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胶东农村过大年的习俗江楼望雨

发表于-2014年01月22日 上午10:10评论-1条

社会人生,红尘滚滚,忙忙碌碌,有为者奋斗不息,无为者蝇营狗苟;目标在前,追逐不息,日升月落,四时轮替,假如没有个时紧时缓时张时弛的调节,那岂不要累煞或者闷煞!这岁月人生的调节,就是过节。

人,没有不喜欢过节的,尤其是传统的节日,古今中外皆然。西方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有关,如圣诞节、复活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与时令及民俗有关,如八月十五、春节。春节,老百姓把春节称做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视,时间持续最长的一个节日。假如从腊月二十三算起,到正月十五,前前后后二十多天!这二十多天中,节日的欢快,节日的忙碌,节日的闲适,牵着你走。

现代人的生活,日趋快节奏,春节期间的许许多多活动被简化了,但那传递了几千年的旧有的痕迹却始终隐约显现,不单单在记忆中。

“过了二十三,一天快似一天”,是说过了腊月二十三以后,年的活动日程便排满,按班就绪有条不紊地伴随着欢声笑语展开了。歌谣为证: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年扭一扭”。这当然是旧时的歌,但现在依然大体这样唱。

据传,二十三日是玉皇大帝规定的灶王爷回天庭述职汇报工作的日子(玉皇大帝和灶王爷都姓张,不知是不是一家子),所以祭灶也称送灶。从这一天开始,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所以这一天也称小年。祭灶的活动在晚饭后进行。先从正房东边灶台墙上揭下旧的灶王画像(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并坐的),在院子里连同一把谷草(或芝麻秸)松枝一起烧掉(那是灶王爷喂马和鞭马的),然后贴上新的画像,画像两边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然后供上水饺、麦芽糖,由男性家庭成员叩头礼拜。之所以要供麦芽糖,据说是要黏住灶王爷的牙齿,同时糖是甜的,灶王爷见了玉皇大帝来不及多说话,人世间的丑恶便进不了玉皇的耳朵,听到的只是“甜,甜”的赞美。

二十三日是要放鞭的,这很重要。早晨那挂鞭是迎年,表示从现在起正式过年了。晚上吃饺子,向锅里下饺子时再放一挂鞭,那饺子是元宝,元宝纷纷向锅里落,进财进宝,伴随着鞭炮声声,火爆吉祥。

二十四日是搞卫生的日子,过年嘛,里里外外都要新锃锃。尘者,陈也;除陈迎新”,就是把陈旧的东西连同晦气一扫而光,迎接新年、新春、新岁月,换上新气象;尤其檐下梁间角角落落的蛛网,那是一定要除掉的。据说,“三尸神”在玉皇面前胡说八道,说人间作恶多端,作恶事实都掩盖在蛛网后面,于是玉皇派王灵官在一年结束的时候下界查访,有蛛网的人家必受惩罚。幸亏灶君在上天述职的时候知道了此事,回来便通知人间,人们在二十四日搞卫生的时候头一桩事就是去掉蛛网。

二十五日以后,家家基本上是办弄吃的,白案、红案一样一样准备,过年那几天就可以吃现成的了。豆腐、肉、鸡、鱼,办置好,该洗的洗,该放的放,根据家境宽裕与否,多寡不拘,但总要有些。面案这几天主要是蒸饽饽、做发糕、炸面鱼,蒸包子,越宽裕越好。除了自家吃,还可以用来做礼物正月走亲戚交换。

蒸饽饽,是妇女们逞巧手的时候,除了盖红印插大枣的大饽饽,还会做一些圣虫、岁(形似葫芦,硕而大)、花花草草。圣虫是放到米面缸里的,岁是用来祭天祀地的,花花草草是用来压窗台的。

胶东所说的发糕,通常是指米面或玉米面蒸的,是正月里的家常饭;年糕(粘糕),是指用大黄米面蒸的那种;另外还有一种塔糕,也称年糕:一层发面一层大枣,成宝塔状。胶东农村青睐糕,除了口感好,好吃,还取其谐音,高嘛,步步高,日子一年比一年高!更何况发糕还还占了个“发”字,谁不希望日子发起来啊?

