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费出书
笔耕潇湘
近日,某网站决定搞一个活动,组织作者自费出书,两位昔日的文友,现在的主编或社长先后对我发出邀请。面对朋友的邀约,是答应参加呢,还是委婉拒绝?我的心里真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于是我产生一种冲动,要把这种感觉详细地描绘出来,以飨亲爱的文友们。
说老实话,对于自费出书,我一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参与,也不反对。曾经有一位浮浪子弟在我面前亮出一本厚厚的书籍,翻出其中一首诗歌指给我看:“这是我写的!”其洋洋自得的形态仿佛一下子因为这篇作品使其本人由铜变金,由俗人变成了诗人一般。我不敢小觑,怀着敬仰的心情细心看了看他的作品,只差嘴里没骂出来,简直就是狗屁!再问他这本书是哪个出版社发行的,他才道出了实情:哪个出版社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变成铅字,只要交钱,就给你发表;是买的书号,全社会征集,合伙出版的呢!哦,原来是这样啊,钓名沽誉的工具而已!从此,我对自费出书没了好感。
十多年过去了,再次遇到自费出书的事情,缘何我的感觉不再是简单的排斥,而是变得复杂了呢?这种酸甜苦辣咸五味陈杂的感觉其实和我对纯文学现实境况的忧虑和思考有关——也许这种忧虑和思考仅仅只是一只蚂蚁摇撼大树的努力,但那毕竟也是一种摇撼啊,总要引起轻微的空气波动。
我认为,出书不仅仅是作品的有形固化,不仅仅是为了制作赠品和藏品保存于世,社会意义才是首要的。作品的价值只有在社会化推广阅读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出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否则就本末倒置了。能够被刊发的作品至少表明其艺术价值得到了权威性的认可,因此也能多多少少给作者带来成就感。如果是自费出版,因为缺失权威性的认可,自然难以发行,难以实现其社会价值。对作者而言,如果是单行本,相当于花钱赚吆喝;如果是合集,相当于奏钱打牙祭(聚餐),虽然同样可以饱尝大餐,然而这和受遨以贵宾的身份去参加盛宴的感觉是迥然不同的,其意义也有本质的差别。
在当今商品经济盛行,重物质抑精神的社会现实下,能够坚守理想,挚爱纯粹文学艺术的人,无论其成就高低,都是令人景仰的。他们捍卫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形式,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让文学艺术在失落的低潮中沉沦?还是保留火种,等待时机重铸辉煌?选择和结果肯定是后者。这,就是纯文学爱好者坚守的崇高价值!为了这份坚守,有朋友在惨淡的境遇里想到了自费出书。揣测其理由,大概是这样的:与其让作品在时间的腐蚀下消解于无形,不如主动出击,让自己的心血留下一抹遗痕。这实在是一种无奈而悲壮的举动,就像将要沉落的太阳,也要烧成血红的夕阳,给大地留下一幕壮观。
说到无奈,我还想到寒酸。说到“寒酸”,最先想到的便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的形象:穿着破旧的长衫,还要保持喝一杯酒的嗜好。在“成功售与帝王家”之前,除了父兄经营有方,家底盈实的人,中国知识分子的境遇一直多是寒酸的。所谓“寒酸”,结合文字本身的意义和具体的社会环境来解释,应该是这样的:寒,贫穷也,物质上的缺乏,导致生活困难,身份失落。酸,既想强撑门面,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和儒雅,又缺乏物质财富的支撑,势必现出有悖社会观念的举动,被世俗所鄙视。
这样的“寒酸”实在是中国文化本身的悲哀,那就是我们的文化从来就不注重营造人才成长的氛围,中国的社会环境一直缺乏培养知识和人才的土壤。因为“地大物博”,统治者总希望摘取偶然成长的奇葩为我所用,为达目的,甚至不惜降尊屈贵,刘备的“三顾茅芦”就是经典的案例。而一旦功成名就,就又是鲜花又是荣誉!冰心老人曾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因为杰出的成就走上领奖台的时候,脚下绊了一下差点摔倒,美国总统亲自扶了他一把。他回头对总统说:“总统先生,你得明白物理学的一个常识,大凡物质在下降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动力的,只有在上升的过程中才需要扶持。”尽管他说这话时面带友善的微笑,但无疑在对人类的这种陋习做出委婉的批评。世界如此,中国尤盛。茫茫岁月,千年轮回,这样的文化并没有因为当今的现代化而发生质的改变,甚至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某种极端。
这种病态的社会环境正是我们这群执着于“没得用的”文学艺术爱好者的现实遭遇。中国当代的流行文化是浮躁的,浅薄的、崇外的,拒绝深刻,沉缺乏稳。无论电影电视还是网络小说,所谓“艺术”都把艺术本身弃置一边,把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摆到了第一位,并美其名曰“文化产业化”、“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才是好猫”,换言之,不管你写的拍的是什么,看的人多的,点击率高的才是好作品。于是,为了追求这种效果,作者一窝蜂地迎合世俗,迎合低级趣味,放大感官剌激,大打情色暴力的擦边球,只求多赚名气和钞票。况且,打擦边球并不是因为作者尚存人性,保持了道德底线,而是因为再过一步,就要遭遇封杀,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至于传统文学,仅存的几本权威刊物成了少数名人的自留地,培养文学新人的功能已经十分衰弱。甚至还有这样的闹剧——明明是缺乏艺术,损毁民族精神的作品,竟然可以贩卖四夷,拿到世界最高级别的文学奖。这样一来,所谓“作家”一度成为“流氓”的代名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被彻底亵渎。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还有这样一群“穷酸”的文人,聚集在一个个惨淡经营的纯文学网站的大旗下,坚守着心底的理想,实在令人感动!想想这种情景吧,是何等的惨烈,何等的悲壮!为了捍卫纯粹的文学艺术,他们付出了常人不愿付出的心血,放弃了谋取更多物质财富的机会,耐住寂寞抵挡了吃喝嫖赌的诱惑,他们实在是我们时代最可爱的人!社会关闭了纯文学发展的大门,他们欲自求生机,决定自费出书。这种行为,既是积极的突围措施,也是非常无奈的低效之举。因为它缺乏了社会认可和社会化阅读的价值产生机制这两种最重要的东西;然而作为一种积极的举措,总比坐以待毙好。经过一番梳理,面对一次可能的机遇,我的选择还是那句话:不参与,也不反对。往好里说,就是把机会让给更优秀的作者。同时,我衷心祝愿那些参与出书活动的文友们,他们的作品面世之后,会产生比我的预料要好得多的社会效果!唯愿如此!并借此机会向这些文友们发出新年的祝福——当春天的脚步离我们愈来愈近的时候,祝你马到成功,在新的一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铸就新的辉煌!
——笔耕潇湘于2014年2 月2日
-全文完-
▷ 进入笔耕潇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