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记民国才女石评梅的悲凉情缘沁香一瓣

发表于-2014年01月17日 早上9:15评论-5条

去年春天,又一次走进北京城南陶然亭公园,春意盎然的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亭台,景色宜人。

陶然亭是清代建的名亭,与长沙的爱晚亭、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园内国内名亭汇集,这里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整个亭园,浑然一体,园中数千牡丹争相竞放,株红、黄、白、绿、蓝、紫、粉色的争奇斗艳,更显牡丹“国色天香”的气质。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芍药也竞相开放,这里的山石、瀑布、流水、木桥都给游人带来无尽的天然美感……

这是一座融古建筑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公园,这是一座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园林,这是一处深藏着传世爱情故事的园林。公园内幽静肃穆的一角,一座高大的青石雕像掩映在白杨绿柳之间,那是一对青年男女拥肩而立的雕塑造型,人物的衣装、发式,还有那富于书卷气的圆边眼镜,都标志着鲜明的“五四”时代的印记。石雕后那个林木葱茏的土丘,有两块并排而立的汉白玉石墓碑,在阳光下特别闪亮,这便是陶然亭公园内有名的二十年代著名山西籍才女石评梅和她的情人高君宇并葬的坟冢。

1985年春天,我应朋友邀请慕名去了一次北京陶然亭公园。在园内的西湖之滨的中央岛西北山麓的丛林之中,看到了两幢刚刚修复不久的汉白玉石碑,下面埋葬着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青年才女石评梅和青年才子高君宇。那时,对这两位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了解不是很多。于是,我们坐在爱情墓碑前的草坪上,请来一位公园工作人员作介绍,详细了解了石评梅和青年才子高君宇那一段传世悲伤的爱情故事,后来写过散文《不朽的爱情》发表。二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一想起那个美丽的凄凉故事,似乎仍萦绕在心底,不完整写总是觉得不爽。

【一】

在中国民国时期的历史上,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被誉为四大才女。石评梅就是其中之一。石评梅是山西平定人,幼名元珠,学名汝璧。评梅自幼聪明好学,四岁时能读三字经、千字文,继而四书五经、五古七绝、圣人故事、稗官野史,广览博猎。她儿时喜欢梅花和梅花画,稍长后,自号评梅,斋名“梅窠”。 父亲石铭是清末举人,46岁得女,视其掌上明珠,为培养评梅他亲自督学。石铭虽是举人出身,但不迂腐,不守旧。辛亥革命后,他剪掉辫子,走出大山去了省府太原,曾任省立图书馆馆员和中学教员。他学识渊博,学生众多,著名青年高君宇、高长虹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石评梅12岁时就考入山西省太原女子师范。在校期间,她各科成绩优秀,琴棋书画、诗词文赋均很出色。特别是她的风琴演奏相当出色,屡屡获得老师好评,闻名遐迩。十六岁那年春节,在家家挂贴年画时,爱梅的石评梅情感油然而生,立即泼墨画了一幅雪中盛开的梅花图,栩栩如生,还给自己的画配诗,诗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做十分春。

这幅《雪梅图》凸显了梅在雪中不怕寒风彻骨冷的无畏精神。这位十六岁少女的画一面世,就引得县城一些知名老学者前来欣赏。从此她的名字便四面传开,她也因此被誉为晋东小才女。石评梅以梅自喻,在太原师范期间为弘扬正义,参加了女师掀起的反封建学潮,曾被校方除名,但学校后来惜其才学,又恢复了她的学籍。

1919年,石评梅17岁,她从山西太原女子师范毕业,石评梅心比天高,她不仅爱梅学梅,还要学鸟儿飞向蓝天和远方。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起初拟报考的是国文系,后因当年该系不招生,遂改考了体育系。尽管开明的老父有意放飞,但总割舍不了掌上明珠离开家乡,父亲担忧评梅沿途安全,便辗转托人随去京城,最后托到了自己当年曾教过的学生,当时已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吴天放,请他带评梅一同搭火车去京,并千叮万嘱,请他一路多多关照爱女,还塞给他一些银洋作为一路酬谢的小礼,吴天放在老师面前当然高兴得拍胸保驾。

吴天放系北大毕业,当时在京城一家杂志社工作,干的是诗歌编辑工作,自称对诗歌有研究,也属当时京城的风流倜傥之流。他一见到活泼可爱的石评梅后,不禁怦然心动。他十分殷勤体贴地帮石评梅拎包裹行李,一路护送石评梅顺利进京。在火车上,吴天放看见石评梅的手绢上绣有一枝梅花,便喜笑颜开地大献殷勤,猜度她的名字和爱梅有着很大的关系,便说:“小妹爱学梅花傲霜雪,品格高尚”!令石评梅感到此人很是投缘和好奇。

进京不几日,吴天放就以他对北京的名胜古迹熟悉为由,邀石评梅一起去逛北京的一些著名公园,还一起在“来今雨轩”的饭庄吃饭。席间,他还故意把话题转向梅花,然后从自己的包中取出一叠精美的印花信笺。笺面上每页都有一枝不同的梅花,那些梅花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花的图案上还配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等古代文人墨客的咏梅诗名句,下方还印着“评梅用笺”四个字。这吴天放怎么这样的细心,能猜出石评梅爱梅的心思?这一份意外令她惊喜,石评梅感激和兴奋得几乎要掉出眼泪。

吴天放为了进一步显露自己的才能,他又在石评梅面前前又侃侃而谈南宋范成大的《范村梅谱》。他说:在梅谱正文中,作者介绍了当时的十二种梅花。如直脚江梅、钱塘湖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黄香梅、红梅、鸳鸯梅、杏梅、蜡梅。梅花大体上是先野生后栽培;栽培品种是先果梅、后花梅;枝条上的花朵数是先稀疏者,后繁密者;花径是先小,后大;花瓣是先单瓣者,后复瓣、重瓣者;花色是先白色、粉色、后红色者;花蕊则是先正常者,后不正常者;结实性是正常者在先,不结实的居后;由野生原种或变种演化而来的真梅类在先, 由远缘杂交形成的杏梅类在后,反映了中国梅花在宋代南方的培育、种植概况。《范村梅谱》是对范成大的艺梅理论进行的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他说话时口和手一起动,在石评梅眼里真是风度翩然,是少见的才情学士。吴天放的表现令石评梅惊叹不已,想不到眼前这位父亲当年的学生对梅花谱竟然有这么深的研究,她几乎是要陶醉了。

