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袋是江南农村家庭常见的用物,花袋也叫做布袋。如果说江南是四季耀眼的诗篇,那么,花袋就是这些诗篇中跳跃动的音符和翻阅的诗页。
自古以来,自从有了布以后,勤劳智慧的江南妇女就用灵巧的双手,设计和制作了能随身而带的能装各种各样东西的花袋。说是花袋,其实日用的花袋上没有绣过什么花纹,它是农村用自己织的土布或旧布对合制成的一种袋子,口袋的上下有高低之分,高的一端的左右两边伴有两根腰带,可以用带束在腰间。
自从花袋成为人们平常的随身劳作工具后,它就开始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随。早在七十年代以前的江南农村,大人和小孩大都会使用这种随身可带的花袋,人们用它来摘棉花、打猪草、割野菜、拾麦穗、捡稻穗、装大米和面粉等等。花袋一度成为家庭和劳动者不可缺少的伙伴。花袋不仅仅只是女人的专利,也是男人身背着长途跋涉不会累的专用生产工具。
说这些袋是花袋,这要和故乡人早年种棉花有关系,在此之前人们是用竹筐作为运送工具的,如采摘棉花等,大大咧咧的很不放便。而用布袋束着它下田就轻便实用,袋有大有小,大的像只大旅行袋大,最小的像只书包,花袋带在身边既轻又便捷。花袋卷起来一手可拿,折起来可装进口袋,花袋成为人们日常进进出出随身带的生产和携带东西的工具。袋里的东西装满后可以堆在腰间,借助于腰力能装二三十斤东西,而且不感到吃力,像动物袋鼠妈妈似的行动自如。花袋也可以解开带子放下,然后用二根束带缠住了还侧身背在肩头上,十分方便顺手,所以花袋也被江南人称之为江南随身系的“袋鼠”。
每年到了节日,是乡村的小镇开市的热闹季节。这时,男人们就会背着农家自留地里种的各种蔬菜或鸡鸭之类的东西去小镇卖掉,他们背着鼓鼓囊囊的袋在天没亮时就出发,有二三只袋的干脆用小扁担一挑,很有意思。男人们一到小镇就抢先在小街上占个位子,然后站在小镇的一角等待人们来买。常常是卖完了后,再换一只干净的布袋往腰间一束,然后再把家里要用的油盐酱醋从小镇背回家。那袋子里常常还会装一些孩子爱吃的大饼和油条什么的,所以男人们一到家里,孩子们会乐得手舞足蹈。男人们把东西从家里背出去卖,再把镇上的百货等买了背回家,乡村的男人浑身有力,他们经常这样干行很开心。
还记得农忙时节,每当出工的钟声响起,故乡的妇女如果有了孩子家里没人带,她们还会动脑筋想办法背上不满周岁的孩子和大家一起出工,原因是她们舍不得脱工,这是江南女子勤劳的象征。那背孩子的布袋比较大和深些,里面一般是放一张竹做的光滑的立式小圆形筒和小竹凳子,小孩可以坐在里面,有自由转身的空间,到了地头如果背得累了,就会把孩子放在田头歇歇,然后干着自己要干的活,布袋子里有光滑的原竹撑着,小孩子坐在里面很安全。这种背孩子下田的花袋有个好处,外面的虫虫是不会随便钻进来的。
还记得小时候,在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常常和妈妈一起下地走走,妈妈常常在腰间束一只花袋,还会拉起我的小手往农田来回走,她腰间束着花袋很管用,看到地里的荠菜和蒲公英什么的,总是会弯腰摘了放进袋子里,直到青绿色的野菜露出花袋口了才回家。我们一高一矮的身影穿行在开满黄灿灿油菜花的田野里,一边走一边还会遇到嗡嗡飞舞的蜜蜂在忙碌着采蜜,还有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如此童话世界般的景致至今一想起忽如就在眼前,感觉自己当年就是那春天里的一个小王子,穿行于飞舞的蜂蝶和鲜花烂漫的田野里,和这些调皮的小精灵们追逐玩耍真的很快乐。童年的记忆里,妈妈的布花袋里还常常是盛满了悠悠的母爱。有时见我在田间玩得饿极了,就会从花布袋子里变出戏法来,把一个用手绢包着的干饼塞到我的口上,这袋子里面载满了儿时的幸福与甜蜜;载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遐想!
