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文当拜沈先生江南忆雪

发表于-2014年01月06日 清晨7:47评论-4条

先生原名沈岳焕,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凤凰县人。祖母刘氏苗族,母亲黄素英土家族,祖父沈宏富却是汉族。咋爱先生的身上流淌着湘西汉、苗、土家,三个民族的血液。

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先生病逝于北京。

从作品到理论,先生逐渐在他的后期完成了湘西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先生用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先生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中篇小说《边城》是先生的代表作,寄寓着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他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此回湘西之行,得以在先生的故乡凭吊先生的故居与墓地,也算是了却了我多年从文的一个愿望。

我最早了解到先生,是78年,就是先生病逝北京的前十年。那时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我则是有幸在恢复高考后走进大学校门的一名学子。我学的是文,很自然的在老师的口中初次得以了解先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读先生的文章。

虽然是学的中文,在中国现代作家里,我很崇拜的人却并不多。因为那时,我更加喜欢阅读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总以为现代作家的作品里,少了些可以发人深省的内容。但是,有两个人是例外的,一个是鲁迅。他是我极为崇拜的文字大师,尤其是他那如刀似剑的犀利笔锋,一直成为我效仿的楷模。这也是我的随笔每每会刺痛许多世俗之人的缘故吧?另外的一位,就是先生沈从文。喜欢先生那种如歌如述的笔调,喜欢先生文章中古朴而又敦厚的风采,尤其欣赏先生笔下那如梦如诗的湘西风土人情。

那时,我已经从先生的文章里走进了湘西。当然,叫我对湖南对湘西情有独钟的还有另外的原因,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此回到了先生的故乡,在先生简朴的故居,在先生那似乎很冷落的墓地上,我却读到了一种也许只有湘西人才具备的神韵。墓地是藏在山里,浓郁的树荫很好的隐蔽了它的所在,在一片山崖下,先生落叶归根。山中草木丛生,泉水淙淙,带着一种清幽,也有一种冷峻。就像先生的文字,如诗如歌、如泣如诉。

在先生的墓前,我怀着一种崇敬;在先生的故居里,我怀着一种仰慕。我可以做的,就是在这很特别的地方选购先生的大作。于是,我在先生的墓地选购了《边城》,在先生的故居,选购了一本《沈从文选集》,并分别盖上了印章,作为对先生永久的纪念。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通过先生的文章,让我们对沈从文先生有了个比较大概的了解。爱慕先生的文章,钦佩先生的人品,进而喜欢先生生前、身后的一切美好事物,这也算是作为文人的一种特别的偏好吧!

文章评论共[4]个
文清-评论

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问候醇绵依旧。含笑送出这份问候:朋友冬安!at:2014年01月06日 下午3:57

江南忆雪-回复谢谢 at:2014年01月06日 下午4:39

荒村一叟-评论

拜读佳作,问朋友好。at:2014年01月06日 晚上7:08

江南忆雪-回复谢谢 at:2014年01月06日 晚上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