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里,在离城十五公里的一个小镇。村子的东头有两棵硕大的枫树,村子中间是一进五重的老宅子,门楼题字:状元第,门口有一水塘,因为泉水流溢,于是水至清。
状元里确实出人才,从清朝出第一个状元到现在,已经出了一大批学子,儒商,他们为状元里带来了荣光,同时也为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了资金。状元第的最近的一次修葺是在一九九八年,用了五十多万,这些钱是在外的学子,儒商提供的。
状元里几次差点毁于政治运动,由于当地人巧妙的周旋,才幸免于难。当时有人建议把这里当作反面教材,这样才没有被毁坏,就像当时四川大地主刘文彩的收租院一样,这个也说明状元里人的智慧。
状元里出人才,有人归于这里的风水,其实不然。它是状元里耕读文化的影响的结果。状元里最高峰,人口达到二千人,在外的人口有一大半,因此土改的时候,状元里没有一个地主,在外的人多是一些小工商户,在家务农的也拥有田地,自己耕作,没有雇工,没有佃户,因此也就没有地主。
状元里的农民世代读书,他们的子弟从来小就从父辈那里学习识字,读书,状元里的文化普及率很高。就是文革时期,状元里的孩子多能够坚持读书,恢复高考制度的那一年,状元里就有二十三个人考上大学。
状元里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耕读文化是状元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这么讲,离开耕读文化来讨论状元里文化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想象的。
状元里现存古村落的建筑都非常简朴天然,几乎全是由素木蛮石、粉壁青砖构筑,然而它们富于野趣,着眼于自然美,取于自然,却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人工美、艺术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耕读生活早期作为文人的一种理想,起源于隐逸,是儒家"退则独善其身"和道家"复归返自然"的人格结构,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着很高的道德价值,意味着高尚、超脱,是古代士人们这个知识阶层陶情冶性的寄托。特别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方面,似带有更浓厚的浪漫色彩。
古时候工商业者由于地位低下,心高气傲的士子们无法屈身迎合,便躬耕畎亩阡陌之间,过着逍遥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种几亩薄田,养花植草,畅游山水,吟诗题赋、抒发性情。其实,"耕"似乎只是象征性的,士子们亲自躬耕是极少的,他们只不过是寄情山水,在青山秀水间吟诗题赋、修身养性罢了。这样的耕读生活说穿了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耕读生活。但是状元里的耕读生活是实在的。
在状元里《陈氏宗谱》有训:凡吾族子弟,为士者须笃志苦学,以求仕进;为农者须勤耕贸迁,以成家业,即甚贫乏者,亦宜清白自守,切不可习为下流,玷坏家声……"陈氏宗谱中记载的这种耕读社会传统,迄今仍盛传不衰。
状元里的陈氏后裔不仅秉承先人的耕读传统,而且有极强的环保意识。
状元里的二棵古书保存至今,就是一个见证。状元里的人从来不毁林,他们有种树养花的好习惯,现在参观状元里的古宅院,里边就有一些古盆景,年头大概有百年之久。
就在原来种田使用化肥农药的时候,状元里的陈氏后裔们也尽量不用,因此现在,在状元里附近的沟、塘,水田里,鱼虾成群,不像其他地方,水里无鱼,岸上无树。
我经常讲,要给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状元里的陈氏族人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那座古宅院不仅是一个标本,而且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全文完-
▷ 进入xaddlm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