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候居天风神威

发表于-2013年12月17日 早上8:47评论-4条

候居,是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后的今天产生的新兴词汇,词面意思是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迁徙居住的人。

候居,就是人们生活条件提高后,有了一部分充足的资金,可以在南方和北方各购置一套房屋,随着季节的变化迁居。北方天气冷的时候飞往南方,南方天气热的时候,再飞回北方。这里说的飞,不是人本身能飞行,而是乘坐交通工具——飞机,不断来回飞行。

另外,还有一种候居,就是天气非常冷时居住在温暖的地方,天气非常热的时候居住在凉爽的地方,在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手持一张名山大川的风景图,揣上自己的工资卡,带着爱人或与朋友结伴,游历三山五岳、南海北疆,每到一个地方,绝不像一般的游客走马观花地随导游匆匆忙忙玩个三五七天,而是在村屯或山寨租赁一座小屋或一间旅店、宾馆的居室,暂时定居下来,拿着相机一天天详细认真地游览起来。有时在一个地方一住就是两三个月或者半年以上,一个地方游玩兴致渐淡后,又徙居到另一个风景区。就这样迁徙往返地随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家兄似乎也有候居的想法,于是,在久居昆明后,秋天回来办事,听说楼房价格便宜,就买下了七十多平方的两居室,既不装修,也不出租,只简单地把水暖电源处理一下,把钥匙扔给我,自己买了张机票飞回了昆明。

家兄之所以有这种举动,我想,与他在外打拼二十多年艰辛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在打拼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现今年龄一天比一天大了,就有厌世和淡化世俗的心理,把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丢给了身强体壮的弟弟管理,也加入到候居的行列中来了。

家兄的候居方式,和我上边提到的候居方式还不一样。他以寒温带的东北和暖温带的云南为两个基点,首先在天气热的时候北归,穿行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及各大著名景点。天气冷的时候,就南迁,畅游在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及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苍山洱海之中。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他到海边接受海风的洗礼或西游青藏高原、茫茫戈壁及新疆广阔浩渺的茫茫草原。

不仅遍游风光秀美的景区,家兄还拜访名寺古刹,曾在少林寺与释永信主持挑灯夜谈,也与武当山掌门游玄德道长探讨人生道教经理。

他的这种候居方式,就像神话传说中的世外高人一样闲云野鹤般地生活,不分季节和天气,随着温度和心情调节自己的去向和居住点。

这种候居,在不久的将来,伴着候居的升温,将和大多数候居者一样,渐渐被人们所接收。候居,是未来社会旅游的必然,有发展眼光的地方,已经开始起步,在适当的季节,以合理的价格,向外分长期和短期地租赁居民房屋或是宾馆酒楼的房间,以赢得不同游客——特别是候居游客的心理。

未来的旅游走向,将使这种候居的旅游方式与团体旅游、季节旅游、节假日旅游并存。

我身边有候居心理的人不仅家兄一个,还有很多。

记得,在一次同学聚会中,都已过知天命年龄的我们,谈起不久的老年生活时,大家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中一种就是候鸟一样随着季节变幻,在不同的风景名胜地游览、居住。

我们已经约好,退休后三五家组合一个小团体,坐火车或飞机到最南方——三亚也好、景洪也行,从这里开始,先沿着国境线名胜景区从南向东、再向北游览,然后按着地理阶梯状,从第三阶梯向第二、第一阶梯游览。如果寿命允许,一定不落下任何一个曾经在地理书上学过的有自己特色或特产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在游历中欣赏各处美景,还要按着各自的特长,把沿途的景色用文字、图片、色彩等记录下来,更要尝遍祖国的名吃。到一个地方,就在一个地方暂时居住下来,把居住地的美景、美食用文字、图片、色彩详尽细致地记录下来。

现在想来,到那时候,我们一定是一群闲云野鹤,嘶鸣在青山绿水、舞蹈在名胜古迹,把世间尔虞我诈、争名夺利等繁琐的纷争抛在脑后,将欢声笑语、心无旁骛的意境相聚在谈笑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天风神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儿那么缠绵点评:

候居,是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后的今天产生的新兴词汇,词面意思是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迁徙居住的人。 我在海南也见到过许多这类的老人,他们飞来飞去,尽享生活乐趣,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条件允许,您退休后选择这样的生活,一定十分惬意。

夜雨不朦胧点评:

总有人说,待到老去,老到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咀嚼回忆度日。
然而人的一生,不是所有的记忆,都是美好、值得回味的。
也许待你回首过往的时候,会发觉,有些人、有些事,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甚至会觉得是一种无奈与悲哀,就像是一张洁净的白纸上,被泼染了墨迹。

文章评论共[4]个
夜雨不朦胧-评论

(:046)问好先生!at:2013年12月17日 早上9:00

天风神威-回复问好编辑,谢谢你的赏识和推荐! at:2013年12月17日 下午3:50

文清-评论

愿一个问候带给你一个新的心情,愿一个祝福带给你一个新的起点。祝一天好心情!at:2013年12月17日 上午11:08

天风神威-回复谢谢文清! at:2013年12月17日 下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