吴天放看出石评梅对自己敬佩不已,便又狡黠一笑:“其实我从小也爱梅。那天我在火车上知道你喜欢梅花,所以回京后便跑图书馆,遍览了有关梅的诗文图画,就请人印制了这册梅笺,希望你能喜欢”!聪明的石评梅自然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不禁脸露羞涩,泛起一片红云,从小喜欢文学的她没有想到同乡吴天放的知识面是如此开阔,心中自然增添了一份敬意。

【二】

从这天以后,吴天放总是隔三差五约石评梅外出,他们游览风景名胜后总会在一起把盏品茗,谈诗论赋,纵论古今。吴天放还多次告诉评梅,自己至今还是独身,希望能在事业上有所长进,以他的风雅常常迷惑她。吴天放的甜言蜜语,像一枚石子扔进了少女石评梅的心湖,溅起少女心中的层层涟漪。少女情窦初开,对于吴天放如此这般的温柔,她根本没了抵抗力,在这样的热心交流中,少女石评梅的心被软化了。从那以后,吴天放就不断到女高师看望评梅,在生活上也关照帮助石评梅,相交十分自然。时间长了,他的经常在一起论读书,谈写作,一起外出逛街等成为了习惯。

就在这年的冬天,石评梅出于感激之情,来到吴天放独居的公寓回访。石评梅抱着一颗淳朴、感激的心情上门的,还带去了吴天放喜欢的食品,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与吴天放没谈上几句话时,吴天放竟然声泪俱下地跪在地上,说他永远爱她,求她嫁给他,要和她做永远的终身伴侣,并且抱住了她相拥。这突如其来的事情,让石评梅这个纯情少女感到莫大的振颤,她的心怦怦地乱跳,不知如何是好。然石评梅一向极重感情,面对吴天放失态的表现,心一软便答应下来。就这样,在匆忙之中,石评梅便将自己最圣洁的初恋献给了吴天放。

之后,吴天放便更是得寸进尺地频频传情,或电话问候,或送鲜花,或携手一起上长城和郊游。加之吴天放当时供职于一家刊物,又任诗歌编辑,共同的志趣也是一缕情丝裹缠的关键。在不知不觉中吴天放又一次掳走了石评梅的芳心。就这样,上帝错把生命之花植在一堆无情的火焰下。

就这样,吴天放又对年轻的石评梅发动了强大的爱情攻势,年轻的石评梅经不住爱的冲击,她又羞又喜来不及躲闪,她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己深深地爱着的这个男人。其实,吴天放早已在家乡有了妻室,而且还是有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虽然也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但这个懦弱的男人既无力摆脱自身的婚姻悲剧,又无心去抗争缠绕于身、束缚其自由的婚姻枷锁,但是他还要想在外占据年轻的石评梅。他怕失去石评梅对他的爱,长时间向石评梅隐瞒了自己的婚史。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是1922年初,吴天放和石评梅的关系忽然在同乡会中悄悄传开了。这事很快传到乡下妻子的耳朵里,忽一日,吴的妻子携子一起千里迢迢进京找寻吴天放问责。那天石评梅正巧在吴天放寄宿的公寓中小谈,她遇到了吴天放的妻子和孩子,对面相遇,石评梅觉得十分难堪,自己怎么成为了拆散别人婚姻的第三者?吴天放的妻子眼见为实,她知道丈夫和石评梅真的是好上了,她本想挥手打石评梅几个耳光,以解心头之恨,又因读过几年书,便以写信的方式与石评梅交涉,希望石评梅能念及她的遭遇和孩子的未来,请她看在母子情份上同吴天放从此断绝来往,以还清白女儿之身……

周旋在爱情漩涡中的石评梅突破遭遇这样一番的“教训”,她觉得很悲伤,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她对旧式妇女的遭遇基本上是同情的。同时石评梅这才知道自己深爱的男人原来早就有了家室,这吴天放不就是当今的陈世美吗?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吴天放是个大骗子,石评梅知道了这一切后,她愤怒之至。悲痛欲绝的石评梅从此离开了吴天放,离开了这个她之前一直深深爱过的男人,离开了自己最宝贵的一段初恋岁月。

从此,她埋头读书,每到夜间就仰望着星星和月亮,在悲伤中长叹:这世界上的男人难道都是这样子的吗?从此,她无法从这一段阴影中解脱,常常闭上眼睛就会出现那些初恋的日子。从此,她把自己的感情紧紧地锁起来,她走进寺内,在佛前发誓:感情再也不敢轻易付出了,也不再轻易接受,她对恋爱有了逆反心理,她对爱产生了抵触和不自信 。后来又抱定了终身不嫁的决心。是的,当一个喝了酒的女人忽然清醒了,她的心也会碎了,此刻的抑郁心情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她在诗里一泻而出:心头的酸泪逆流着,喉头的荆棘横梗着,在人前,都化作了轻浅的微笑。

石评梅和吴天放断绝了来往,她还想找来吴天放狠狠地咬他一口,但她没有这样去做。她陡然沉默与悲凉了下去,她无法恢复自己的情绪,她觉得自己怎么会是这样的糊涂,把所有的少女的真情都交付给那个荒唐的吴天放了,她无法承受,她也无力收回。

