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盛夏,北方正是酷暑难耐之时,而黄山却正是避署纳凉的最佳季节。
黄山,作为《我的中国心》中一个永远无法让人忘怀的音乐符号,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伴随着悠扬而令人神往的歌声早已传遍四方,走向世界,也让许多中国人和外籍华裔后人记住了这座世上最美丽、最神奇的山。
也许是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吧,一场不期而遇的小雨把美丽的黄山洗练的更加楚楚动人、娇艳欲滴。从山下汤口仰望清翠扑面、白云缭绕的黄山,庆幸自己来的正是时候,觉得可以尽情的享受这无边的美景了。
旅行大巴在满山的松林、竹林掩映下的盘山公路上盘旋上升,眼中处处都是人间最美丽的景致,峭立的山峰,峰顶的白云,云中的奇松,松下的藤萝,藤萝缠绕的古寺、别墅、温泉宾馆一一在眼前闪过。慈恩寺这座黄山上最大的古寺为进入黄山的第一个景点,寺前有一石碑,上刻着联合国授予黄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和文字。在此稍作游览后,我们便乘慈恩寺索道往黄山更高处进发。
陶醉在这世间最美山水之中的我们,随着缆车不断的上升、前行,窗外的群山、层峦、奇松、翠竹以及索道上下一个个悬浮于空中的缆车却突然一下子全都消失在一片浓雾之中了,我们象飘浮于茫茫大海中一叶孤舟中的幸运者,心里不禁有些担起心来。好不容易钻出浓雾,到达玉屏楼索道站,走出站口,依然是满天满山密密的云雾,让人不辨西东,迷失了方向,只好随着成群结队的游人沿着天梯般的石级缓缓攀登前行,而迎面从雾海中走下来的游人,却正象从神话世界的天宫中下凡而来的仙子和仙女。
梦幻般的玉屏峰已近在眼前,却也毫无例外地被淹没在一片浓雾之中了,只能在影影绰绰的朦胧中似乎还能看到些悬崖绝壁的样子,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至此地所说的“左天都,右莲花”、“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的两座奇峰、险峰却早已迷失在了茫茫雾海之中了。玉屏峰下,玉屏楼宾馆前,特别是在那棵天下闻名的迎客松前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他们都在争相一睹这天下第一松的芳颜风姿,并争相与她拍照留念。
迎客松因建国初期人民大会堂建成之时,安徽省选送的一幅黄山迎客松铁画,受到了毛主[xi]、周总理的喜爱,并经常在此铁松画下会见外宾,而名誉天下,成为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笑迎天下宾客朋友的象征,她的一枝一叶都寄托着太多的民族情感和神圣责任。上世纪七十年代,迎客松曾被厚厚的大雪压折了一枝,经专家多方抢救无效,经最高层同意和专家论证现仍原状保存在树上,虽已干枯无叶,却更显得铁骨铮铮,傲然苍劲。后来,天都峰景区曾不幸发生了一场山火,把天都峰上的千年古树烧去了不少,当时的周总理曾专门打电话急切地询问迎客松的情况,所幸迎客松安然无恙。
眼前的迎客松依旧傲然挺立在玉屏峰右侧的绝壁之下,沐浴在浓浓的雾霭之中,虽没有背后天都奇峰绝壁的烘托映衬,依然不失其作为国松,作为国家、民族尊严象征的昂然气势和卓然气魄,依然伸出铜干铁枝般的有力臂膀笑迎天下客人。
正因为人们极度喜爱迎客松的缘故,所以在此取景拍照留念成为每一个游客的必然选择,成为每一个游客圆梦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想找一个最佳角度留下自己与迎客松的合影。正面取景人太多,侧面取景地也挤满了手拿摄像机和相机的人,闪光灯一直不停地闪烁,排着队等候照相的人心急如焚,想多出几秒的时间拿姿势也会引来一批批责备和不满的目光,但人们一直是在笑逐颜开中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把自己与迎客松永远定格在这世上最美丽、最伟大的地方。
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迎客松,黄山会是个什么样子,国人面前又会如何交待。
