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某些人认为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而且“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一语出自《史记?卷121?儒林列传》,术音述,术士,即述士;述士即儒士)的事件。
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关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秦始皇的做法在当时没有错。
秦国统一天下,首先要有牢固的政治基础,政治与文化是一对矛盾体,文化必须服务于政治,反过来,文化也可能影响政治。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因为当时的文化氛围不利于他建立专制的政治制度,他才开了杀戒。秦的统一过程当中,各国军事和行政渐渐被儒家等主流文化所渗透,导致战争机器的发展被文化束缚,对于嬴政来说,儒学作为旧道的代表,大儒们的作为无疑会对大秦带来危险,他害怕国家和军队的软化。
2、秦始皇的做法是否禁锢了思想,毁灭了文化,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全面。
秦始皇没有焚尽天下书,其一,官藏之书没有烧,其二,对“百家语”的理解有偏颇:朱彝尊在《曝书亭集?秦始皇论》中甚至认为李斯的本意是烧诸子之书,但如果只烧诸子书不烧《诗》、《书》,则诸子“邪说”有所附会,所以不得不连同《诗》、《书》一并烧毁。朱熹在他的文章当中谈了到: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其三,虽然秦始皇颁布了“焚书令”,但要真正做到将书烧尽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但是秦始皇的做法却在客观上起到了禁锢了思想,毁灭文化的作用。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造成对文化的破坏。秦始皇如果只为禁止书生谤议,“以古非今者,族”,这一条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大规模焚毁书籍。焚书坑儒的目的在于打击复活的旧贵族政治思想,强化思想统治。但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深远:一是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使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最后落了个“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唐?章碣诗《焚书坑》)的结局。
3、秦始皇的做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手段残忍,但是,他合乎历史发展的需要。“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一次统一思想的运动。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因此,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务,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因此遭到儒家的强烈反对,秦始皇决定在思想领域维持统一,于是对儒家门生及文化的打击是坚决的。
4、秦始皇的做法,不应该受到道德方面的指责。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从感情上来说,我也觉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对当时的儒生们的确是太过残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缓和的一些方法。不过如果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最好从该事件产生的效果来评价,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标准。那么焚书坑儒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呢?我认为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
-全文完-
▷ 进入xaddlm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