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确对中医非常有意见,说过很多批评中医的话。关于这个问题,整个20世纪当中人们一直纠结着,一直分成两派。直到毛主[xi]时代,提出一个中西医结合。所以中药很多都做成了中成药,不再拿回家去熬,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传统的中药拿回家去熬,特别苦。你要是没喝过中药,你就看不懂《雷雨》那场喝药的戏。周朴园逼着繁漪喝药,让周萍给她跪下劝,才喝下去了,最后说太苦了。你要没喝过中药,那种味道你体味不出来,她说的是人生太苦了。
——《国文国史三十年①》(中华书局2011年11月北京第1版)
鲁迅的父亲曾经被一个庸医给治死了,所以鲁迅先生对中医颇有微词。他在《呐喊》的自序以及一篇文章《父亲的病》里曾经描述过那个庸医治病的情形,他说那个中医给他的父亲所开的药方里,要“蟋蟀一对”,并且这对蟋蟀还要是“原配的”,意思就是说是要“即本在一窠中者”。其实这是很多江湖郎中惯用的伎俩,他们对于比较棘手,没有把握看好的病,不说自己看不好,因为说了看不好就会降低自己的身价,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你去找一些稀奇古怪的“药物”,这些“药物”一般都是很难找到或者是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你找不到“药引”,所以就治不好病,不是我的医术不行。记得好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里有一句戏文,就是一个庸医给梁山伯治病,要你去找一个“药物”,这个药物就是“蛤蟆的毛”,你想想,蛤蟆是不会长毛的,你这个“药引”是办不到的,所以梁山伯的病是治不好的。病没有治好,医生的面子也保住了。这就是很多江湖郎中的“武功秘籍”。很显然鲁迅父亲也是遇到了一个江湖庸医,所以就一命呜呼了。俗话说“一个老鼠搞坏一锅羹”,那些江湖庸医硬是把中医的名声给搞坏了。所以就有很多人反对中医,包括鲁迅,他在文章里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看了鲁迅文章的人,都认为鲁迅是反对中医的,包括研究鲁迅的学者孔庆东教授也这么认为,他说“鲁迅的确对中医非常有意见”。其实,鲁迅虽然在文章里说了一些批评中医的话,但是他自己却很相信中医中药的,因为他曾经给女作家萧红买过“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治疗妇科病的著名的中成药,萧红患了妇科病,鲁迅就给她买了几盒“乌鸡白凤丸”给她吃,结果效果很好。既然鲁迅反对中医,那他为什么还给他的朋友买中成药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后来经过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的“考证”,说鲁迅并不是反对中医,而是反对中医里的“害群之马”,就是那些招摇撞骗的江湖庸医。
孔庆东一谈到中医,好像自己很在行一样,他说到了毛主[xi]时代,提出了一个中西结合,所以中药就做成了中成药。我看他这是狗屁不通!毛时代只是提出了中西结合的方针政策,其实中西结合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提出来并实践出了很高的成就,近代著名医学家张锡纯很早就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并且写成了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书最早开始把西医的药物纳入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之下来进行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孔庆东还说自从毛时代提出了中西医结合之后,那些中药就被制成了中成药,不需要再熬了。说这些话说明孔庆东根本就不懂中医中药,他完全是在胡说八道,其实中成药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膏、丹、丸、散等各种剂型,现在还有颗粒、胶囊、口服液等剂型。所以中成药在古代就有了,并不是孔庆东所说的是在毛时代提出中西结合以后才出现的。
孔庆东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充内行,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他总认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很喜欢说“受过严格的训练的人,就可以打通各种领域”,他受过北大中文系的博士学历的训练,按说他应该是“打通”了的吧,那他为什么尽说些“不三不四”的外行话?
四大名捕
2014年元月6日
于汉水河畔 书林隐处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