【三】

高师毕业前夕,在北京山西会馆的一次同乡聚会上,石评梅和同乡高君宇相识了。谈话中她知道,高君宇原来也是父亲的学生。他是山西静乐人,高君宇是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在“五四”运动中,他是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和许德珩、匡互生等学生代表率先冲进赵家楼,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列。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1921年加入中国共[chan*]党,先后担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总务股主任等重要职务,他还是中国共[chan*]党第二、三届中央委员,致力于国共合作反对军阀政府……

那次聚会,高君宇在和石评梅的交流过程中,他被石评梅的气质所吸引,他在京报上读过她的作品,为她过人的文采所沉醉,石评梅也被高君宇大气凛然和敏锐透彻的言谈举止和高尚的境界所打动。聚会之后,两人就留下了通讯地址,开始了热络的书来信往,他们主要是谈人生,谈理想,谈文学作品,互诉衷肠。谁都看得出,他们之间有了浓浓的相爱之意,但是当爱的火花在石评梅心中一旦燃起,她却有意用冷水去浇灭,因为她不会忘记那年的初恋之痛。所以,两人之间心中的这种爱却一直处于隔岸对望状态,忽如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水一方的伊人。隔着的不是时光,而是天涯水眉的距离。

然身处于革命事业中的高君宇,被石评梅的才华迷住了,情感如火一样兀自燃烧开来,他的心中只有石评梅,他在火一般的想思中不能自拔,他写的表达爱意的信似火焰一样,他在信中这样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但石评梅却不能,因为她知道高君宇在乡村已有妻室,她不能为了爱情去伤害另一个女人。其实,高君宇谈到这一段婚姻总让他伤感。那年来京求学之前,他已经深陷封建婚姻的牢笼之中,家乡的父母强行为他娶来了一位山村妻子。对于这门婚姻,高君宇一直不满意,他想尽办法要走进自由婚姻的天地。他为此一直抛开了个人的思恋,投身到了自己所醉心的伟大而又艰险的事业之中,他要在事实中忘记这种包办婚姻。

高君宇忘不了深深眷恋着的石评梅,有时常常想得夜间失眠。自从高君宇的脑海里一度有了石评梅的身影笑貌之后,几经努力,高君宇回到山西,终于解除了他那段名存实亡的婚姻。他在婚姻上获得了自由。初秋的一天,高君宇约石评梅来到了北大的湖边散步。他把自己解除婚约的事告诉了石评梅,希望她能容纳他,但石评梅没有回答他什么。

高君宇对北大的风景点能背得滚瓜烂熟,他一边走一边给走在旁边的石评梅介绍: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其中勺园为明朝末年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创建,已有280余年的历史。淑春园则位于湖一带,是由清代的和坤随着圆明园的营造而开发的。在其周围原有的恭亲王奕的朗润园、醇亲王的蔚秀园、惠亲王的鸣鹤园、庄静公主的镜春园。这些古园历经沧桑,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只有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尚能幸存,北大的湖是北大燕园的精髓,有人叫它为末名湖。未名湖畔之花神庙、石舫以及相当数量的古树,共同成为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石评梅到北京后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只见未名湖由青石垒砌的曲曲折折的人工小湖组成,与江南众多普普通通的湖差不多。沿着未名湖畔的小径而行,这里林木葱茏,荷塘映绿,水光潋滟,空蒙欲滴,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低垂的枝条在斜风细雨中温柔地拍打着水面,不远处的塔朦胧可见,其倒影在湖中隐隐浮现,湖中有面积不大却有亭屹立的小岛点缀其间,而横卧在湖中的石舫更增添了未名湖一份古朴的色彩,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高君宇指着无限风光的末名湖景观给石评梅介绍:未名湖历史不长,清代未名湖一带为淑春园,乾隆将该园赐给和珅,和珅在此大肆营建,开凿出湖泊,并用掘出的泥土堆造湖中岛。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也难以幸免,仅留下石舫底座及“临风待月楼”……

石评梅听着高君宇的介绍,觉得他的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言谈举止十分投缘,远远超过吴天放的浮夸骄风,这真是一个她少见到的才子。她抬眼看看高君宇,高君宇也正看着她,她知道高君宇已是深爱着她了。如果说心里话,这时的她真想去拥抱他一下,让他醉了心房。但石评梅没有这种勇气,虽然她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的阴影仍在,抱定了独身主义的宗旨的她,仍然希望固守这样的“冰雪友谊”。高君宇当然也知道石评梅以前和吴天放有过一段纠葛,但他不在乎,有爱就是缘分。他对石评梅说:“评梅,不知道为什么,我只要从繁忙的政务中走出来,就会想起你,常常想得很累也很苦”。他又说:“我发现我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里有你,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将连灵魂都是你的;一个世界是没有你的,我只是历史使命的一个走卒。” 石评梅总是想到初恋受挫,她在感情的痛苦中每天煎熬得不能自拔,在彷徨与进取中挣扎着,他对男人的话不敢再轻易相信,至于为什么,她自己也弄不明白。

【四】

1923年底,石评梅师范毕业。女高师校长许寿裳亲自向附中校长林砺儒推荐石评梅。通过学校校长推荐,石评梅被聘为附中女子部学级主任、体育教师。由于她国学功底厚实,又兼任了国文教员。工作之暇,她还任过春明公学义务体育教员,她吃苦耐劳,是全校授课钟点最多的教员之一。

石评梅在教学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到教书又育人,她总是利用“总理纪念周”活动给学生讲历史,讲民族,讲气节,讲孙中山革命,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讲女性的独立与平等。她欣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她的口头禅是“让我们学着为别人尽量多做点儿事吧”!“让我们一起学做蜡烛好吗”?为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她捐出自己心爱的几十本藏书,为班上建立了“图书柜”。有的学生爱好文学写作,她就精心辅导,学习上传授“三多”秘诀:多看,就是看社会,看人生;多读,就是多读书;多写,她说,就是练笔。石评梅除了日常教学,还是一位十分敬业的体育教员,她培养的附中女排,1928年在华北运动会上大显身手,得了亚军。当时,《世界日报》运动会画刊上还登出了石评梅和附中女排的合影。

