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后方鸿渐辗转来到大后方,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所大学任教,这大学叫三闾大学。三闾大学是个非常不堪的大学,从校长到教授一堆混事的。其实我们查钱钟书抗战期间的经历,他在西南联大。今天把西南联大吹得神乎其神,西南联大当然有它光荣的历史,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教授们还做了很多学问,培养了不少学生,的确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是西南联大真的那么好吗?看看三闾大学就知道了,钱钟书写的三闾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南联大阴暗面的东西。所以不要过度吹捧民国。
——《国文国史三十年②》(中华书局2012年3月北京第1版)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火的蔓延,使得教育不能顺利进行,大学也不能正常上课。1937年11月1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这三所大学一起合起来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组成了一个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以后,由于日军沿着长江沿线步步紧逼,迫使这个临时大学不得不停课。全校师生们不得不于1938年2月搬迁到云南,经过2个月的筹备与组建,于4月2日正式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到了5月4日,正式开课。
西南联大从成立到1946年7月31日宣布结束,一共历时8年多。刚开始主要是沿袭了长沙临时大学的制度,就是由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的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的校长张伯苓组成一个常务委员会来管理校务,后来由于蒋梦麟和张伯苓另有工作,就一直由梅贻琦在管理。西南联大经过8年多的时间,在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情况下,为中国培育了很多重量级的人才,在这些人才里,有8位两弹一星的元勋,他们依次是:赵九章、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约17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还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分别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在西南联大出来的还有很多成绩斐然的校友,比如著名的小说家汪曾祺,著名的思想家殷海光等。在西南联大任教过的有很多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王力、朱自清、陈省身、冯友兰、沈从文、闻一多、钱穆、华罗庚、朱光潜、吴晗等等。所以说西南联大的成就是不容小觑的,纵观当今的那些国内名牌大学,有哪一个能望其项背?
在西南联大里那些如雷贯耳的教师行列中,还有一个学界泰斗,那就是钱钟书。钱钟书在西南联大任教不到一年,第二年便去了湖南省涟源市的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至于钱钟书为什么舍弃名望极高的西南联大而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蓝田师范学院任教呢,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年老病重,要求钱钟书离自己近一点,好对自己有个照应,钱钟书是个孝子,就只好屈居于蓝田师范,边教书边照顾自己的父亲,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钱钟书年轻气盛喜欢臧否人物,把西南联大的教授都骂了一个遍,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在那里呆不下去了,只好离开,另谋高就。
后来钱钟书写出了一部世界名著《围城》,终于奠定了他一代宗师的地位。他在《围城》里描写了一个混乱不堪的大学叫做“三闾大学”,三闾大学里的师生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队伍,跟人们所想象中的大学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由于《围城》的成功,使得人们对于钱钟书笔下的“三闾大学”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就跟某些“索隐派”的“红学家”来考证《红楼梦》一样,他们考证出原来这个“三闾大学”就是钱钟书曾经任教过的湖南涟源市的“蓝田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涟源市一中。但是也有一些望文生义之徒,说“三闾大学”就是西南联大,因为“三闾”嘛,不就是“三个大学合在一起”的意思吗?西南联大不就是三个大学合在一起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也认为“三闾大学”就是西南联大,他的也是经过了自己的“考证”的,他考证的结果就是,他查了钱钟书的抗战经历,“他在西南联大”,所以就断定“三闾大学”就是“西南联大”。但是孔庆东的“考证”疏忽了一点,抗战中的钱钟书不仅在西南联大,而且还在蓝田师范学院任教了的,他在西南联大的时间其实很短,不到一年就去了蓝田师范学院。再说还有人“考证”说,假使钱钟书所写的“三闾大学”是西南联大,但是西南联大的校长是梅贻琦,是一个很出色的校长,这跟“三闾大学”里的校长高松年那种猥琐不堪的形象完全不符合。
孔庆东的这种逻辑思维很像某些捕风捉影的“红学家”考证《红楼梦》一样,因为“发现”曹雪芹是清朝的没落官宦家庭出生的人,所以《红楼梦》就一定是写的曹雪芹的家事。我想作为一个北大中文系的教授,不应该有这么愚蠢的吧。其实我们只要结合孔庆东的“话语”,我们就会发现一些端倪,因为西南联大是民国时期的教育机构,你如果赞美西南联大,就等于是在赞美民国。孔庆东作为某些团体的喉舌,自然不喜欢你赞美他所服务的对象的反面,所以他就牵强附会地说钱钟书《围城》里的“三闾大学”就是西南联大,用钱钟书小说里虚构的一个“野鸡大学”来反证西南联大的“混乱不堪”,他的一句原话“所以不要过度吹捧民国”就是点睛之笔。
四大名捕
2014年元月21日
于汉水河畔 书林隐处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