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词曲作者的功劳
期待已久的马年春晚终于落下了帷幕,好耶?差耶?七亿多观众都是裁判,整体评价自有公论。老夫乃彻头彻尾一个“文艺盲”,说好说坏都不具有权威性,即使说三道四也不至于会对马年春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就更不会带任何条条框框,充当“水军”什么的,只不过是信口开河而已。
凭心而论,马年春晚虽没能像往年那样给公众留下诸如“我骄傲”、“摊上大事了”之类的“流行语”,不过还是挺让老夫感动的,特别是歌手王铮亮演唱的《时间都去哪了》和黄渤演唱的《我的要求不算高》这两首歌曲,都为老夫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之所以说特别难忘,一是说王铮亮演唱《时间都去哪了》的歌词特有人情味,特能打动人心,特能催人泪下;二是说黄渤演唱《我的要求不算高》的歌词唱的都是大实话,说的都是“草根儿”事,特别“接地气”,富有“正能量”,这些也许正是打动老夫的真正原因。
不过,感动之余,老夫也有些许遗憾。遗憾的是在听过《时间都去哪了》和《我的要求不算高》这两首歌曲之后,只让老夫记住了歌手王铮亮和黄渤的名字,记住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和“……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它很小也很普通∕不求变成龙和凤∕我只想活在幸福中∕它很简单也容易懂∕踮起脚尖就能够到∕不是悬在半空中……”歌词中的只言片语,却不知道这两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姓甚名谁,不能感到有点遗憾。于是遂在网上搜索浏览,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由董冬冬作词,陈曦作曲;而《我的要求不算高》则由梁芒作词,民谣歌手郝云作曲。
如果说“剧本乃一剧之本”的话,那么歌词则是一歌之本,曲谱则是一歌之翅膀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良好的歌曲必是由良好的歌词所诱起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为众人争相传唱,甚至穿越国界时空,流传千古,往往同这支歌曲词曲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只有首先有了优秀的歌词和优秀的曲谱,歌唱家才能通过美妙的歌喉将丰富的歌词内涵和动听的音乐旋律表达出来,传递给社会,为公众所接受。否则,没有优秀动人的歌词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即使歌唱家的造诣多么高深,恐怕都无处施展。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央视首届青歌赛刚刚结束不久,老夫曾在媒体通过杂文《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余谈》为优秀歌曲词曲作者表功和打抱不平:“……当我们为殷秀梅演唱《党啊,我亲爱的妈妈》而激动不已,为彭丽媛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而欢欣鼓舞时,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晓光、施光南和龚爱书、马殿银呢?”难道不是么,过去每当听到大气磅薄的合唱交响乐《欢乐颂》,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贝多芬和席勒;唱起威武雄壮的《国际歌》,自然就会想到鲍狄埃和狄盖特。同样,每当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国人就忘不了田汉和聂耳。今天,当我们为王铮亮演唱《时间都去哪了》而潸然泪下,为黄渤演唱《我的要求不算高》而由衷赞叹的时候,又有几个人知道两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董冬冬、陈曦和梁芒、郝云呢?而当王铮亮、黄渤越唱越红,大受追捧,粉丝如云之时,又有几个人能够成为两首优秀歌曲词曲作者的粉丝呢?再说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好像已成常理。假若这两首歌曲中有一两句唱到“主旋律”乃至“体制”之外去了,说事的,遭禁的恐怕首当其冲就是歌词作者!两相比较,是不是有点欠缺公道呢?
当然,老夫绝无抬高词曲作者,贬抑歌手之意。一首歌曲之所以能够唱红全国,感动国人,除了需要优秀的词曲之外,歌手的再创造当然功不可没;老夫只是想强调,既然一首优秀歌曲词、曲和演唱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褒奖之时,就应该使三者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而绝不能逐末忘本,冷落了优秀歌曲的词曲作者。假若有朝一日能在这方面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岂止歌手之大幸,词曲作者之大幸?乃歌坛之大幸,艺坛之大幸也!
俗人之见,班门弄斧!
2014年2月1日
-全文完-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