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亮丽色彩,原本是源于思维的简洁与明快。一个人的快乐,是由于心灵的自由和鸣放,缘于精神的轻盈与飘逸,因为惟有拥有一个最不杂芜的心灵之园林,才会为一件极简单的事而情不自禁地欢笑。
可是自从我们长大成人,步入了“成人黑夜”之后,随着职务和学历的越升越高,话语却越来越少;拥有的金钱、房屋和其他身外之物越来越多,可是真心的感动和激情却越来越少;年龄越来越大,情感越来越少;冷漠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
那么,成年后的我们又为什么会感觉到不快乐?而且为什么还经常会有一种置身于阳光与苦难之间,陷入成人黑夜的感觉?
在长大成人后之我们的印象中,“无忧无虑”的特权,似乎是源于天真,且仅仅属于毫无游戏规则的童年,属于少不更事的孩提时代,而一旦“成熟”,一旦介入了成人的游戏序列,这种感觉便荡然无存了……
其实,这种印象的背后隐含着诸多的无奈和悲哀。
正像鸟类失去了羽毛,即注定了“爬行”的命运;倘若生命失去了童贞,便也就注定了“失乐”的结局;其实我们也想快乐,我们也想尽量活得简单、潇洒一些,可是环境使然,人群使然,社会的主流价值和群体总是在左右着个体和走向。
在逻辑学中有一种推理叫二难推理,说的是一些非常矛盾的难以选择的和无法舍弃的二难关系,比如说下列诗中提到的便是典型的二难推理:
“欲寄君衣 君不还/不寄君衣 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其实在生活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着像这首诗所提及的两难选择或陷入一些尴尬的境地,甚至我们人性的尊严亦会经常为生存的现实环境所凌辱。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被告知要尽快地使自己成熟起来,尽早地摆脱幻想,克服所谓幼稚的言谈举止,超越天真的个性;要尽早地掌握各种技巧伎俩,熟练掌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游戏规则,洞悉及破解人情世故的密码,以应对复杂诡秘的人际关系和群体竞争,目的不外乎一个,那就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做争斗的赢家,以免遭失败者和受害者的命运,避免成为别人刀下俎上任其宰割的鱼肉。正是这种不甘以弱势的形象示众的冲动及逻辑思维,帮助我们日渐完成着“脑垂体”的分泌,一天一天地在升高、一年一年地长大……
而天真无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当我们步入了成年,即使以前侥幸残存的一点点快乐的领土,也日渐被我们因为看问题的角度和视觉着落点的不同而产生的过多忧虑而蚕食。
因为在残忍的生存状态下,成年后的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打击。
“一个浪 一个浪/无休止地打过来/每一个浪 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读了艾青的这首《礁石》诗,会自然令人联想到浩翰的大海,它永远不停地翻着巨浪。海上的任何一只航船,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受风暴与巨浪的洗礼。这不正像是形容我们人生的航程中,无论如何都不会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而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挫折吗?正因为在我们人生航行的途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意太多,因此我们才会经常感觉到不快乐。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快乐起来呢?依笔者之浅见,那就是在脱蛹成蝶的痛苦中,去尽量寻找一种美丽的乐观主义,因为乐观主义能够帮助人们度过成人黑夜并战胜许多的愁虑、困难、穷苦、失望和哀伤等。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小故事:一个女儿向她的父亲写信,说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如何地单调,如何如何地乏味,还不如坐在监狱里。而父亲给她的回信只有短短的两行: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地的烂泥,另一个人看到的却是满天闪烁的繁星。
信中父亲要告诉他女儿的正是:在身处逆境之时,应当正视困难,勇于面对险阻,以乐观的态度逾越一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那位父亲给他女儿的回信看似简单,但却揭示了两种人在身处逆境之时,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前者面对困境,对生去了信心,悲观失望,甚至绝望,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后者虽身陷牢笼,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观察到的不仅是生活中的阴暗面,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闪光点。对于悲观者,他只能怨天尤人,自叹命运不济;而对于乐观者,他则会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重获自由的那一天。
《列子*天瑞》里记录了一则杞人忧天的故事,说的是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他为什么会比一般的人不快乐呢,正是因为他太悲观及思索得太多的缘故,更主要的是,他缺少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正如美国威尔逊所说的:“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饼圈,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孟子就曾经写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古,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人说:痛苦是严格的老师,留给我们那么多思索;挫折是硕大的磨刀石,使我们的青春变得锋利。人活在逆境中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已的怯懦。
因为对于一个有志之人来说,逆境、困难、艰苦,正是磨炼的好机会,历史上一切身处逆境而终有成就的人,无不经过这样的艰苦磨炼。就像巴尔扎克所说的:“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对于强者来说是垫脚石。”
古往今来,伟大成就的殿堂前无不以挫折为台阶。电灯的诞生,是爱迪生用几千次实验的失败换取的;《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的产物;我们要想树立起自己的成功之碑,也必须用挫折为它奠基。
面对挫折时,并不畏缩,而是微笑地迎接这一切,清醒地审视挫折,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然后想方设法在今后去修正与弥补。同时,在努力战胜挫折的过程中,锻炼出更顽强的意志,铸就了更坚利的精神之剑,更有助于在今后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摘取成功的桂冠。这就是古人所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之意。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从集市上买回一罐油,由于急着赶路,不幸的是罐的绳索朽腐,油罐坠地摔碎,油洒满了一地,可是他却并未停下来观看,而是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路人提醒他:“你看你的油罐都摔碎了,为什么你不停下来看一看呢?”他回答说:“油罐都已经摔碎了,即使停下来看一看又有什么用呢,只能耽误继续走路的时间。”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常常想到、常常念着的所谓的“乐观主义”了。
人生途中或多或少总会碰到一些挫折。一个人的目标愈远,计划愈大,其工作所经过的途径亦会愈远;因此在前进的时候,有许多愁虑、困难、穷苦、失望,都是当然要碰到的。乐观主义的人,就像这个扛油罐的人一样,是不怕这些挫折的,反而会振作精神,满怀希望,向前干去!因为他们知道,倘若在挫折面前屈服了,便会意志消沉,丧失前行的勇气;唯有时时保持着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才能够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我们大家都知道凡是想做得好的一些事情,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的。你自己要立于什么地位?要达到什么地步?情愿付什么代价?你所希望的地位或地步总在那里,不过必须先付足了代价的人,才能“如愿以偿”。沿着大成功的一条路上,有许多小失败排列着,最后的成功是在能用坚毅的精神,伶俐的眼光,从这许多小失败里面寻出教训,尽量地利用它,向前猛进。而这种寻找出快乐和“尽量地利用”,惟有抱乐观主义的人才能够办得到。
-全文完-
▷ 进入风动云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