后妈辩护“您不该信国林这话。国林是两岁时候,张婶过门的,一直把国林视作亲子。以后也没有再生儿子,就给国林添了个妹妹。国林和妹妹也亲得很。怎么会不和睦?”
“那就好。如果国林爸爸不能来,一定设法让他妈来。”
……
商量定当后,我匆匆吃完面条,赶往银川老城邮电大楼。
长途电话很难挂通。
我大约晚上11点已经开始挂电话,直到8月4日临晨1点半,终于挂通了他家电话。
是他老爸接的。
“叔叔,我是晓燕。”
“是晓燕……”那边有些意外地停顿了瞬间,
“国林出事了?”
听得出那边声音微微在颤抖。
真是知子莫如父。
张国林爸爸已经从我给他打长途电话,判断出他一定出事了,而且必是天大的事情。
记得我去宁夏后的第三年回家探亲,曾经去过他家。那一年他没有回家,托我给家里稍点东西。国林的爸爸曾经和我交谈,我始终没有忘记答应他的承诺。
他曾经这样嘱咐我“你和我们国林是老同学,是发小,就和亲兄弟一样。他应该是哥,其实你倒更像兄长。叔叔托你一件事,他真有了什么大事,你要第一时间告诉我。这小子一准不会说实话。”
我如实而言,那边半天没有声音。
过了很久,那边一声长叹,说:“孩子,我不能去。你知道吗?我还没有恢复工作,就是想去也不能去。何况他是自杀……”
声音变得沙哑,还有些呜咽。
我也久久无语,最后迟疑着问“叔叔,如果国林他走了,后事怎么办?您还是要来一下。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那边的声音已经由呜咽转为抽泣。
“叔叔就只有全权委托给你了……”
“叔,您不能来,能不能请婶子代表你来?”
对方迟疑,然后说:“孩子,你是在哪里挂的长途?邮电局?好,等在那边,我和他婶子马上商量后,把决定告诉你”
……
大约又过了1小时,我看着墙上的大钟,已经3点了。电话终于来了。邮电大楼的服务员叫着我名字,让我进3号接北京长途。
“晓燕吧。”
这次不是叔叔,是婶子。
“婶子,是我。”
“我和他叔决定了。我明天坐火车去银川,他去接我,然后陪我去团里。”
“好的婶子。我在新城火车站接您。”
“关于国林的事儿,老张说让我和他商量着办。具体事儿咱们娘俩面谈吧。还有俩事儿,先帮婶子去办。”
“啥事儿?婶子您吩咐。”
“一件事儿,国林在银川有个干妈,就在新城糖厂。一直很照顾国林,咱们不能缺礼数,先去拜访一下。”
“这没有问题。我来打长途前,已经和她通气商量过。还有啥事?”
“再就是国林那个没有过门的媳妇儿,听说有身孕了?那是老张家的种。你去找到那姑娘,一块来接站。如果国林真没了,这个媳妇儿我要带走。”
“婶子,找人没有问题。只是其他……我只能尽力做工作了。”
电话结束后,我又步行返回新城糖厂李老太太家里,向她如实通报通话结果。
老太太听完,对我说:“晓燕儿,你只好继续辛苦了,马上回到一团去汇报情况,让他们团里好安排接待。另外你也需要知道国林现在的情况。你明天还要来接站。有件事儿,你要灵活掌握。如果国林已经走了,你告诉团里他母亲到宁夏的时间就向后推一天。所以一定记住先去看国林。”
“为什么?”
“人死了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要好好商量对策的。”
“明白了”
把这些都商量定后,我赶回平吉堡团部。天已经大亮,那天是1972年的8月4日。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