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的不断攀升,恐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敏感的话题。
去了一回香港,对物价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在香港因为房价、米价、蔬菜、猪肉价……,所有的物价高悬,就是一个月赚一万港币,日子照样紧巴巴。别说买房,就是租个政府造的廉租屋,也是很勉强。物价,在香港同样是寻常人家最关心的话题。
其实无论什么地方的物价,上涨,是不可逆转的一种经济规律。问题在于政府应该怎样去遏制过度上扬的物价?怎样让物价的上涨保持一种合理的,老百姓承受力允许前提下的节奏与频率?
当然,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老百姓的愤青言论,讨论物价问题,需要客观态度与尊重历史。
不妨来看看物价究竟上扬了多少?举几个常见的例子:猪肉,40年前大致是7、8毛钱一斤;当年的公共汽车最低票价是5分钱;一支普通冰棍也是5分钱;北京至银川的普通硬座特快,票价24元。记得定居苏州是82年。胡同口有个大饼油条店,大饼是5分钱。
最近小区门口新添了一个烘大饼的摊子,昨天打听了一下,一只大饼一元。现在上海的猪肉大约是16—18元,没有空调的公交最低票价1元,现在的冷饮最便宜的大约0.8—1元。北京到银川的硬座,很久没有坐过了,却刚刚从上海去过银川,了解过坐火车的票价。普通硬卧特快票价400元左右。
很显然,在40年时间里,价格上涨了大约20——25倍!可我们还有一个指数必须同时讨论,那就是收入指数。80年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工资收入是56元。开句玩笑:够买1120个大饼,大约70斤猪肉,可以吃1120——1500支冰棍,坐1120次公交车,从北京至银川,可以打个往返票,还能剩下8元钱。现在新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在上海应该不会低于1500——2000元吧?是当年工资的30左右倍!拿去买一块钱一只的大饼,大约是1500只。还有上面提到的那些物品消费都和当年基本持平。
这样说,是不是说物价等于没涨?当然不是。谁要这样去理解就白痴了。物价肯定是涨了,涨的倍数大约是20——30倍,这是客观事实。不过,你要是用当年搭乘牛车的出行成本,来同现在搭乘飞机的出行对比,肯定是远不止这些倍数的。那会计算出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差距!
真正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物价上扬了二三十倍,工资也涨了二三十倍,分明持平大家却都在大叫出不敷入,大叫钱不够用?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如今有大量的基本开支费用,在当初是不存在,或者大大超过当初了。
比如,当时是计划供应:普通市民一个月只有半斤到1斤肉票发给你,油最多半斤吧?你现在一个月吃多少肉,炒菜用多少油?那时候,哪家有个收音机、或者黑白9吋电视机,已经是上等水平的家庭,家里能用几度电?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空调、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又会用多少电费?那年代,平均要几百户有个电话,现在家家电话,人人手机。当初大约10户人家才有3辆自行车,现在上海有超过70%的人家备有家用轿车……
正是这些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必须消费指数的提高,让人们感受到钱不够花了。今天的2000元工资,用起来绝对不会比当年的56元宽裕!
很多时候发牢骚容易,解决问题则很难!成也人多,败也人多!中国人实在太多,像一个如此人口众多的大国,无论哪个党,哪个派来治理,一样的难上加难!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