高君宇在繁忙工作之余,始终追着石评梅,并且立下誓言:非她莫属。1923年10月,北京的西山红叶正浓,高君宇因为革命工作积劳成疾,他被组织安排在北京的西山养病。那一天天气特别好,秋色晴朗,阳光明媚,高君宇徒步赏景,忽见满山红叶不亚于香山秀色,于是触景生情,他采来了一枚红叶,题了小诗寄给了石评梅示爱。

“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 君宇

十月二十四日采自西山碧云寺。

石评梅收到高君宇寄来的红叶和诗后喜愧交集,她的心中总是抹不去当年与吴天放相爱过的惨痛记忆,对爱情不敢憧憬,但又感谢高君宇的赤诚之心。她手捏着红叶,一遍又一遍地端详着,又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高君宇写的诗,她的思想又矛盾起来,后来她还是没有勇气接受高君宇的爱。初恋的伤痕仍在她心底划开着流血,她不愿欺骗他,想了好长时间后,在红叶的背面他凄楚地写了:“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片鲜红的叶儿。”

—— 评梅

就又寄了回去。

高君宇在红叶上的题诗表白自己对评梅的爱情,但是却遭到了评梅的拒绝。这说明初恋的挫折在评梅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创伤,高君宇百思不得其解。

不几日,石评梅又收到高君宇的复信:“退回的红叶收到了。所以我仅通信而不去看你,也害怕这种感情的流露。红叶题诗,那是久已在一个灵魂中孕育的产儿。但是,朋友,请不要为红叶而存心,要了解是双方的,我至今不能使你更了解我,是我的错,但也有客观不允许的理由,这只好请你原谅了…”高君宇尊重石评梅,他收到她的信后,很困惑也很痛苦,他知道石评梅有过初恋的伤痕,但他愿意去用心去抚平她,就又对石评梅说:“我愿用一生的爱来修补你的爱”。

高君宇和石评梅经过交往,实际上己经产生了极其真挚纯洁的感情,高君宇的真诚付出,石评梅是很清楚的,她后来渐渐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但她到底还是没有完全接受他的爱。

1924年4月,石评梅患猩红热,躺在病床上。当她愁眉苦脸的时候,当她需要有温暖的时候,高君宇风尘仆仆地走进了她的病房,他是从百忙之中赶去的,常人说,当病人躺着苦闷的时候,走近她,轻柔地叫一声名字或者称呼,病情就可以减轻一半。高君宇亲人般的为石评梅端药送水,每天精心照顾不离开,还给她讲跟随孙中山革命的故事,此举令石评梅十分感激,她不禁流下感激的泪花,但她三思之后仍不愿向他敞开爱的心扉。

当年10月,高君宇在南方,此时广州商团叛乱,高君宇作为孙中山的助手一起指挥镇压叛乱,他的汽车突然遭受枪击,留下一堆玻璃碎片,他的手受伤,庆幸大难不死。那天,他忽然想到石评梅的生日快到了,就去香港商店里买了一对精美的象牙戒指,一只自戴,一只寄给石评梅,信中还夹着那几块碎玻璃。他在附信中说:“愿你承受了它。或许你不忍,再令它如红叶一样的命运吧。我尊重你的意愿,只希望用象牙戒指的洁白坚固,纪念我们的冰雪友情吧!”他希望他俩双双将象牙戒指从此戴在手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最后各自再带进棺木。这种情怀真是世上少有。其实,高君宇想用这样的情怀去融化石评梅的冰结的心,重新燃起她火一样的心情,一起拥抱爱的憧憬。

一对精巧别致的象牙戒指通过邮局很快寄给了北京石评梅身边。石评梅看着信和戒指,她几乎楞住了,她完全了解了高君宇的心思和对她的爱,他用所有能想到的爱的方式和行动在告诉她:评梅,我是多么的爱你!那一刻,石评梅捧着戒子,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她感动得流泪了。是啊,这洁白的象牙戒指,像征着爱情的纯洁,这原本或可诠释为坚贞爱情的象征物,可在石评梅在悲切人生观的笼罩面前,她却又从另一方面去思考问题,她给象牙戒指赋予了一种不祥的解释:“我也愿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寂静像枯骨似的生命。”这一对象牙戒指在高石二人的情感世界中,仍然有了不一样的解释,这情感的闸门哪一天能打开?天哪!高君宇只是着急得要发疯了。

【五】

抱定独身主义的石评梅放浪形骸自是难免。她开始了和烟酒诗歌并进的日子,常与湖光山色共醉,她想用这种生活来冲淡内心的苦闷、用辛辣刺激来麻木自我的灵魂。她把自己比作《红楼梦》里的尤三姐,不是男人游戏了她,倒是她游戏了男人,她的心,完完全全被爱情的抗体所麻醉变了样。

高君宇和石评梅的情缘,若近若离,一个似火,一个如冰。高君宇急于要打开她紧闭的心灵之门,可石评梅却久久不打开那扇门帘,有何办法?女子的自尊一旦变得固执己见,再好的钥匙也会被弯曲得打不开心锁。在以后的日子里,高君宇选择了等待,他想用时间磨平石评梅心底里曾为爱受过的那些疮伤。1924年,高君宇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又随孙中山北上商议国事时,途中又一次积劳成疾。

这是1925年3月1日,高君宇参与筹备的一个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期间,他突感腹部疼痛,直到病情加剧到不能行动这才回到住所,他只知道自己的肺病发作,但经医生会诊他又得了急性阑尾炎。两病相交危险,高君宇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异样,他住进了附近的医院。

