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古镇的第一印象蒲宇伦

发表于-2014年01月23日 下午4:21评论-1条

古镇的第一印象

蒲宇伦

大坝晏州是川南边陲的古镇,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文化积淀厚重,乡中文人墨客,有识贤士们曾合力编辑出版了《大坝古镇》一书,40余万字厚厚宏卷行方方面面展士了古镇的历史沧桑,自然人文的魅力,放歌了古镇的新韵。

四十年前,正是文革中后期,在喧嚣的县城被派性折腾,寝食难安,头昏脑胀,在课堂上天天念语录,读老三篇,唱样板戏,当老师者“欲教不能,欲罢不忍”加之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为了躲避派斗,照顾小家,便自动要求调至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差的边远古镇大坝。

第一次来到大坝,快过年了,是来探路的,正式调动前,看看这里到底是个啥模样。那天晚上住在区革委招待所,因为姨父在区里已经是被结合进了革委会的领导干部,正因为有这重关系,才打算调去那里的学校。

区里有位从事会计辅导的老刘,人们都叫他刘保长,不参加哪坨哪派,給干部和群众关系都非常融洽。因为有姨父的关系第二天上午老刘就请我一到去古镇南郊一社员家里作客。主人家姓李,住的是一排瓦屋,门前有两株正开得艳丽的茶花,一树是红的满树的茶花如火如荼,另一树是白的雪白的茶花,显得非常高雅,我还是首次看到严冬里如此生机勃勃的茶花树。

主人家非常厚道热情,客人到了急忙看座倒茶装烟,然后就招呼大家,去火堆旁边烤火,正是三九天气,山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北风凛冽,吹在脸上犹如刀刮一般。我们围在火堆周围,把树木桩头的火挑拨的旺旺的,一会儿就烤出了热汗,那年代,山区农村,寒冬取暖都是这样。

快正午了,主人家在堂屋里摆起了大园桌,请客人入座。

第一轮是吃猪儿粑,热腾腾的蒸笼端上桌子,一个个白而透明的猪儿粑,有三角形的,有荞子形的,有元宝形的,不同形体里包的心料也不同,有肉馅的,有各种糖包心的,芝麻,核桃,花生五花八门。主人介绍说;汤圆面是用上好糯米,泡10天,天天换水,然后用石碓慢慢细磕细筛。这是古镇的传统工艺。原来大坝的猪儿粑有如此的讲究,第一次品尝到如此小吃,脑子里留下今生难忘的印象。茶点和猪儿粑用完后,接下来主人家,就开始摆酒宴了。

第二轮是喝酒,桌上摆了好几样干品,花生米,南瓜米,猪心猪腰,主人家提出一壶热乎乎的常酒(就是米酒),大碗大碗地筛满,请客人品尝,一壶完了,再上一壶,我虽然酒量不大,但是一起来的几位朋友,一连喝了七八壶。这种酒也是古镇的特产,远近都有些名气。这一台酒,饮了个把小时,大家都非常尽性,主人更是高兴。接下来就是吃饭。

最后是请客人用饭,菜的品种不多都是农家小菜,但有一样令我记忆特深,这就是“裹脚肉”,选肉很讲究,要选二刀肉,煮的火候要恰如其分,肉片一长块卷成一小筒,加上佐料, 吃起来既满口,味道有很好。

第一次到古镇,第一去作客,领略了古镇浓厚的风土民情,非常纯朴,及时在十年动乱中,这里依旧保持着传统的道德风气。于是我做出了决定,不久九正式调去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成了第二故乡。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招待客人的东西也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还是那有特色的猪儿粑和裹脚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蒲宇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冲冠为红颜点评:

初到古镇大坝晏州,影响深刻。
猪儿粑和裹脚肉让人难以忘怀。
那里的人情世故、山山水水,让人留恋。
谓之第二故乡让人深感亲切。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片片雪花飞舞,谱写跳跃的音符,那是我的祝福:朋友冬安!at:2014年01月24日 上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