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幅水仙的习作,拍的都是案头那一盆。只是试着用不同镜头,又站在不同方位拍摄了几幅,发现差别甚大。
站在事物的不同方位,拍摄出来的同一景物,会有很大区别,甚至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大凡稍稍懂得摄影的朋友,都不会只是站在一个固定的方位,用同一个视角来拍摄画面。每每是会左右移动几次,采用不同方位的视角来寻找一处最好的站立场所,这样选择出来的立场,多半可以获得较为成功的作品。
当然,也未必就是最好的画面,因为每一个拍摄者的审美观点,也是有很大差别的,选择的立场也就不一定真是那个最佳的场所,又岂必可以获得最佳的画面?
还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哪怕可以寻得一个最好的方位,你可以观赏到的还是只有事物的一个很小的面,并不能看到事物的完整性。
其实,这是和人类的眼睛有关的。在所有动物中,哺乳类动物的视夹角是最小了,而其中人类又是此类动物中排位倒数的,只有47度左右。像鸟类,因为眼睛生长在头部两侧,视夹角就要大许多了。
只是视夹角再大,可以直接看到的事物,也还是一个面。这个面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最能够代表这个事物?总还是未知数,只有在不同方位多拍摄下几幅,做一番比较后才会知道。所以大凡有些经验的摄影爱好者,总是会通过几个不同方位,多几个视角来构图,最后从中选择一幅佳品。
若是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站立场所必是最理想,最正确,拍摄到的作品必是整个景物中最美的那一面,恐怕自以为是了。还是需要左右多走上几步,多选择几处立场。甚至应该不厌其烦地绕着想拍摄的内容,多走上几圈,包括去看看事物的反面,用这种方式去不断纠正自己的拍摄立场,不断修改自己的视角,才会真正得到上乘之作。
摄影是如此,那么我们面对生活的场景又该怎样?你真的以为自己每一次看到的事物,都是它最真实,最完整的那一面吗?是不是也需要检查一下自己所站的位置,也就是立场,究竟是不是最合理、最理想的角度?是不是换需要围绕着那个物体多走上几圈,反反复复地对事物做更加精细的考察,然后再去做出一个结论呢?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