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或者迫于婶子这番质疑的压力,或者因为团领导自感心存内疚?对于我代表婶子转达的几条后事处理要求,陈岚岭基本全盘接受了:
一、给你做一个全面结论。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给活着的人一个交代。包括你的二老、未婚妻、遗腹子,其实也包括了我这个发小。
二、遗体火化后,骨灰由你继母带回北京。
三、同意你继母将你未婚妻带回北京安置。户口的迁移十三师负责出具证明,北京落户问题由你家自行负责。
四、你的丧葬费用全部由十三师负责。其中包括你继母的往返费用和你未婚妻去北京的路费。
五、十三师一团另行发给你的未婚妻一笔一次性补贴,用来作为给你未婚妻和遗腹子的临时安置费用。
对于上面这些内容,虽然也多次反复,并有很大争议,但最终还是基本落实下来。其中,第二、三、四条,基本没有阻力,陈岚岭当场就代表团部同意了。争议最大的是给你下个什么样的结论?阻力最大是该不该给你媳妇儿一笔补贴?
其实,最后一条是我坚持要加上的。
按照婶子意见,给不给已经无所谓,张家不缺这笔钱。我是给嫂子争取一笔钱,为了她,也为腹中孩子。此去后不知道未来将是什么局面?嫂子要面对的困难,肯定比你父母亲要大得多。自己手里有笔钱总是有用的。
在我的努力下,嫂子终于得到了这笔钱。
因为那是个低工资时代,我们每个月也不过27、8元。那笔钱应该算不少了,具体数字因时隔久远实在记不起了。
最困难的还是你那份结论。
第一份结论是陈岚岭起草的。我虽然不可能一字不差的记得,大致内容是不会记错的。
陈岚岭在这份结论里大致这样写的:张国林自1965年参加十三师来宁后,一贯表现落后,不注重对自身的思想改造,对师、团、连三级组织的反复批评教育置若罔闻,致使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越走越远,屡犯错误又屡教不改。
尤为严重的是带着极为反动的思想,五次企图偷渡中苏国境。组织上还是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考虑到本人的出身和未来出路,没有送交安安部门处理,也没有给予严肃的行政处罚,只是送回原连队,监督劳动以观后效。
但是,张国林被遣送回连后,继续抗拒改造,不服从管理,多次与连队领导发生冲突,甚至一再以服毒要挟。最终还是服用超剂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张国林的死亡,是他长期不注重思想改造的最终结果,是一种自绝于党和人民的表现。考虑到各种因素,张国林的死亡按人民内部矛盾定性,不再给予其他处理。
我看到这样一份结论的时候,当场就向陈岚岭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我指着这份结论,对陈岚岭说:“指导员,给国林这样一份结论,别说国林的母亲不会同意,就是我也不能接受!”
陈岚岭反问:“这些难道不符合张国林这些年的表现?”
“我不能说不符合国林的表现。可是国林他已经死了!”也许是因为心中不满,也许有点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觉?我竟然大声地反驳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实,你明白,我明白,国林的母亲明白,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不明白,给一个死人写一份什么样的结论都没有意义了。我们要求组织上给国林一个结论,就是为了活着的人。您可能准确写出了国林的表现,可是,这样一份结论,会给和国林相关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有,您的这份结论中,把张国林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责任,全部推到了他本人身上。试问,在张国林的问题上,十三连、一团,甚至十三师各级组织和各位领导,真是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如果国林的母亲重新回到她提出的五个问题,要求组织上给个书面的答复,您打算怎么回答?特别是第五条,7年前,我们的父母,把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送到十三师,七年后你们却还给我们的父母一具具尸体,真的靠给个自杀结论就可以向世人有交代了吗?”
我自己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敢于这样斥责我的老指导员,后来的团政治部主任?
陈岚岭被我问住了,半天不说话,后来看见我停了反而说:“你继续说,把你想法都说出来。”
我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说:“指导员,我可不是冲您发牢骚。我是想,张国林的思想和行为也许没有代表性,可张国林的死,还是会在北京青年中引起震动,特别是我们的家长。我几乎可以肯定,张婶一定会在家长中谈论团领导在处理国林的方式和态度。你有没有想过,她会怎么说?”
陈岚岭有些意外地望着我,说:“*晓燕,我没有想到你很不简单啊。看起来你倒真成熟了不少。好吧,你倒说说看,组织给张国林的结论应该怎么写?”
我说“当然是尽可能把他说得好一点,让家属比较容易接受一点。”
陈岚岭想了想,拿出一叠纸和一支笔,朝我面前一推,说:“这样,你来写一份看看。”
“我?”