石评梅闻讯立即前去看望,病榻前的高君宇强忍着疼痛和石评梅进行了一次心的对话。恋爱的失败一直使高君宇心情沉重至今,他闷得一口气上不来,血便从喉咙里咳出来。他己相思成病,真是危在旦夕。石评梅看着高君宇苍白的脸色,她怎能见死不救?为稳住病人心情,石评梅终于给了高君宇一个满意的承诺。 两个曾经在爱的冰河岸边走了很长时间的人,手在一瞬间牵在了一起。石评梅恳求他能理解自己以前一直独身的意愿。石评梅在高君宇的病床边流着泪水终于以真心相许。高君宇紧握石评梅的手:“珠,放心。我原谅你,至死我也能了解你,我不能原谅的是我大概不会这样缠绵地爱你了。但是,珠!一颗心的盼赐,不是病和死换来的……我现在不希望得到你的怜恤和同情,我只让你知道世界上有我是最敬爱你的……”在高君宇的不懈追求下,石评梅这块被坚冰冻了几年的心终于融化了,她在病室一次又一次安慰他:“你若果能静心养病,我们的问题,当在你病好时解决。”高君宇听了泪似雨下,他使劲地点点头,两双手又握住了,一切都是温暖的。

当他们推心置腹谈着未来时,那天,石评梅突然又接到了吴天放的信,原来吴天放知道了高君宇的病情,他又想搅乱这一对相思几年的鸳鸯的爱意。他是这样写道:“一方面我是恭贺你们成功;一方面我很伤心,失掉了我的良友……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可以安慰我的只有你,所以你一天不嫁,我一天就有安慰……”石评梅想到当年初恋受到的骗,她痛哭一场后咬着牙,她永远不会再去理他,无知的人总是乘人之危采取打击,世界上的恶人总是看别人临危苦难了还要落井下石。

又一天,高君宇的病情不断恶化,他感觉自己的生命也许会走到尽头,他不由自主地拉着石评梅的手说:“如果我的生命不再,感谢你的关心,把我埋在陶然亭畔,那儿留过我们曾经散步的脚印……”石评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是轻轻地说:“这怎么可能呢?你要坚强起来,我们还要牵着手去真正的散步呢”!那一刻,她看到高君宇痛苦的脸上划过一丝丝笑容。后来,高君宇病情又恶化,他又转入协和医院。为了不让石评梅为他的病情担惊受怕,他不让她再陪同,约定她三天后在医院再见。不料,此话竟成永诀!

1925年春翌日凌晨2时40分,一代才子高君宇在北京协和医院含悲而终。他一生为革命奔波,壮志未酬,爱情未果,终年29岁。一代精英带着爱的遗憾过早地撒手人间。高君宇的死,惊醒了石评梅,也击垮了石评梅,她悔恨自己的懦弱伤了一颗英雄的心,她面对苍天嚎啕大哭,因为她真的是从心底里是爱他的,只是受伤的心一直不开巧,可是现在尽管说出“君宇我是多么的爱你”之话,他再也无法知道了。石评梅哭得几次连续昏厥过去。

当年的追悼会在北大三院礼堂举行,由赵士炎主持,李大钊、邓中夏、王若飞、邓颖超等出席或送了挽联。石评梅送的挽联是:“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当时党的机关刊物《向导》第106期也发表了《悼念我们的战士》:“他那热烈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本报,也更永远留在读者诸君的记忆中!”

高君宇入殓时,石评梅毅然将自己的一帧最美的照片轻轻地放在高君宇的棺木中作为陪葬,她轻轻地说:“君宇让我陪着你,不然你会太寂寞……不过,你等着,你等着,要不了多久,我一定随你而去,永远伴着你!”。真情相融,令旁边的人看了泪流满面。是的,她要让高君宇知道,石评梅永远会爱他并且永远陪着他。

【六】

依照高君宇生前的嘱托,石评梅把他安葬在北京的陶然亭畔,这里曾经是他们赏景的地方,风景这边独好。石评梅送葬高君宇之后,在墓碑上面铭刻下高君宇生前题赠给自己的一段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同时,在高君宇墓碑文上,石评梅还写道:“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多么伤感的文字,令人看了泪流满面。高君宇死后,石评梅反复思考,发现高君宇是因为念她才导致病情恶化的,石评梅懊悔不已。从此,每到星期天和空闲之日,陶然亭的高君宇墓前,总是传来石评梅声声哭祭,催人泪下。石评梅为此写了许多纯美的诗文,追悼和思念她心中最爱的才郎高君宇。

石评梅《这悠悠相思我与谁弹 》酒尽烛残长夜已将完/我咽泪无语望着狼籍杯盘/再相会如这披肝沥胆知何年/只恐怕这是最后的盘桓/冰天雪地中你知人生行路难/不要留恋不要哀叹不要泪潸潸/前途崎岖愿你强加餐前途崎岖愿你强加餐/谁知道天付给你的命运是平坦艰险/晨光下脱下你血泪的长衫/挥剑斩断了烦恼的爱恋挥剑斩断了烦恼的爱恋/你去吧乘着晨星寥落霜雪凄漫/几次我从泪帘偷看你憔悴的容颜/多少话要说千绪万端多少话要说千绪万端/你如有嘱咐叮咛告我勿再迟缓/汽笛声中天南地北海滨隔重山/这悠悠相思我与谁弹。

石评梅写的《 墓畔哀歌》堪称经典: 

〔一〕

我由冬的残梦里惊醒,春正吻着我的睡靥低吟!晨曦照上了窗纱,望见往日令我醺醉的朝霞,我想让丹彩的云流,再认认我当年的颜色。

披上那件绣着蛱蝶的衣裳,姗姗地走到尘网封锁的妆台旁。呵!明镜里照见我憔悴的枯颜,像一朵颤动在风雨中苍白凋零的梨花。

我爱,我原想追回那美丽的皎容,祭献在你碧草如茵的墓旁,谁知道青春的残蕾已和你一同殉葬。

〔二〕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

哀愁深埋在我心头。

我愿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天呵!这蛇似的蜿蜒,蚕似的缠绵,就这样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

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我祷告,就是空幻的梦吧,也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三〕

明知道人生的尽头便是死的故乡,我将来也是一座孤冢,衰草斜阳。有一天呵!我离开繁华的人寰,悄悄入葬,这悲艳的爱情一样是烟消云散,昙花一现,梦醒后飞落在心头的都是些残泪点点。

然而我不能把记忆毁灭,把埋我心墟上的残骸抛却,只求我能永久徘徊在这垒垒荒冢之间,为了看守你的墓茔,祭献那茉莉花环。

我爱,你知否我无言的忧衷,怀想着往日轻盈之梦。梦中我低低唤着你小名,醒来只是深夜长空有孤雁哀鸣!