在故乡农村,随身带一只花袋是每个女人的乐事,特别是在大集体的那些年头,一到了冬天,天冷下地时,妇女们的头上包着彩色的头巾,自然还要在腰间束一只花袋,这样能起到保暖驱寒作用。当然,这样的花袋常常被爱美的女子刻意革新了一遍,她们用灵巧的手在袋口上绣了几花朵,还有诸如鸟类和动物什么的,花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美化后还真的成为了随身挂在腰间的工艺品,在田野里的一阵阵笑声中,花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到了初夏的日子,女子们在田里常常一起在田间采摘集体的蔬菜,然后背进生产队的仓库,再运到市区卖。她们的布袋里装满了碧绿的青菜、鲜红西红柿、青绿色的辣椒,还有紫色的茄子,翠绿色的生瓜和丝瓜。有时蔬菜还被分回家,各种蔬菜常常露在花袋口,和着主人一样高兴得喜笑颜开。常常是这样,当生产队里的花生、土豆、红薯等熟的时候,妇女们又会一边用铁锹挖开泥土,一边把挖出的土豆等装进口袋子里,然后缚在腰间或背到生产队停放在路口的木板车上,看似一支“袋鼠”样的队伍在行进。到了夏天,她们会摘了红辣椒,黄瓜,豇豆,四季豆,也是这样的往袋子里装。用花袋装满了瓜果和黄瓜和茄子,还有丝瓜和苦瓜等等。雨水季节,湿漉漉的故乡女人腰背上还是系着湿漉漉的布袋,跑进湿漉漉的林子里去,不消多时,湿漉漉的袋里又装满湿漉漉的菌子,湿漉漉的菌子沾满湿漉漉的草叶和树叶,冒着腾腾的水汽走回村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袋成为故乡农村的民俗风情画卷,它成为了故乡人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后来的时候,花袋又被演绎成姑娘出嫁的珍品,凡出嫁的姑娘,家里还要为她精心编织一个绣花口袋作陪嫁,寓意是“代代幸福,代代有钱”。这种花袋小巧玲珑,图案别致,其做工往往也成为娘家家境和眼光和标志,亦是展示新娘巧手勤劳的“品牌”。如果出嫁的女儿生了孩子,娘家还要做一个绣花的背袋,作为送给外孙的礼物。背袋可和一般的花袋不一样,它用二三层布缝制成,外面四周绣上花,如果家里是男孩子就会绣上龙腾祥云的图案,如果是女孩子,就要绣上凤凰鸟,这样,谁家背的孩子姓别一看图案就知道了。当然还有故意背错的,有的家庭第一个生的孩子是女孩,她们还要准备生第二个孩子,而且希望是一个男孩子,就故意让人叫错孩子的姓别,把女孩子背在龙袋里。据说这样叫错了第二个准能生个男孩子,带有点神秘色彩,其实是经不起科学检验的,纯粹带点迷信的色彩。后来倡导只生一个孩子好,人们就不再玩这样的游戏了,实在很有意思。这些背孩子的花布袋的带子缝得宽阔又结实,四五岁的孩子背在身上也没问题,它不仅做工精细漂亮,而且牢固耐用。江南人对花袋的感情真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故乡的布袋多半时间是系挂在女人的腰间,春天来了,该是播种的时候,种绿豆、赤豆、播棉花籽等,乡村里的男人在前面挥锄培土,拉开播种的浅浅的沟条。这时,女人就在后面播种,她们的腰上就系挂着一个个中型的布袋,里面装着种子,一边播种,一边伸手往袋子里抓,十分顺手地抓籽播点。点黄豆,点玉米,点南瓜籽,点向日葵,点各种瓜果的种子……女人们唱着歌曲,在格格的笑声中点得间距到位,十分仔细不会出错。
姑乡的女人别看她们长得骄小,但她们干起活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她们勤俭持家,聪明能干,舍得吃苦。等到春播结束农闲时分,女人们就又闲不住了,她们唱着歌又相约一起,腰间束着花袋,然后又相约去河滩边摘野荠菜和马兰头,她们在河边和水道边一遍又一遍地寻找,通过她们灵巧的手,用剪刀或小刀获取丰收的喜悦,回家时每个人满满的装上一袋,快乐无限。
到了秋天棉花收摘的日子,村里的男女老少大都会在腰间束一只花袋下田。特别是到了星期天,我们一批孩子也常常腰间束一只花袋学大人样下地。不过我们不会种地,只是会束着花袋到田野和河滩边打点猪草和割野菜什么的,打满了一袋猪草或野菜就高高兴兴地背回家中。