“对。你来起草一份看看。”
陈岚岭很干脆。
我略微迟疑后,拿过纸笔。
……
半小时后,我把一份结论交给陈岚岭。
张国林自1965年参加十三师来宁后,为边疆建设做出过一些贡献,也取得过一定成绩。但是不注重自身的思想改造,对组织上的严格要求反而产生抵触情绪,致使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越走越远。
尤为严重的是,张国林以考察苏联现状为由,擅自五次企图偷渡中苏国境。组织上认真调查后,得出没有偷渡叛国的动机。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没有将他送交公安部门处理。送回原连队,加强思想改造。
但是,张国林回连后产生严重抵触情绪,多次与连队领导发生冲突,又以游戏人生的方式,服用超剂量安眠药,经抢救无效意外身亡。
张国林的不慎死亡,是他长期放松思想改造的最终结果,也是一种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表现。组织上根据周密调查得出结论——张国林的死亡,属于服用超剂量药物所致的意外死亡,不再给予其他处理。
陈岚岭仔仔细细看了几遍,微微一笑,很痛快地说:“好,就照你这份定结论。臭小子真不简单。”
我大大松了一口气。
陈岚岭把打字后盖章的结论交给我,让我交给你的继母。
国林,兄弟我没有别的能耐了,能给你要这样一份说得过去的结论,也算可以给你双亲,特别你媳妇儿和腹中孩子一个交代。
(说明:结论只是大致内容,不可能与原文一模一样。但是基本没有错讹,情节也完全真实。)
十四
婶子接受了这份结论,并同意即可火化遗体。
当天黄昏我陪着婶子,嫂子捧着你的骨灰,仍由团部派了一辆吉普车送到新城糖厂老李家。
你的后事总算划上一个句号,究竟是否圆满?我也只能说,作为你的发小,已经尽力而已。
当天夜里两个老太太一直在说话。具体是什么?我竟一句也没有听。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好好休息,现在事情全部办完了,我也松懈下来,在外面的小床上酣然入梦。
第二天上午,你为我做媒人的对象,李老太太的大女儿得到家里带信,从黄羊滩四团赶回来。
你继母拉着她手端详半天,又把我拉过去,并排站在那里,然后转头对李老太太说:“老妹子,他们两个还挺般配。国林有点眼光啊。”
说到你,继母眼神有些暗淡,却还是强颜欢笑对我说:“晓燕儿,国林可是临死还要做成你这桩婚事。干妈看着挺好。我看你就正式答应下来,别叫国林地下不得安心吧。”
我有些感觉为难,又不愿意叫婶子扫兴,而且我也看出李老太太似乎也很喜欢我。再说,这桩婚事总是你生前做下的,的确算得上一片好意,我真是很难推脱。只是这么大一件事,我是必须得到父母同意的。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你自杀这件事,迫使我在这么短时间里,接连二三地来李家,我也许并不会这么快做出决定。只是到如今我也只好提前做出初步决定了。
于是,我对那个叫李莹的姑娘说:“我们能不能到街上去走走啊?”
两个老太太马上心领神会,一起鼓励她答应。
我们走到外面,我开门见山地问她“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件事?”
李莹看了我一眼,红着脸低下头去,轻声问“什么事?”
“我就不绕圈子了。咱们两个谈朋友,是张国林从中介绍的。咱们互相一点不了解,我本来打算先接触,交往一段时间,再明确两个人的关系。可是因为国林的死,把这件事也逼到了眼前。我要不表态也不行了,所以想知道你的态度。”
“干吗要我的态度?你什么态度我也不知道啊?”
我笑了,“对不起,怪我没有说清楚。我是说,我对你没有意见,觉得挺好的,愿意正式和你谈朋友。不知道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你同意,我就要正式告诉家里了。”
李莹倒也十分爽气,她大大方方点点头说:“既然我妈挺喜欢你,我看着也不错。我同意了,你告诉家里吧。”
“那好,咱们回去告诉她们吧,省得两个老太太不放心。”
我们索性大大方方拉着手走回去。家里人看见我们的样子都很高兴。
第二天,我和李莹去火车站送你继母和你媳妇儿。
临上车,婶子抓住我和李莹的手,眼泪汪汪地祝福我们。
“孩子,你们两个的事是国林这个死人促成的,你们不忌讳吧?”
“婶子,您说什么啊。国林再不好,对我是真心的。他给我们做媒可没有什么坏心眼。我们干吗要有忌讳?”
“那就好,婶子就代表国林,祝福你们白头到老了。记得回北京一定来看看婶子,别把婶子忘记了。”
“不会的,婶子。等我们结婚那天,一定给婶子送喜糖。”
列车开了,我正在月台上望着远去的列车。李莹站在我身边。
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尽管从此我的 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变,我身边有了个女孩子,在新城还有了个家。可我丝毫没有感到愉快。
因为这一切毕竟和你有关,而你却是在促成我这桩婚事后服药自杀了。
从此,你和我永远阴阳两隔了……
很多年以后,准确一点是1976年的7月初,是你去后的第四个年头了。
我已经离开了十三师,就在你走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3年。母亲亲自到十三师办理了我的招工手续,我和李莹同时离开了十三师,进入四川泸州的一家国营大企业工作,到76年我们已经满师出徒可以结婚了。我们旅行结婚到北京。
我和李莹特地到你家去给婶子送喜糖。
那天,嫂子不在家。婶子说她去上班了。
婶子看见我们两个非常高兴,眼泪都流下来了。一直重复着一句话。
“好好,国林这辈子总算有做这么一件好事。你们两个也不亏曾经是发小了。”
在你家里,我看见一个生得虎头虎脑的胖小子。
婶子告诉我,那就是你的儿子。我抱起来仔细看,嘴角眉梢尽是你的影子。这小子一点不认生,看着我笑。
我不知道应该伤感,还是应该庆幸?可不管是哪一种心境,你在九泉总是可以安息了吧?
以后再也没有去过你家了。
直到很久以后,才从其他渠道意外得到一些关于你家的消息,似乎是你继母一力促成了你媳妇儿改嫁,并带去了你的儿子。不过,孩子还是姓张。
后话几句
关于张国林的这篇文字总算写完了。
言已尽,意却还是难平。
张国林是个小人物,虽然十三师的绝大多数知青都是小人物,可我总觉得他似乎更加显得卑微些。
他的生命是那样短暂,仅仅只有25个年头。连人生的一半路程也没有走完,就轻而易举地自己了结了年轻的生命。
其实,我知道他并非没有奋争过,也不是没有去思考与探索,而只是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太过偏颇,才会让自己走进了一条无法回头的死胡同。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张国林这种结局,完全是他的咎由自取。只是,我想问一句:真的不该有人为张国林式的人生结局负责任吗?因为据我所知,在十三师一团就不止是一个张国林,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很想知道,这究竟算不算一个时代性的小人物必然的归宿?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