〔四〕

黯淡的天幕下,没有明月也无星光这宇宙像数千年的古墓;皑皑白骨上,飞动闪映着惨绿的磷花。我匍匐哀泣于此残锈的铁栏之旁,愿烘我愤怒的心火,烧毁这黑暗丑恶的地狱之网。

命运的魔鬼有意捉弄我弱小的灵魂,罚我在冰雪寒天中,寻觅那雕零了的碎梦。求上帝饶恕我,不要再惨害我这仅有的生命,剩得此残躯在,容我杀死那狞恶的敌人!

我爱,纵然宇宙变成烬余的战场,野烟都腥:在你给我的甜梦里,我心长系驻于虹桥之中,赞美永生!

〔五〕

我镇天踟蹰于垒垒荒冢,看遍了春花秋月不同的风景,抛弃了一切名利虚荣,来到此无人烟的旷野,哀吟缓行。我登了高岭,向云天苍茫的西方招魂,在绚烂的彩霞里,望见了我沉落的希望之陨星。

远处是烟雾冲天的古城,火星似金箭向四方飞游!隐约的听见刀枪搏击之声,那狂热的欢呼令人震惊!在碧草萋萋的墓头,我举起了胜利的金觥,饮吧我爱,我奠祭你静寂无言的孤冢!

星月满天时,我把你遗我的宝剑纤手轻擎,宣誓向长空:

愿此生永埋了英雄儿女的热情。

〔六〕

假如人生只是虚幻的梦影,那我这些可爱的映影,便是你赠与我的全生命。我常觉你在我身后的树林里,骑着马轻轻地走过去。常觉你停息在我的窗前,徘徊着等我的影消灯熄。常觉你随着我唤你的声音悄悄走近了我,又含泪退到了墙角。常觉你站在我低垂的雪帐外,哀哀地对月光而叹息!

在人海尘途中,偶然逢见个像你的人,我停步凝视后,这颗心呵!便如秋风横扫落叶般冷森凄零!我默思我已经得到爱之心,如今只是荒草夕阳下,一座静寂无语的孤冢。

我的心是深夜梦里,寒光闪灼的残月,我的情是青碧冷静,永不再流的湖水。残月照着你的墓碑,湖水环绕着你的坟,我爱,这是我的梦,也是你的梦,安息吧,敬爱的灵魂!

〔七〕

我自从混迹到尘世间,便忘却了我自己;在你的灵魂我才知是谁?

记得也是这样夜里。我们在河堤的柳丝中走过来,走过去。我们无语,心海的波浪也只有月儿能领会。你倚在树上望明月沉思,我枕在你胸前听你的呼吸。抬头看见黑翼飞来掩遮住月儿的清光,你抖颤着问我:假如这苍黑的翼是我们的命运时,应该怎样?

我认识了欢乐,也随来了悲哀,接受了你的热情,同时也随来了冷酷的秋风。往日,我怕恶魔的眼睛凶,白牙如利刃;我总是藏伏在你的腋下趑趄不敢进,你一手执宝剑,一手扶着我践踏着荆棘的途径,投奔那如花的前程!

如今,这道上还留着你斑斑血痕,恶魔的眼睛和牙齿再是那样凶狠。但是我爱,你不要怕我孤零,我愿用这一纤细的弱玉腕,建设那如意的梦境。

〔八〕

春来了,催开桃蕾又飘到柳梢,这般温柔慵懒的天气真使人恼!她似乎躲在我眼底有意缭绕,一阵阵风翼,吹起了我灵海深处的波涛。

这世界已换上了装束,如少女般那样娇娆,她披拖着浅绿的轻纱,蹁跹在她那(姹)紫嫣红中舞蹈。伫立于白杨下,我心如捣,强睁开模糊的泪眼,细认你墓头,萋萋芳草。

满腔辛酸与谁道?愿此恨吐向青空将天地包。它纠结围绕着我的心,像一堆枯黄的蔓草,我爱,我待你用宝剑来挥扫,我待你用火花来焚烧。

〔九〕

垒垒荒冢上,火光熊熊,纸灰缭绕,清明到了。这是碧草绿水的春郊。墓畔有白发老翁,有红颜年少,向这一杯黄土致不尽的怀忆和哀悼,云天苍茫处我将魂招;白杨萧条,暮鸦声声,怕孤魂归路迢迢。

逝去了,欢乐的好梦,不能随墓草而复生,明朝此日,谁知天涯何处寄此身?叹漂泊我已如落花浮萍,且高歌,且痛饮,拼一醉烧熄此心头余情。

我爱,这一杯苦酒细细斟,邀残月与孤星和泪共饮,不管黄昏,不论夜深,醉卧在你墓碑傍,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

从此,石评梅整日在回忆中度日,她写的思念文章像春风轻轻,像春雨淅淅沥沥,像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像月光如银流莹,像鲜花散着芳香……她用自己的心和爱书写着对高君宇的真情。她后悔没有早点给高君宇一个满意的答复。她说:“君宇是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而这个遗憾是我造成的,我将用我的余生去忏悔我犯下的错。”

从此,只要一有空,她常常静静地站在君宇的墓碑旁,默默地注视着君宇的照片,和他作着心与心的生死交流。从此,她一边更加忘我地工作,一边熬夜帮助整理着高君宇的文集。生不能同穴,死也要同丘。石评梅就这样,在思念与忏悔中苦熬了整整三年。

