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众多的古典园林中,艺圃则不太为人所知,基于其所处的位置(在城西北的吴趋坊内的文衙弄,偏离于闹市的街道)及园林面积比较小(全园占地不到4000平米),相比于其它园林在建筑上也无太大的特别之处,而且地处僻静,汽车也无法进入,只能步行穿巷而入,自然就门庭冷落了。相对于别的园林的热闹鼎沸,人流如潮,艺圃确实清静许多,有一种“独处幽静而不争”的感觉,此僻静之所正好是附近居民以及喜欢静谧之人的游乐所在,成为苏州园林中难得的休闲之场所。
艺圃的前身是明代嘉靖时期袁祖庚所建的醉颖堂,是他退隐官场后在苏州择地建造的宅园,当时悬挂的匾额是“城市山林”,自此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他谢世后,此园为苏州文人文震孟所得,并重加修葺,易名“药圃”。文去世后不久,又为名士姜所得,修葺后改名“颐圃”。现在的“艺圃”之名是姜之子姜实节所改,自此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游客所看到的是经过多次修葺复原,按照明代园林的园艺特色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建筑布局、风格而基本不变。
艺圃虽小,可作为具有明代园林艺术的建筑特色,保持了原有的风格,还是可以置身于众多园林中而独树一帜。全园所给你带来的是清新幽静,少了城市的喧哗,行走于亭台水榭之间,穿梭在假山石洞之中,绿树成荫,花草漫布,风过处,水波微漾,清香扑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极具田野山林之趣,徘徊于此,不觉心漪荡漾,流连而往返矣。
走进艺圃,高高的粉墙阻隔了外面的世界,围墙壁上满是碧绿的爬山虎,枝蔓交叉织成了绿色的墙壁,长长的过道碎石铺道,两旁枝滕蔓挂,粗壮的根从墙脚的石缝里伸出,向上攀援,枝叶相互交叉成网,各色小花肆意的开放,在绿叶的映衬下分外的夺人眼目,阳光在摇曳的枝叶间如线般透入,在满是青苔的墙根随意的晃动,给古朴的过道增添了灵动。
园内建筑格局与一般的园林也无多大的不同,艺圃正因为是占地面积的局限,在布局的风格上必然会比较紧凑,从亭台楼阁设置、假山石径的走向、绿水围绕的走廊,非常的简洁明了,给人有移步换景、随走随新之感,说其是“袖珍园林”当不虚也。当你入园始,穿过圆洞门,走过小石桥,穿堂入室,临水折柳,静谧处但闻鸟鸣,绿丛中可见花开,无需多长时间,已遍览园中诸景。
全园以水为主体,水面集中,池岸低平,各类建筑景点均以此而展开,在临水绝壁与水曲幽院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开朗坦荡,恬淡别致。池北多以建筑为主,亦有曲廊围绕贯通,植有各色花草树木,在视觉上起到开阔而不失古板,室内精致的摆设,并挂有一些书名人书画条幅,古趣盎然。
延光阁水榭是园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七襄公时期,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水榭。其名取自阮籍的“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此阁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高大宽敞,门户重迭,两侧厢房,亦临水布置。东边“旸谷书堂”,西边“思敬居”,与水榭连成一片。南部架空凌于水面,顶面为卷棚顶,南边临水均以明窗即“和合窗”设置,北部落地长窗开向庭院,朱漆的窗棂门楣,雕花的漏窗设计,摆设都以古旧的四方桌,配以靠椅。若临窗靠水品茶听曲,窗下池水清悠,对面山林野卉,绝壁危岩倒影水中,假山石径曲折迂回,池中亭台绿树映现,一阵清风吹来,水面泛起涟漪,池边垂柳轻扬,远眺近望,入目皆是绿意黯然,若是天空中飘过一朵白云,在倒影的池水中悠然的消失,也许在心中可持续良久。
