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读着伟人1933年夏写的这首词,让我想起故乡的关山。伟人词里的关山,指的并不是特定的关山,而是指群山,是瑞金城北的大柏山,当年金戈铁马,挥斥方遒,凯旋而归,真是英雄成就、志满意得的回忆,豪杰人生尽显矣。我眼里看到的关山,是名副其实的关山,从六盘山到关山再到南面的小陇山构成的陇山山系,把我们这个西北小县紧紧地围起来,就像母亲的摇篮一样,故乡就是这个摇篮里安睡的孩子。从远古到而今,虽然外面的世界已经繁华如梦,可故乡还是沉睡如昨,二牛抬扛的嗓音,依然在田间哟喊;高亢的信天游,还在山头上绕了又绕;秦声与秦韵,依然在乡村上空盘旋。处在关山的怀抱里的故乡,就如同一个世外的桃源——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那是一个美好的夏日,我要看望小姨去走亲戚。爬上高高的阳窝山,当流着汗喘着气站在山顶之上时,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再向东南方向望去,关山山脉从北向南一路绵延,层层山峦,一山放过一山拦,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而每一层浪花的近处是浅绿色的,而愈远愈蓝,能想象到最后延伸到与大海相接处的那种海天一色。陇山就是古诗词当中塞上与塞下的分界点,几千年来塞上塞下风景异,中间寄托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多少思妇的闺怨之词!
走在盛夏的田野里,这里是一片片即将收割的麦子,那边是散发着清悠香气的葱笼苜蓿,再那边是金黄金黄的油菜地,层层梯田里总是有着无限令人陶醉的丰收,一切都在显现着长久的梦一般的田园生活。这样的生活从远古而来,从祖先游牧归田就有了,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至此就有了,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了,或者有更加久远的年代。
故乡就在山里头,包围在层层的山中间。从家里出来,不是上东山,就是上南山,或者北山和西山,因为地都分布在东山南山上,乡亲们就是地里刨食吃的。很小的时候,老人们就劝我们好好读书,说读书人都是坐着吃的,庄稼人都是刨着吃的。我对这个“刨”字感觉到非常新奇,到后来跟着大人去地里挖洋芋,我才明白刨的真正意思。每一个乡亲就是一个在地里刨食的人。他们春天把希望种进地里,把种子洒在地里,也把全部的汗水滴在土地上。土地是爹,土地是妈,让她长啥就长啥,在那些风调雨顺的年景里,一个个庄稼就像一棵棵站立的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到了收成的日子里,乡亲们就把土地剖开,从中拿出那像珍珠一样的果实,用深深的窖藏起来,以备冬天那丰足的口粮。就如同此时也正在忙碌的松鼠一样,把那些坚硬的果子全部收藏到自己的洞里,等到大雪封山的时候,便把那些食物从土里“剖”出来,尽情地享受着冬天的宁静、生活的宁静和岁月的宁静。
山就是家,山就是乡,山就是永远不变的归宿。八十年代,国家为了让老乡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动员了我们村的十户人家,将他们搬到了河西走廊西端一个遥远的地方,据说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田地都是平整的,所有的田地里都能灌上水,用拖拉机干活。可是让这些老乡们感觉最要命的是没有山,没有山的地方,他们就如同没有了根,没有了脉,没有了多少代人维系的源。最后他们十家人当中回来的就有九家。听回来的人说,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我们这样的山,没有我村口那两条交织的小河,也没有我们这样冒着炊烟的村庄。还是回来吧,回来了,那边没有这一切,这边都有。尽管日子是苦些,钱是少些,但不缺亲情,不缺故乡,没有了乡愁。后来工作了,我亲身去了一趟他们搬迁的那个地方,沃野千里,一整块接一整块的玉米地,把那里装扮成一个接着一个的绿洲,一幅无比美好的田园画。可当初乡亲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去,这中间到底寄托着怎样一种绵绵愁思,也许少年那时的我们,一心想着走出大山的我们,怎么也不会理解!
文章写到这里,我看到了几张照片,是同事去南方照的村庄,那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那清悠悠的水,那漂亮的白房子,那临河而居的人家,显得那么美,那可真美啊!我知道,那是鲁迅的故乡,是茅盾的故乡,是所有江南人的村庄。后来仔细地想,那些村庄其实在他们眼里,与我眼里的这些村庄是一样的,村庄是他们几千年来源源不断的血脉,是中国文化的根。
前段时间,一个叫城镇化的会议在首都召开了,领袖在会上讲,新型的城镇化,要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一句话,一下子,点燃了全中国人心中最深处的一份情丝。农村的人穷怕了,真的很向往城里人的生活,他们希望能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那是对满足物质生活的向往!可真进了城市,当生活条件改善以后,或者说稍有改善的时候,便又无限怀念乡村里的生活情景。乡里乡亲,乡里的一切,这是几千年来人们心头的挂牵,这是无数代人心中的纠结,多少年多少代的游子们,不管以怎么样的方式走出去,又以怎样的方式走回来,心中的感受是一样的!也许正如领袖说的一样,留住乡愁的城镇化才是真正的城镇化!他可真的好厉害啊,厉害就是厉害在知道农民真正需要什么,也许从他心里,可能真得感谢他的七年插队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他很简单地就知道了中国的农民要什么!
走在故乡的羊肠小道上,走着这样的路,我已经走出去了二十四五年。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他们通过考学,通过当兵,通过招工,更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出去打工走出了大山。他们不同于祖辈,祖辈们走个县城就是见世面,上个省城就是大世界;而新一代的他们走南闯北,东奔西突,从深圳到苏浙,由新疆到内蒙,哪里有活就出现在哪里,哪里能糊口就在那里干,天地再大可他们有脚,因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他们走得好远好远,走过的地方好多好多。三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天回到故乡,我细细地向父亲问起当年出门打工的那些人,那些当兵的人,甚至那些招工去当工人的人,他们都回来了,都修了一院砖瓦房,都安安稳稳地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奔走了多少年,他们老了,跑不动了,也干不动了,就回来了。现在都是他们的儿子们孩子们都出去了,比他们走得更远,去的地方更多。也许还有另一种原因,就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无奈,可以用他们没有本事来概括;但话说回来,凭着七尺男儿,哪里又混不了一口饭吃,可他们大都回来了,回来就安稳了,也许他们说的安稳,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安稳的心!
十几年来,我的心头始终闪耀着一句话,就是走出大山的路,这样的路既是指那一条条家乡通往山外的路,也包括我走过的所有的路,还有我的伙伴他们走过的那些路,每一条路上都是荆棘遍野,甚至鲜血淋漓,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从走出来的那条路上走回去。最令我痛惜的是,童年里最要好的那个同伴,后来就在下煤矿时给压掉了,就埋在了村子对面高高的山岗上。前年我又去姥爷姥姥的坟头看了看,二十多年过去了,那里荒草凄凄,他们经历过怎样的苦与难,现在只有我们几个知道;再过多少年,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再过多少年,就没有人知道了,但对他们来说,对许多故乡的人来说,最有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就是入土为安!
从那个地方走出来,再次爬到山顶上的时候,西风吹,千岭雪,严冬至,九天寒。举目向西望,层峦叠嶂,万户炊烟。再向东望,要塞巍峨,群峰如浪,层林展翠,关山阵阵苍!
20131224
-全文完-
▷ 进入关山长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