年三十了(小进那是二十九),中午的饭一般是小米或大米干饭,大鱼大肉的菜,全家人一起吃,有酒,但别喝醉,因为下午还有事干。吃不了的米饭留着,那是隔年饭。三十日下午男人和半大小子的主要任务是贴对子,用松枝或其他饰物装饰门楣,妇女贴窗花;年前最后一次清扫院子子,把缸里的水挑满,备好够三五天用的的烧柴。家庭主妇抽空找出新衣服,由家庭各成员自己放在方便穿戴的地方(小孩子除外),剩下的事情就是包饺子。包饺子可以全家动手,也可以单由女性干。饺子要包两顿的,三十晚上一顿,明儿格初一早晨一顿。初一早晨的饺子里边要包上几个制钱和红枣、花生、栗子,看谁运气好能吃到。枣、栗子合起来的谐音是“早立子”,花生又名长生果,都吉利。也有包糖的,吃到了甜甜蜜蜜。

对子,除街门、堂屋门、里屋门以外,还有进门出门迎面看得到的墙上,也要贴上红贴和福字;红贴是竖的,写着“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紫气东来”、“新春快乐”等等新旧吉祥词。贴好了看一下,满眼红彤彤透着一派精气神。

退回大约六、七十年吧?尽管那时破除迷信的口号已经喊响,但农民有些人家依然按照习俗我行我素,因为那时还没有破四旧横扫牛鬼蛇神。在三十日下午,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叫做请年。先张挂起族谱大画,再把尚未入谱的祖先牌位在堂屋北边的八仙桌上按照辈分摆好,然后到村头、巷口烧几张纸,泼一碗汤水,打发走没主的流浪鬼,然后放一挂鞭炮,把祖先请回家,摆上供品,让祖先坐在那里等候开筵。

太阳落山了,过年的高[chao]时刻来临了,一时间全村鞭炮大作,响成一片。这是家家在向锅里撂饺子了。饺子出锅,先供八仙桌,祭祖。那仪式很郑重:上齐供品后,全家的男性成员在供桌前恭谨地站好(辈分最高的在前居中),由长者点燃蜡烛,再点燃三炷香,揖拜,把香插入香炉,浇奠(就是把一盏酒浇在供桌前),然后全体一起行叩拜礼(先作揖,再跪拜磕三个头,起立,再作揖),礼毕,祖先们可以慢慢去享用盛筵了;一家老老少少(三世或四世同堂)这才入席围坐一起,边喝边吃,扯出话题,嘻笑晏晏,其乐融融。

(这过程可繁可简,主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多寡和家境的贫富而定。)

除夕家筵,除了丰盛的菜肴以外,主食当然是饺子。菜肴中,必须有一样用蒜泥香菜末凉拌的白菜心、海蜇皮(或虾仁虾皮之类),那叫“颐和菜”,吃一部分留一部分,做初一早晨吃饺子时的下饭菜,所以又叫隔年菜。菜 ,取“财”的谐音。伴菜用来捣成泥的那东西,这时不能直呼其名,也用“颐和菜”替代。

这顿饭吃的时间可能很长,饭后就是守岁,那时没有春晚,守岁寂寞可以听收音机,可以打牌九、扑克,也有打麻将的。平时严禁赌博的人家,这时也开禁可以讲赢输。小孩子在院子里放鞭玩,实在受不了瞌睡,可以小眯一会儿。

守岁的时候,锅里不能闲着,要洗一些芋头母子放进去,锅下架上木柴烀着。初一早晨每人吃几个。“余头”,而且是“母子”,那当然年年有余。

三星(参儿)晌了(正南),午夜时分,该“发纸“了,又一轮鞭炮响起,在天空第二次交织成繁响的浓云。家家院子里已放好的桌子,摆上供品,烧纸,磕头,答谢上苍和大地在已去的一年里给的好收成,也祈求来年更好。烧纸的时候要把前几天做好的“岁”在纸火上燎一下,让明年日子更红火。