【七】

高君宇走了,石评梅还年轻。当年父亲石铭得意的弟子高长虹等又先后向石评梅走来,他们一心想用最美的情感来填补她心灵的空白。但石评梅拒绝了他们,此时的她真正的把爱情的心扉紧紧关上了,她的心己经完全属于高君宇了,即使是在梦中。她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宇死后我更不敢在人间有所希望。我只祈求上帝容许我忏悔,忏悔自己的过错,一直到死的时候!快了,我快要到那荒寂的旷野里,去伴我那多情的宇…”在高君宇生前,石评梅对他的爱常是游离若冰,但在他死后则坚如磐石。她坚信她的一生是属于高君宇的,生不能给合,死一定属于他。

1928年9月18日,石评梅忧郁过度,身体虚弱不己,骨瘦如柴,但她仍坚守寂寞写作的心愿,用文字度过每一天。有时干脆还用烟酒浇愁,这样的生活,使她的体质越来越差。不久,她突患急性脑炎,朋友们将她送进了医疗条件最好的协和医院治疗,说来也是巧合,她住的病房就是当年高君宇去世前住的那间,约二周,她的病情加重,已经无药物能抢救她的生命而去世,十分巧合的是,石评梅去世的时间是午夜两点一刻,与当年高君宇逝去的时间基本一致。那天逝前,石评梅的好友庐隐和其他朋友一直陪伴在她病床前,握着她枯瘦如柴般的手,听她断断续续说出遗愿:“死后将我葬在君宇的墓旁”……好友陆晶清也从南方匆匆赶来,但己经晚了。朋友们为失去一代才女石评梅失声痛哭。石评梅是因为在终日悔恨交加忧郁得的病而死的。这一年,她年仅26岁,她终于追寻着高君宇离开了人世。好友庐隐和陆晶清在协和医院整理石评梅遗物时,还发现她的枕头下有本日记,日记里夹着高君宇的遗像,还有当年那片高君宇在西山寄给她的红叶。日记的扉页上用毛笔写了两行字:

生前未能相依共处,

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追悼会场悬着石评梅的遗像,上下横着两块匾:“天丧斯文、泪洒秋风”。花圈、花篮、挽联铺天盖地。她的好友庐隐、陆晶清以及学生代表颜毓芳、李健吾等致悼词。台下泣声一片。当年的《世界日报》等均作报道。

想当年,高君宇入殓时,石评梅将自己的照片放在他身边,陆晶清受石评梅母亲的嘱托,将一个装着全套梳头用具和几件纪念品的红漆木盒放在灵柩前的小石几上。朋友们又把君宇的遗像和评梅一道埋葬,当然还有那枚象牙戒指。陆晶清、庐隐等友人们,根据石评梅生前的遗愿,将她葬于陶然亭畔高君宇的墓旁。封墓洞时,陆晶清撮起一捧新掘的黄土撒向坟头,庐隐在她身后用悲沉的语调吟诵着“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两墓并排,两碑并列。石评梅墓碑的形状,和高君宇墓类似,一座四角白玉剑碑,上刻: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女教员石评梅先生之墓。墓碑下方正中,用篆书刻着四个大字:“春风青冢”。 是的,她本是春风一样的才女,却早早地死于心碎引起的病魔,莫非这就是天意的残忍?陶然亭畔的高君宇墓旁又多了一座坟。“高石之墓”并列相互陪伴,年年月月,向人们诉说着这对恋人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始终没有忘记战友高君宇;没有忘记高君宇忠他之托的那段友情。原来,高君宇还曾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婚姻的“红娘”。那是1925年1月,高君宇和周恩来相识在中共四大上,两人的才华互相被仰慕和吸引。周恩来当时刚从法国回来,他一直暗恋着才学超人的邓颖超,但没有表白,就托当年一同返京的时,把一封求爱信交给了在天津下车的邓颖超。当他们正处在通讯恋爱中的时候,没想到两个月以后,接到高君宇突然病故的消息,邓颖超毅然到达北京,出席了高君宇的追悼会。

上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邓颖超又数次来到陶然亭 “高石之墓”,凭吊好友。1956年,周恩来在审查北京市城市规划总图时,对陶然亭的“高石之墓”作了指示:“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并讲述了高君宇当年的革命事迹。十年浩劫,“高石之墓”难逃厄运,碑被推倒,墓被掀开,高石之恋,也遭到非议和鞭打。1973年,重病的周恩来得知高石墓遭毁,嘱托邓颖超妥善照管。在邓颖超的关照下,高君宇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陈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石评梅的遗骨另作安置。开棺时,那两枚象牙戒指已不见了踪迹。不过,在石评梅的随葬物中人们发现了一支石评梅常用的美制雪佛尔牌钢笔和五枚她绘画时用的评梅印章。

1982年邓颖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和石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缅怀之思,至今犹存。”1984年,经过修建,“高石之墓”又重新屹立在陶然亭畔,在许多青年人的心目中,它们永远是纯洁爱情的象征。

【八】

石评梅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一生写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在她初恋上当受骗后的痛苦日子里,石评梅开始懂得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她定痛思痛之后,以梅为志,在好朋友的劝慰下从阴影中逐渐走了出来,毅然拿起了她喜爱的笔,和文字结缘,在寂寞中把笔触向了社会和自己的心灵,十分坚强的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早在她考上高师求学期间,她就结识了文学爱好者陆晶清、庐隐等人,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好友庐隐是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庐隐系笔名,她的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庐隐长石评梅四岁,其父也是举人。她长相平平,自称“丑小鸭”;但为人豪放、热情,有才气,与冰心齐名。她与冰心、林徽因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好友陆晶清,又名陆秀珍,出生于云南昆明,白族人,同样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学,陆晶清亲切地称她为梅姐,她称陆晶清为“小鹿”。 因为三人身世相近、情趣相投,她们很快成为挚友,形同姐妹。是文学搭桥,帮她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先后在《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等报刊发表文章,石评梅还与陆晶清参与了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石评梅的笔名是漱雪、冰华、心珠、梦黛等。

