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是一种非常规的新型传播模式,是一个中性词,可如今一提到炒作,一方面,大部分人都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大家都喜欢关注炒作的新闻话题,生怕错过了头条新闻。媒体喜欢炒作来曝光艺人隐私,博得更多收视率,商场喜欢炒作,吸引更多顾客。街头商贩喜欢炒作,赢得更多的利润。我认为就炒作本身来说,无好坏之分,就看它被用在哪里。
一打开娱乐新闻,我们就被黄姓艺人家庭失和,婚姻告急;李姓艺人被怀疑胸部整容;张姓艺人与梁姓艺人合作电影时擦出爱的火花;林艺人拍摄的保健品被指控……读完通篇,我们撇开新闻的真实性,无疑是为新片或者新作吆喝,要么就是增加艺人的曝光率。甚至出现了一些专业的跟拍记者,与守候在门口的狗仔队们不同,他们直接被通知到哪里谁和谁在"约会"。艺人不惜牺牲自我形象,不择手段的抢头条,让人汗颜,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回看娱乐圈的生存法则,谁曝光率高,谁的片酬,参与商业活动的机会和报酬高。苟姓艺人与某天王传出绯闻后,身价水涨船高,翻了几倍。这不是个别案例,很多艺人都有过类似体验,得过曝光率高的好处,也被绯闻缠身困扰过。
在商战里,“炒作”更是惯用伎俩,几乎每个月都有打折促销的活动,不是商场及周年活动、双十一活动、三八妇女节感恩活动、感恩节促销、春节促销等等,名目繁多,消费者看得头昏眼花,心花怒放,这个让利,那个便宜,其实不够是一种噱头。有些不良商家,在活动前夕悄悄地提价,然后再来一个打折促销,价格基本上同实际要出售的价格相差无几。
除此之外,商场了解消费者喜欢占蝇头小利的思想,会张贴出满两百赠五十返还券等标语吸引消费者。等消费者实际消费后,拿到的赠券上面写着要再次消费满一百以上才可以使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商家下的一个连环套,一个接着一个,很多无辜的消费者就这样盲目消费了一笔又一笔。
街头骗子的炒作技巧更是五花八门。有些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的,比如买卖切糕什么的,人家一般说多少钱一斤,他说多少钱一两,不仔细听,一下子被忽悠过去。只要明着说的都还好,最可怕的是猜硬币等游戏,说赢了拿走钱,输了钱归卖家,看似有赢得可能,实际上都掌握在卖家的手里。卖家把一个硬币放在两个杯子里,然后不断地交换,猜硬币最后落到哪里。卖家用一个装着套子的杯子放硬币,其实两个杯子拿开都看不到硬币。
写到这里,你可能发现生活处处都充满着炒作的痕迹,如果你也有同感,请别急着点头。媒体炒作短期内看,是可以提高人气,但是长期来看,一位艺人一直和负面消息挂钩,他的公众形象也会受损,就好像祥林嫂第一次说儿子没的时候,人们都会投来同情的眼光。如果她一而再再而三拿这个说事,只会增加大众的审美疲劳。商场的炒作促销看似天衣无缝,其实不过是朝三暮四的把戏,消费者大都是理性的,自然也懂得其中的关窍,只是不愿意揭穿罢了。街头骗子的炒作就是利用消费者的占便宜心态,只要消费者们不去贪小便宜,自然也不会吃大亏。
我所期待的炒作是去除个人的私心,弘扬着真善美,用温暖的爱关怀着弱势群体,用正义的法令使天下归心,用合乎道德的规范维持着基本的礼仪规范。今天我读到某店门口有一张公告,里面讲述着一个故事,一位食客吃饭时把包落在店里,后来被店主收起来又还给他。当食客要用些钱去答谢店主,被拒绝了。过了几天,食客买了碗面,留了五百元,请店主用剩余的钱请吃不起饭的穷人。五百元会花完,店主被他感动,决定每天请十碗面给需要的人,传递爱心。虽然这不能排除有炒作的嫌疑,但我多么希望这些温暖人心的事件能多点,这样大同世界也指日可待了吧!
-全文完-
▷ 进入隔水望伊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