仪式结束,小孩子已经睡意全消,拜年开始了。小孩子先给长辈拜年,就在供奉神主的桌前磕头;“爷爷奶奶过年好!祝爷爷奶奶福寿无疆!“磕完了,伸手讨要压岁钱! 引发一片欢笑声。 然后全家人按照辈分依次礼拜问好,再吃年夜饭,一般是烫年糕,比较简单。

吃完年夜饭,继续拜年。先是本家本枝,由近及远,逐渐扩展到街坊友好邻居,走家串户。早饭前拜不完,吃了早饭继续拜,想起哪家是哪家。有时哩哩啦啦走动好几天。

初一的早饭,还是饺子。菜肴除了隔年菜,还一定要有鱼,哪怕是咸鱼。有鱼(余),谐音吉祥,另外,老人说,初一小孩吃了鱼旺盛(腥)。饭后,这一天主要的任务就是走家串户拜年,联络感情,交流平时来不及交流的信息。你看吧,满街来来往往的人全都穿戴一新,大姑娘小媳妇红红绿绿,小孩子擦着红腮帮,手里拿着香码和鞭炮东扔一个西扔一个。

“大叔过年好!”

“二大妈过年好啊!”

“大侄子昨天吃了几碗饺子啊?”

全是问好打招呼的声音,高声大气。

这一天,尤其是上午,老人是不大出来的,他(她)们坐在家里等候拜年的上门。过了拜年的高[chao],他们才到想要去的人家走走坐坐。

大年初一,是什么活儿也不干的,不能动土,尤其不能劈木头,那是“破财”;水也不挑,“跳水”不吉利;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那会扫走并倒掉运气;妇女一天不动剪刀,剪刀会剪断龙筋;不动针线,动了针线会扎瞎麦子的眼。

一整天,忌讳很多,得处处小心。不能吃药,初一吃了药一年难断药;不能说脏话,说了脏话长口疮;不能说诸如“死”啊之类字眼,无意中说了要“呸”几口;不能打破碗,无意中打破了要把破瓷片扔到井里并念叨“岁岁平安”;下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要说挣了。

总之,要一切顺顺当当,无障无碍,大吉大利。

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初二是过年的正日子,到初二日太阳落山后就要送年了;但送年后不等于年过完了,那不过是对祖先天地的祭祀活动告一段落,送诸神和祖先回天归位。送年时依然要上供,磕头礼拜,燃放鞭炮,吃饺子。

初三日,开始走亲戚了。“初三老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这以后就是姨姨、表亲、干亲,老世交以及其他旁亲杂亲关系好平夙有来往的亲朋友好。正月走亲戚是不兴把礼物全留下的,一般是换一换,留下一些,再给添上一些;出发的时候背上一柳条篮子用花色手巾蒙住的礼品饽饽,张家住一宿,李家住一宿,有的可以连走十来天,回来还是一篮子大饽饽。只有新女婿小两口第一次走新亲,除非路很远,是不可以在丈人家住下的,必须当天去当天回。靠近大道的村子,闲人们在村头晒着阳阳看新媳妇回娘家,也是一景,评头品足,也是一乐。

在走亲戚拜年的同时,有办秧歌传统的村子,把腊月底就已经排练好的秧歌队伍拉出来了。他们除了在本村演出,还走乡串镇,争强斗胜;锣鼓一响,净巷空户。这欢腾,这笑声,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尾,闹元宵的高[chao]过去,歇够了的农民该收心考虑春天的农活了。“闹正月,耍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的话,说说而已,那样谁也耍不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楼望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细腻的文笔,把胶东过大年的情景描绘了出来,
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年的情结。
文章总体上不错,只是有些拖沓了。个人愚见。

文章评论共[1]个
江楼望雨-评论

谢文清!您说的是,有些拖沓。at:2014年01月22日 中午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