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是20世纪的人按照胡适“八不主义”的标准创造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给胡适同志高度评价。敢于打破这种格律的人肯定不是学中文的人。为什么?因为在一个领域里熏陶多年的人,他带的枷锁太沉重,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他想到的旧东西特别多,所以有时候创新跟无知有一点关系,或者少知一点,知道的东西少一点。
——《国文国史三十年①》(中华书局2011年11月北京第1版)
前面已经谈到胡适在提倡白话文的起因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胡适本身就很喜欢写古诗,这一点在当时留学美国的同学里也是众所周知的,并且胡适的诗名肯定也有一定的影响。不然在那次游湖以后,任叔永写的诗也不会拿着去给胡适看,让他提意见。胡适看了以后,就给任叔永写了一封信,说他的诗写得并不好,既用了现代的字,也用了古代的字,这些古代的字大家都不认识,所以说这首诗不好。于是大家就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激烈地论争,胡适为了加强自己的观点,为了证明白话文为“活”的文字,就大肆翻阅了古今所有的诗词典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凡是那些能让人记住的名句,都是一些白话的文字。这样就更加坚定了胡适提倡白话文的决心。
胡适说自己的提倡白话文是一种偶然,但是,如果胡适不是精通古诗,如果他不是去大量阅读古代诗歌的话,我想绝对不会认为任叔永的那首古诗里有“死”的文字。只有在对古诗了如指掌的情况下,胡适才能发现那些古诗里的“死的文字”,才能发现只有“活的文字”才是千古传诵的名言佳句。
所以说胡适对白话文的创造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准备的,是在他对古代文学熟悉到了很高的程度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它的弊端,然后才能提出创新。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模仿与创新》,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创新,首先得熟练掌握好那个领域的东西,先有一个模仿的过程,然后才能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就拿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梁羽生来说吧,他是一个武侠迷,平时多了很多的武侠小说,他所看的那些武侠小说都是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比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白羽的《十二金钱镖》、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等等,梁羽生都是烂熟于心。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澳门举行一场武术比赛,引起媒体瞩目。梁羽生所在的那个报社,香港的《新晚报》,有一个主编叫罗孚,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报纸的发行量,就找到梁羽生,说你根据这个比武的新闻写一部武侠小说。由于梁羽生平时很爱看武侠小说,也爱谈论武侠,罗孚是知道的,所以就怂恿梁羽生来写武侠小说。梁羽生立即就答应了,因为他对那些武侠小说早已烂熟于胸,自己写一篇应该不在话下。说写梁羽生就开始写,马上在罗孚跟他谈话没几天,梁羽生的武侠c女作《龙虎斗京华》就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梁羽生本命叫做陈文统,因为他很崇拜“旧派”武侠小说名家白羽,就取了一个笔名叫梁羽生,意思就是让“白羽复生”。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很粗糙,当然模仿“旧派”武侠小说的痕迹也很重,直到他创作出《七剑下天山》以后,才开始自成一派,独具一格,成为一代新派武侠大宗师。
所以说,你要想在那个领域有所创新,首先一定要熟悉精通那个领域,先要对其进行模仿,然后才能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然,如果你对那个领域一无所知,是个门外汉,你就不可能掌握那个领域的技能,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孔庆东说胡适提倡白话文,是因为胡适不是学中文的,所以他对“旧的东西”知道的很少,这样他才能去创新。我也不知道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学中文的教授怎么会有如此荒唐的逻辑思维,懂的人,知道得多的人不能创新,相反不懂的人,知道得很少的人才能创新,这是什么思想?他说这些狗屁不通的胡话,也许他根本就不懂胡适,也许他懂得胡适但是为了某种目的故意矮化胡适,不然,他就不会说出这些浑话来。
在梁羽生之后,紧跟着他的有一个新派武侠小说大家金庸,他看见自己的同事兼好朋友陈文统开始写武侠小说,在别人的怂恿下,不觉手痒,也加入到了武侠小说写作的队伍里了。金庸平时也是很爱读“旧派”武侠小说的,他最早就读过顾明道的《荒江女侠》。他平时也常常跟陈文统一起谈武论侠,这是报社里众所周知的,由于梁羽生的一举成功,很多报纸都跟他约稿,他写不赢,就怂恿金庸也出山写武侠。金庸后来居上,及至写出了《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武侠经典以后,把武侠小说推向了一个至高的顶峰,同时金庸也成为了一个执新派武侠牛耳的泰山北斗。金庸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也是因为他阅读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吸收了前辈武侠名家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朱贞木等的精华之后,然后结合新文艺的笔法,才创造出了如此绚丽多姿的武侠小说经典。
孔庆东也是研究金庸的一个学者,他在谈到金庸的成就的时候,却说金庸是在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之后才能有所创新,才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来。我们来看看孔庆东是怎么说的,他在一篇文章《奇幻要立足中国文化》里写到:“读了金庸的小说就知道,这是三十年代以前的人写不出来的,这一定是受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教育,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哲学、心理学之后的人,受了"五四"运动影响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也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无限江山?孔庆东谈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9月第1版)
孔庆东说金庸的创新就是因为金庸有基础,知道的东西多,而说胡适的创新就是因为胡适无知,知道得少。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明显,孔庆东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问题,他喜欢的人,就无限褒扬,大抬轿子;不喜欢的人,就无情打击,成心矮化。作为一个学者,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去研究学问,他要么是不学无术,要么就是心术不正。
四大名捕
2014年元月9日
于汉水河畔 书林隐处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