最难以忘怀的是在小学读书时,我们学校每年秋天都要组织小学高年级学生,到附近帮助地多劳动力少的的生产队摘棉花。特别是每到天气突然发生变化的时候,乡下的农民就万分焦急,她们会求助于学校组织学生帮助去摘棉花,学校学生上千,每个人帮助摘五斤就会摘掉一片地,可谓是人多力量大,这样的摘棉花活动每年秋天有好几次。
当我们来到路边的一片雪白的棉田后,大家在老师引领下一字儿排开,每畦棉花地上分配四个人。田头早有生产队的女社员在等候着我们。在农村,收摘棉花的活属于轻活,这大多数都是妇女干的活。据那些老阿姨告诉我们:棉花盛开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雨,如果不早点把它们摘下,棉花的颜色就要变黄或变土灰色,变色的棉花就卖不出价钱。所以老师也总是对我们说:这是一次和天抢时间的重要任务,还倡议开展摘棉花竞赛活动,看谁摘得又多又干净,回到学校后名字就会进入学校厨窗中光荣榜。
我们的活由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安排,一些女社员在我们下田时给我们每个人分发一只用布做的袋,这袋就是村里人常说的花袋。这些袋有大有小,有的还是新的,有的是旧的,还有的是用补丁打过的,最好的布袋是用一种厚实的帆布做的,看上去是有点结实的感觉,这种布袋很难损坏。花袋分发以后,村里的妇女就带我们一起摘棉花。她们还会帮把布袋作成兜状围在我们的腰间,那布袋口和腰间的地方是有一些高低的,约三寸左右,这样摘下来的棉花就会十分方便地盛放在里面,大家的腰间都束着花袋,看上去就很有意思,等到花袋装满棉花的时候,忽如袋鼠胸前挂着的袋子一样。因为是小学生,大家的个子都比较小,不用像大人那样弯腰干活,大家来来回回地穿插在棉花地里,干起活来也不用弯腰,只要用手把成熟的棉花摘下来塞进袋子里就可以了。
大约不用一个小时,袋子里的棉花就鼓了起来,这时大家的腰间挂着近七八斤重的棉花,一个个像“袋鼠”似的来到地头,然后解下腰带,把袋子里的棉花倒进地头的麻包里,这样的来来回回,感觉到是十分的快乐。等到太阳西斜收工时,田间的地头上堆满了小小山似的白花花的棉花。至于为什么要用花袋采摘棉花时,老师告诉我们;用棉织袋摘的棉花不会影响棉花的质量和等级,可以增加卖棉的收入。常常是很庆幸,当我们帮生产队的棉花收摘完毕,当我们刚回到家中时,天就落下倾盆大雨。
秋收时节,我们不但帮生产队去摘棉花,而且还利用星期天帮生产队刚去收割后的稻田里拾稻穗,那时我们除了学习外,大家都乐意为集体多做事,而且总是默默地争当无名英雄。在学校组织的拾稻穗时,我们每两个人就会分发到一只花袋,轮流束在其中腰间。拾穗看似很省力的事,其实是很累的,大家要低头弯腰地在地里寻找,看到地上有遗落的稻穗就拾起来。二个人拾一天也只会有五六斤稻谷,但就是这么一点,对当时的农村的广积粮活动也是锦上添花。每当我们拾好稻穗交给生产队时,队长总要表扬我们几句。不久,在班里的光荣栏目中,常常还会出现拾穗的冠军。想起那时学生不定期学农生活的一幕幕,我们总是记忆犹新,这不仅是一种轻微劳动,更是一种锻炼。特别还会想到那一只只默默无闻和我们作伴的花袋,是它们成就了我们的劳动成果。
在江南农村,花袋是故乡农民的好伙伴,家家都离不开它。花袋装满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也装着我们美丽的梦想。岁月流逝,这些年来,农村巨变,故乡己经很少种植棉花了,那些花袋也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塑料袋所代替,它们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浸润岁月的光泽永远让人不忘。如今在农村,仍然有许多老人进进出出喜欢带着花袋出家门,有的人家虽然不用花袋了,但都舍不得扔掉,悄悄留存一只藏在箱子里这种情感是任何人所代替不了的,因为它装着世纪的记忆和骄傲,把它讲给下一代听听,也许是一堂难得的传统教育课。
是的,故乡的花袋盛着江南的诗情画意,汇入了我记忆的长河,人们乐称它们是腰间的“袋鼠”,亦是是十分逼真和当之无愧!
啊,故乡人的故事,布袋里讲着;故乡人的丰收歌,布袋里唱着;故乡人的情怀,布袋子里永远装着;故乡人的幸福和温馨,都一起永远值得回忆……
-全文完-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