从满满的人群中挤出,从刻着“岱宗逊色”题词的海狮峰边送客松下离开云遮雾绕的玉屏峰,我们沿着层层天梯继续向天海向北海进发。惊险、刺激时时伴随着我们,有时我们走在悬崖边的栈道上,有时爬行于依山开凿的悬梯上,有时穿行于古人用一钎一锤凿通的山峰隧洞中,远处山崖上的奇松、怪石无一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扑朔迷离,令人遗憾的是有些风景消失在了茫茫的雾海之中,不得相见了。好在有导游的提醒,我们才知道站在某些地方可以远观黄山最美丽的奇景,但这次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们来到一个叫达观亭的石亭前,导游告诉我们,从这里可以远观对面仙桃峰顶上的飞来石,那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取景之地,这天外飞来的巨石成了《石头记》中的“顽石”——贾宝玉的象征,也成了《红楼梦》的象征。可是,无论我们如何用尽眼力,也无法透过漫天的大雾去远观这飞来石奇景了,
百步云梯、苹果峰、一线天、鳌鱼峰、鳌鱼洞、仙人下棋、仙人晒靴、“大块文章”、光明顶……一个个不同凡响的景点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真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信息量太大,亟需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好好储存、梳理一下。终于,我们在暮色苍茫之时到达了邓小平、江泽民两位共和国的领袖人物曾经下榻过的北海宾馆。
北海宾馆是一座四角飞檐三层庞大的仿古建筑,许多著名的政界人士,特别是一些书画家大家如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人常云游黄山,写生作画,留下了不少墨宝,在二楼餐厅正面画壁上就有江泽民登黄山时的行书题词:“黄山乃天下奇山,余心向往久之,终未能如愿。辛巳四月廿五,始得成行。先登后山,再攀前峰,一览妙绝风光。见杜鹃红艳,溪水清澈,奇松异石,和风丽日,山峦起伏,峭壁峥嵘,云变雾幻,豁然开朗,此黄山之大观也。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河山之秀美,特书七绝登黄山偶感一首以记之:遥望天都倚奇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江山万里红。”堪称诗赋佳作,写尽了黄山的美景与魅力。论文章可与《徐霞客游记》比肩,论诗词可与当代任何一个古诗作者争先。二楼大厅拐角处有现场作画与雕刻玉石印章的,其中一鹤发童颜、长髯飘逸的画家,以画黄山奇松谋生,竟然是来自故乡曲阜,同行的画家方民兄与之相聊甚欢,几成最好朋友。宾馆外面,雾气迷漫,对面看不见人,只好回房休息,待天明早起看黄山日出。虽然开着空调,吹着热风,但被满山的云雾打湿的被子,直到早上醒来时,才被自己的身体烘干,可见北方人在江南长期生存也的确不易。
早上五点半起床时,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早起看日出的人们都穿着房间里早已预备好的红、黄、绿各色雨衣,有点失望地向宾馆对面奇松满山的清凉台和狮子峰攀登,也有极度失望而往回折返的。
清凉台是观看黄山日出的最佳地点,但在此时此刻,我们只能静静地欣赏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的座座奇峰和奇峰上下的奇松怪石了。有的松生石畔,傲然挺立,记的好象是在《人民画报》和年画上见到过的;有的一枝平展,如张开双臂迎接远方的客人;有的成双成对,枝枝相通,如难分难舍的苦恋情人;有的苍劲有力,虬枝勃发,如壮心不已的百岁老翁。苍松下,岩石上,厚厚的红叶铺地,成就一幅人间佳景。猴子观海,是清凉台上的奇观,此时已淹没在雾海之中,只能偶尔一现。雨渐渐停了,雾气依然非常严重。已经到了太阳出来的时候了,但天空依然暗淡,许多人已准备撤离。
向狮子峰顶进发,但前方的指示牌上写着“前方因道路整修,暂不开放,请谅解,谢谢支持。”,只好在狮子峰下猴子观海景点的小山头上等待日出。早在夜里就已在此峰顶安营扎寨的远方游客,也从睡梦中醒来,着急地望着东边的天空,一筹莫展。狮子峰下没有狮子,此时却有一群野生猴子张牙舞爪,大声喊叫着冲了出来,公猴领先,母猴抱着幼小的猴子小心地跟着后边,原来是在抢夺游客丢弃和来不及收走的饼干、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吓得女游客们纷纷逃避,尖叫声不亚于公猴的叫声。
