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越中名胜之大禹陵真源

发表于-2013年12月26日 早上8:49评论-3条

“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大禹陵,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市区仅3公里,相传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周围群山环抱,奇峰林立,青翠欲滴,若耶清流潺潺东去,是真正的山清水秀之地,使大禹陵更显凝重而壮观。郁郁葱葱的会稽山旁的黄色殿宇,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先祖,由他们所开创的基业,传承的精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成为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瞻仰祭奠他们,缅怀他们的伟大功绩,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德,激励民族的炎黄子孙继往开来,弘扬民族精神,是具有非凡的意义。

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占地达40多亩,景区由禹陵、禹庙、禹祠三大部分组成。禹陵面临禹池,前有石构牌坊,过百米甬道,有“大禹陵”碑亭,字体敦厚隽永,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楷书并勒石,豪放而雄浑,有顶天立地之气概。漆以朱红,耀眼夺目。碑前的两棵百年盘槐,夏天碧绿葱茏,冬则虬枝如铁。禹庙在禹陵的东北面,坐北朝南,是一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南朝梁初,历代屡建屡毁。现在看到的大殿建筑系1934年重建,其他部分大多是清代重建,保留明代建筑规模和清代建筑风格。禹祠是夏王朝第六代君王少康封其庶子无余赴此守护大禹陵时创建,是定居在禹陵的姒姓宗族祭祀、供奉大禹的宗祠。禹祠内陈列着《大禹治水》、《稽功封赏》砖雕,大禹塑像等,众多的遗迹照片和《姒氏世谱》及记载历代祭禹情况的《祀禹录》。

其中轴线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建筑依山势而逐渐升高。大殿为重檐歇山造,巍然耸立,殿背龙吻鸱尾直刺云天,背面“地平天成”四字为清康熙题跋。殿内有大禹塑像高5.8米,殿前左右两庑分设东汉太守马臻、明代知府汤绍恩治水功绩展览,雍容大度,光彩照人。像前楹柱上书“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的对联。大殿之东小丘上有“窆石”,石上有汉唐以来的众多铭文。

经历各个朝代的整修扩建,大禹陵至今已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会稽山麓茂密的树林,沿陵道进入即可见一片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依山而立,气势非凡,显示出一派帝王陵园所特有的气概。抬眼即见牌坊上“大禹陵”三个苍劲大字,道边亭柱上及牌坊门楼到处都可见历代的名人题词,石刻墨迹似乎还散发着悠悠的沉思。走在青石板铺就的神道,两旁陈列着12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便到达“大禹陵”碑亭,两旁翠柏葱郁,着由整块石头雕塑的熊、野猪、三足鳖、九尾狐、应龙等石刻神兽形态各异的分列神道两侧,守卫着陵园,也迎来送往着拜偈的游客。

大禹陵就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夏禹是上古时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绍兴还是大禹那时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至今还有一些遗迹可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如此类的传说故事至今还激励着人们,历朝各代的子民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大禹庙、禹祠、牌坊,众多的雕塑、碑帖颂扬了大禹精神及其丰功伟绩。大禹陵已成为历代皇帝或委派的大臣瞻仰祭拜的重要场所。陵区内所有设立的宗庙殿宇都围绕着大禹的功绩,后人为了纪念大禹而留下宝贵的物质遗迹,整个景区俨然是一座庞大的纪念馆,透着远古的幽思,无不为大禹的精神所感染。

进入陵园,午门前有岣嵝亭,高近4米,刻77字,内容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字体奇古,碑文传为夏禹治水时所刻 。庙东侧有石亭,中设略呈圆锥状的石一块。石高2米,顶端有圆孔,传为禹下葬时所用。石上刻有古隶,又有宋元题刻。庙周群山逶迤,苍翠绕合,庙宇高瓦飞檐,红墙四围,气象庄严。

走在陵园的每个地方随处都可见为纪念大禹而设立的各种石刻画像,其庄严宏伟不得不对大禹肃然起敬,为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而敬仰。大禹在绍兴的治水经过大致的展示在游客眼前。禹庙是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大禹的庙宇,据说始建于禹的儿子启。整个庙宇顺山势而逐步升高,房舍高低错落有致,雄伟而壮观,预示着民众对大禹的敬仰。殿宇内的斗拱,梁柱上的绘画质朴而自然,构图精细,人物场景清晰,从照壁,拜厅,大殿依次进入,映入眼帘的都是大禹在各阶段的事迹,大致可了解治水的艰难历程。

大禹治水是一项创举,原来以堵治水的方式无法解决水患,更加助长了洪水的毁坏力,使生命财产蒙受更大的损失,大禹遍察民情,结合地理特点,观察洪水走向,制定了以改堵为疏的方法,终于治水成功,解决了历年来的水患难题。“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神州大地遍布了大禹治水的足迹,“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安葬在会稽山麓,就是现在的大禹陵。经过数千年的修缮整补,现在的陵园更加恢弘雄壮,一派庄严肃穆,帝王及历代名人的题词颂扬更是使景区具有了文化的底蕴。

沿着蜿蜒的山道逐级登山,周围树木葱郁,浓密的森林覆盖整个山体,抬眼望去山顶大禹的铜像屹立于山巅,镇守着一方的平安。在走近铜像边缘,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为这位伟人的历史功绩感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大禹铜像高21米,手持木梠,脚踏巨舟,雄伟的身躯屹立在石帆山顶,一幅躬身劳作的形象。铜像坐南朝北,深邃的目光俯视着中华大地,还象当年那样巡视着这片热土,心系民众的疾苦。站在山顶,极目眺望,群山连绵,绿浪翻腾,山下陵园景区殿宇房舍依山错落有序,碧绿的河水环绕,更显澄明清澈,极尽幽思之感。

大禹陵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五及公历4月20日都有民间团体的祭祀活动,每5年进行一次大型的公祭,届时各界要人以极为隆重的方式来缅怀这位伟大的帝王,民族的英雄。禹陵广场是举行祭祀典礼活动的场所,广场中央矗立着钟亭和鼓亭,钟敲12下代表12亿中华炎黄子孙,鼓打56下代表56个民族,九鼎台的浮雕墙记录了大禹生平的一些事迹经过,浮雕墙上摆放着九只大鼎,代表九州,显示国家统一,政令统一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出处就于此矣。

公祭典礼盛况空前,鼓乐齐鸣,祭祀人员穿着古服,神情庄重的进行着祭祀的礼节,表达对大禹的由衷敬仰。“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是康熙帝1689年祭大禹时所题,由沙孟海题写。“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五。”为乾隆1751年下江南祭大禹时所写,诸如此类无不表达缅怀大禹的万世功绩,这些墨迹已成为永久的纪念,对世代子孙最大的鞭策,激励着华夏子孙不忘先祖为我们创立的美好江山,把他们的无私忘我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致力于山河的治理,恢复自然环境,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的家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真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悲秋道人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文章十分详尽地介绍了名胜之地大禹的陵园。读来让人脑海留下深刻印象。
但文章段落编排有些紊乱,用词也不够贴切,需要多多打磨。比如:“在走近铜像边缘,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为这位伟人的历史功绩感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其中的“一股”、“为……感到……力量”等的使用都还值得推敲。

文章评论共[3]个
罗军琳-评论

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大禹陵,真个领略了(:046)at:2013年12月26日 上午10:02

真源-回复谢谢阅读,也真该去拜偈的。 at:2013年12月26日 上午10:10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让清风带去我的祝福,祝朋友冬安!at:2013年12月26日 晚上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