延光阁北博雅堂为园中主要厅堂,在其南端有小院,设湖石花坛,临水池处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简易的摆设,或临窗而依,或随意小坐,面朝一池碧水,池中鱼欢悠然,亭榭倒影微漾,山岩隔水相望,无意间不觉时光流逝,终不知日影西斜暮色将至矣。
池南的山林景区是园内各观赏点的视觉中心,恰似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在你的眼前,与中部的水景区形成一幽一畅,一密一疏,一高耸一低平的相应对比关系。在水池的两侧可分别通过圆洞门,走过石板桥而进入山林区域,数条登山石径或延危石盘折而上,或入怪洞隐遁而去。当你走入其间,可见山石嶙峋,树木葱郁,涧水深深潜流而出,藤蔓悠悠攀壁而上,隐隐可闻鸟鸣在耳,徐徐可见清泉流淌。身在其中,仿佛置身于原始的山林,绝壁夹峙,犹如深邃的峡谷,涓涓的泉水更觉清幽无比。此处景点在设计构筑上别具匠心,以其独特的造园手法把山林筑造的如此别致,每一处都反映了在叠石、植树配合周边环境的相互映衬的处理上恰到好处,疏密结合,高低有致,在光线的明暗间给人予幽深的空间。山上的六角亭名为“朝爽”,置于主山峰之后,透过树林隐约露出亭顶,加深了空间的距离感,反衬出前景的高耸。从西边的圆洞门进入,跨过流水的山涧,走过石桥,沿石径盘旋其间,由东侧而出,名为“渡香”的石板桥小巧亲切,连接东则池岸。此处对石桥的处理不设石栏,粗糙的石板几乎贴近水面,由于不加修饰的处理,更接近于自然的质朴。
响月廊在池西,为沟通南北景区而设,在廊斜对园东是畅谷书堂。“响月”之名有寓意,当时是明亡清初,园主是明朝遗老,难免对明朝的怀旧,对清朝的抵触。畅谷为日出前隐伏之处,向月则月尚未出,日月相加即是“明”,当时对东西二处的命名是园主人对大明王朝的怀恋。“响”假借“向”则是掩人耳目而已,可见园内建筑之命名其中蕴藏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响月廊紧靠池边,有怪石突出在池水中,可跨过栏杆面朝池水坐在石上休憩,微风拂面,清凉之极。
池水之东是乳鱼亭,为四角亭,井字形天花,隐约可见早期的彩绘痕迹。柱间下部砌半墙,上部设鹅颈椅,三面临水,突出于池中,其名由“观乳鱼而罢钓”,具有为人鱼相乐之意。此亭东临曲廊,造型舒缓优美,亭内有一方石至于台面,似有云系纹理,此亭为明代遗物,是园内的主要古迹。亭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西则有芹庐小院,均以圆洞门与其它景点相隔而又相连。院内小池与大池相通,圆洞门的反复应用,无意间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在有限的空间拓展了对景点的深远,这在其它园林中所少见。
走过曲廊进入假山内侧有一小水池名为“浴鸥池”,池之周边点辍石峰,种植花木,茂盛的树木间点点小花镶嵌蔓草丛中。萦回多姿的浴鸥池,又被二座精致的小桥分割,桥下池水流淌,显得更为灵动异常。此池南有低矮的湖石花坛,上植树木多种,池南植有翠竹掩去墙壁。小院西是一组“品”字型的建筑群,北为“香草居”,南是“南斋”,中间是湖石花坛小径,还是设圆洞门与小院相通,两厅之西凸出的小室取名“鹤柴轩”。园内的各处景点取名均有出处,同样也是对古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题名的字体极具书法艺术,一笔一划均见功力,边走边赏,美从中来。
“一池碧水,几叶荷花,三代前贤松柏寒;满园春色,盈亭皓月,数朝遗韵芝兰馨”。“艺圃溯流风,旧屿青瑶留胜迹;敬亭传韵事,故家乔木仰名贤”。此二副挂于“博雅堂”前的楹联是对艺圃的最恰到的概括。清新自然,幽静雅致,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见真情,灵动的感觉,肆意的畅开在方寸天地之间。也许这样的园林正是我们想要的,离开繁华,艺圃是最适合居住休闲的园林。
-全文完-
▷ 进入真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