就在此时,头顶上红云闪闪,渐渐地在远方的红晕中间露出一轮白色的亮晶晶的东西——太阳出来了。昏暗的天空,暗红的天空,像是日全食的景色一般,太阳终于冲破茫茫云雾出现在我们面前了。乌云毕竟遮不住太阳,是金子总会发亮的。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所有的期盼,在最让人失望的时候终于实现了。
人们沸腾了。
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和幸福。在长炮短枪般的摄像机、照相机按动快门的欢快声里,有个女孩子,也许是一个大学生,也许是个女诗人或者是歌唱家,兴奋地唱起了:“太阳公公,月亮妹妹,嗨嗨,一年又一年。”
一阵阵云雾掠过,太阳又暂时远去了。但不一会功夫,太阳又从雾海中透出,白的刺眼的太阳上方却出现了一个比白色大三倍的红色太阳,过了不久这红色太阳又幻化成了一轮稍小一点的白色太阳。天上同时出现两个太阳,虽然是由阳光折射而成,但毕竟这样的奇景是第一次看到,况且是在黄山顶上看到的呢。此意义又有所不同。
走下狮子峰、猴子观海、清凉台,再看满山的松树,却听到满山的雨声。感觉天上并没有下雨,为何有哗哗的雨声呢?正在纳闷时,无意中看到石阶两旁松树的松针上结满了亮亮的雨滴,如同一粒粒晶莹璀灿的宝石。满山的浓雾,满树的雨滴,前赴后继,时时补充,不能承受之重的雨滴纷纷坠落,在坠落途中,积小成多,越积越多,形成黄山上的松雨奇观,满山的松树又经历了一场雨水的洗礼,这也许是黄山奇松生长的无土无依的悬崖峭壁上的终极原因之所在吧。
在峭立的群峰之间飘来飘去的云丝雾缕,把整座黄山化成了人间最美的一道大写意的古典水墨巨画,最令人惊叹的是那座耸立于笔架峰下如一支倒插的蜡烛,一支毛笔的奇峰——笔峰。远望此峰,孤石兀立,高达百米以上,巍峨挺拔于阵阵松涛之中,峰顶有一百年奇松,如盛开的花蕊。松下有一奇石,如一书生在此酣睡,所以又叫梦笔生花。“天然一管生花笔,写尽奇峰入画图”,路旁巨石上镶刻在玻璃橱窗内的“梦笔生花”照片及说明文字让人回味,让人赞叹。
吃罢早饭,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向始信峰进发。一路上依然是雾气迷茫,远处群立的山峰依然处在朦胧模糊状态,如张大千笔下的泼墨山水,而近处满眼却是百年、千年以上的奇松,有双松并立、同根相连的连理松,有盘根错节、裸露在外的龙爪松,有枝叶浓密、形状奇特的黑虎松,有枝干垂笤,如同琴弦的竖琴松;有生在崖壁、伸出双手迎接客人的小迎客松,等等,不一而足。
“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时方知”,传说这是一古人曾持怀疑态度来游黄山,来此见如梦如幻之画境,始信黄山之奇妙,于是写下了这段有趣的文字,现在被刻在始信峰下的松木指示牌上。始信峰非常陡峭,登峰路线几乎直立,而且极其狭窄,只能人挨人前后相接鱼贯而上,所以这里是单行线,不能原路返回。峰顶又一分为二,中间有一道宽三四米、深达一百多米的峡谷深涧,是黄山险峻绝佳处,所幸两峰之间有一石桥相连,人称“仙人桥”,对岸桥边有一古松,崖壁间有“接引松”红色篆字,也许是指这棵古松像好客的黄山人一样接引游客过去游览胜境。峰顶之上只能容五六人站立,拍照留念也要极其小心,但有松木状钢筋水泥护栏,以防游客掉入深渊。站在这里,远观石笋峰、仙女峰、仙人峰、上升峰、十八罗汉朝南海诸峰全都飘浮在朦朦胧胧的雾海之上,人间仙境莫过于此,而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客也过足了当一回神仙的瘾了,有点飘飘然起来。
在黄山雾海中行走的两天,好象是在中国古代水墨山水巨画中穿行的两天,又似在神话仙境中度过的两天,直到从白鹅岭索道站从空中一千七百米处回到山下,回到人间,心里还一直深浸在这种幸福、满足的回味之中。
黄山这座黄帝曾在此炼丹的地方,曾被称为黑多黟山的地方,曾被李白等天才诗人景仰称颂的地方,的确是一个世上最美丽、最奇特、最难以识破其真面目的地方,无论是雨霜雾海,还是晴空万里,她都会以其与从不同的身姿向人们绽放其灿烂无比的容颜芳姿。在雾海茫茫中行走黄山,虽没有完全看清她的“庐山真面目”,但这也正是黄山真正的魅力之所在。
“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黄”,古人之言,言犹在耳,是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的。不知何时,再去黄山一游。
-全文完-
▷ 进入青青杨柳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