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起床的时候,是早上六点钟的样子,距导游要求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此时的天已经开始亮起来了。看着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心头不由得变得沉重起来,今天是我们单位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一阶段的最后一项活动-----参观毛泽东和刘少奇同志故居。
在从长沙开往宁乡的路上,雨一直下个不停。难得有机会去参观两个革命伟人的故居,瞻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却遇上了一个坏天气,大家的心情都有些郁闷。汽车到了湖南宁乡花明楼的时候,导游小姐介绍说,到了花明楼,就距刘少奇主[xi]的故居不远了,天气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刘少奇同志的故里位于湖南宁乡县花明楼镇,据说,明朝的时候,这里有一座楼,开始不叫这个名字,后来有一书生,取“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义,便改名为:“花明楼”。后来此楼毁于战火,至今无存,便有“花明楼无楼”之说。
刘少奇故居始建于1871年,坐东朝西,共有房屋21间半,前临碧水,背倚青山,左有参天古树,右为村民农舍。整座故居结构自然,洁净朴素,是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农家四合院。1898年11月24日,少奇同志在这里诞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刘少奇铜像广场庄严肃穆、视野开阔,四周青松、翠柏环抱,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广场中央,刘少奇同志铜像巍然矗立。铜像加底座高7·1米,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寓意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其二,少奇同志享年71岁,寓意他光辉伟大的一生。
我们参观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了刘少奇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的实物和图片:刘少奇青年时候阅读的哲学书籍、安源煤矿时用过的安全帽、以及最著名的《论共[chan*]党员的修养》讲稿等。纪念馆采用专题与生平相结合的方法,大手笔地反映刘少奇同志生平事迹,体现刘少奇同志在缔造新中国、发展和巩固中国共[chan*]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雏形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和主要贡献。
刘少奇同志幼年出身于富裕家庭,青年时代却抛弃了旧时代家庭的桎梏,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凭着他那坚定的革命信念,一直在处境最危险,战斗最激烈的白区做地下工作;革命胜利后,他又用他那渊博的知识和坦荡的胸怀赢得了众多革命党人的尊敬和爱戴,就连毛主[xi]也说过:“三天不讲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更难能可贵的是,刘少奇同志敢于坚持真理,以一个真正的共[chan*]党员的襟怀,以对革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大胆地提出了在农村实行“三自一包”的政策,遭到了别有用心的林彪、“四人帮”反党反革命集团的迫害。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好在历史是人民来写的。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改革开放再一次证明刘少奇同志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他那真正的共[chan*]党员的不怕打击、不怕报复、敢于仗义执言、勇于追求真理的伟大品格,才是我们新时期共[chan*]党人永远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离开了刘少奇同志的故里,我们带着对他的怀念和崇敬,又奔赴另一个革命圣地------韶山。汽车里的音响开始播放我们自己购买的刘少奇的生平事迹和歌唱毛主[xi]的歌曲。听着多年前熟悉的乐章,向往着即将见到的毛主[xi]的故居,我们的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我们段的许多退休的老党员们随着音乐,跟着节拍,自发地唱了起来,我们也随声附和。《北京的金山上》、《浏阳河》、《南泥湾》……,这些只有在我学生时代才听过的歌,今天听到我们段的老党员们的发自肺腑、发自内心深处的歌声,我感到今天真是不不虚此行。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我们向着我梦中到过几回的地方,向着养育了近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亲手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共[chan*]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xi]的故乡韶山奔去。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4-7 20:45:0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东海渔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