石评梅的文学创作,始于诗歌而丰盛于散文,后来又尝试写小说。在她短暂的7年文学创作生涯里,她敢于直面人生和社会。有评论家这样说:她的作品同她的人生一样,前期稚嫩纯真,中期悲怆凄切,后期昂扬明朗,无论揭社会之短,呼妇女之不平,或述心志之追求,歌英雄之伟烈,都是情真意切,坦露直白,令人共鸣。石评梅的作品文笔优美,意境隽永,情感凄切而见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她的诗是她心路跋涉曲折而艰难的记录。1921年她发表第一首诗《夜行》,到1928年她生命结束前夕的最后一首诗《我告诉你母亲》,在60多首诗作中,都有她追求光明、渴望进步的前行脚步声,能够听到涌动于她那心胸里的如流如涛的丰富情感。

1922年,石评梅在读大三的时候,用两夜的时间写了六幕新式话剧剧本《这是谁之罪》,除了在校排练演出,还在《晨报副刊》上连载。这是石评梅初创的也是她唯一写的剧本。剧本用简约紧凑的情节,揭露封建礼教和男女婚姻遭遇的桎梏,剧情触动了人们的思想,引起较强反响。她还写出了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和散文《心之波》等。此后,石评梅又相继写出了《我是有福的人》、《婧君》、《再读〈兰生弟的日记〉》、《寄到狱里去——给萍弟》、《缄情寄向黄泉》、《狂风暴雨之夜》、《秋的赞礼》、《浅浅的伤痕》等散文和诗歌。她在《寄到狱里去——给萍弟》和《缄情寄向黄泉》两篇散文中,再次寄托自己的苦闷的思想,表白了自己的心志,称牢狱是励志潜修默会的书房,鼓励萍弟忍受苦痛,刻苦历练,造成一个改革精进的青年英雄!

1928年是评梅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是她文学创作的终结之时。在她生命的最后9个月里,她以自己娴熟的笔触和比较开阔的视野,写下了不少的散文、小说和诗篇。其中《我们的哀思》、《花神殿的一夜》、《战壕》、《社戏》和《恐怖》等,集中反映了军阀混战和社会的黑暗,以及民众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苦痛和不幸遭遇。其小说有《噩梦中的扮演》、《原谅我这是偶然》、《毒蛇》、《忏悔》、《惠娟的一封信》、《偶然来临的贵妇人》、《晚宴》和《林楠的日记》等。这几篇小说几乎都是写女性的,是通过女性生活、女性的遭遇和女性的情感变化,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女性在黑暗社会、封建礼教桎梏下的命运,用艺术的形象告诉人们,女性要得到彻底的解放,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告别悲惨的命运,就必须推翻旧世界,打碎旧制度。从中我们看到了石评梅争女权、救妇女、求解放的妇女观和教育观和崇高闪光的思想。

《林楠的日记》是石评梅最后一篇作品。综观她的创作历程,其实只有短短的7年。然这7年,她不仅肩负着读书和教育工作的重任,还承载着失恋和恋人高君宇烈火般的追求至最后逝去的悲伤,在这样的痛楚环境中,她没有被击倒,她用自己的心智和笔将思想的火花迸溅出来,通过文学释放坚强和执着的心灵,是文学给了她生命的力源,是梅花给了她顶风冒雪的坚毅。她的散文、小说、诗歌或其他的文学形式,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石评梅的《红鬃马》、《匹马嘶风录》和《涛语》等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世之作,值得品读。

测算一下,石评梅以平均每年写10万字的创作量在书写她的心神,在寂寞中书写是一种勇敢, 这7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她经历的人生风雨飘雪中透亮,这是多么不容易成果,这是她钟爱文学的心血展示,见证了一代才女的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筑起了一座文学丰碑。

【九】

听完朋友和公园人员的详细讲解,我不禁被高君宇和石评梅深爱的故事感动,仰望墓碑,思绪万千,泪水竟然也止不住地流淌,感叹这人世间爱的步履怎么会是这样的艰难,本应该得到的为何没有得到,为什么爱的天平是这样的不公平?同时,我也深深地惋惜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离世太早,他们的爱来得实在太迟了,虽然只是最后时刻的几句表白,但却是胜似一生的真情,这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无疑也有教育。

未能牵手走进人生爱的长河,死后日月相伴,四季永恒,庆幸他们得以相聚在这风光旖旎的陶然亭畔。日出日落,终身相伴,也许不再有丝毫的悲伤与遗憾。一对墓碑,记录着伟大神圣的爱情!历史成就了他们千古,一对情侣,生前并未牵手,死后却终同眠。又将成为千古流唱的现代经典爱情故事,这大概也是上天的安排。

我们默默地向墓碑走去,手捧二束鲜花放在了高石的墓前,祈祷他们的灵魂从此在天国相依相伴,相爱永远.!啊!美丽的陶然亭公园,风在传说,鸟在朗诵,花在飘香,树在防晒……人们用各种方式,向他们献上最美的鲜花朵,陶然亭畔记载着一个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传颂着一对近代青年的美丽爱情故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沁香一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精华: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自古才女多磨难,古往今来均如此。
文章声情并茂,用翔实的史料,感人肺腑的语言,
讲述了民国才女石评梅坎坷曲折而不同凡响的一生。

文章评论共[5]个
美泉-评论

不同时代,人的命运总是不同的。是那个时代,制造了才女的悲剧。读完这样的文章,我泪眼婆娑,情不能禁……欣赏佳作,问好作者朋友!at:2014年01月17日 上午11:08

郑佳仪-评论

啊,欣赏,周末愉快,朋友at:2014年01月17日 晚上10:39

月下的清辉-评论

石评梅啊,我也喜欢。记得上学的时候,还专门利用午休时间去书店特意去买她的诗集呢。对她和高君宇的爱情感受了多少年。at:2014年01月17日 晚上11:30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4年01月18日 晚上11:15

婉柳-评论

拜读此文,感受颇深。at:2014年01月20日 早上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