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地处川西北,在青藏高原南麓的大山深处,这里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更是闭塞,在中国地图上用高度放大镜来查找也找不出的一个地方。它的地名好像是任何人也无法理解的、让人匪夷所思的三个奇怪的汉字随意拼凑在一起的——“日格达”三个字。从小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以至于到参加工作,每次填写个人信息和履历这三个字都让我觉得别扭。记得在乡上上初中时填写家庭地址时,这三个字还引得不少同学的讥笑,说实话,那时我一度还讨厌那叫“日格达”地名,问我是哪儿人时,我都感觉羞于启齿,曾回到寨子里质问村长为啥不能重新改一个地名,后来从奶奶口中得知这是从藏语音译来的,语意是——阳光普照的地方。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老家别提有多艰苦,由于这里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每次上街一趟要花费一天时间,货物买卖十分不便,全靠人背肩扛。尤其我上学周六回家每次都走到黑、周一天不亮就要出发时,我是怎样的赌咒发誓要逃离这地方,一度还成了我发奋读书的理由。在上高中时,农家孩子住校要从家里背玉米到县粮站卖了玉米,然后转到学校成粮票再买饭票,这时可苦了我父母,每次背粮、晒粮、风粮要耽误几天时间。大山里农家孩子十五六岁都回家务农了,女孩到十七八岁就被找了婆家嫁人了。我家是个特例,方圆几十里只有我作为一个藏家女孩能读书且还能读到十八九岁,以至于还能上大学,除自身努力万幸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家里由于各种原因曾动员我别读书回家务农,特别偏爱我的父亲还一度答应终身大事自己做主,亲自去废弃俩家订的娃娃亲。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还能继续读书,我住校读书一般处于半饱半饥饿状态。每次周末都处于即盼望周六回家吃一个全饱,又害怕周一天不亮就出发的矛盾状态。现在想来我是怎样的熬过那段艰苦岁月的呀!当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我当时的兴奋是那样的难以言表,认为从此逃出了牢笼,从此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从此走出这个叫“日格达”的任何地方那才叫“阳光普照的地方”。走过多少岁月、到过多少地方,如今谁能想到老家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时光荏苒,一别家乡已经25年,儿时的伙伴相见有的鬓发斑白、有的已叫不出乳名,正是“任何的不变就是变化啊”!
在近来,也许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原故,时常回忆起年少时在老家生活的日子...,上学、挖药、放羊、割猪草、和小朋友嬉戏、乃至于被母亲追打着满地跑,现在想来竟变得是那样的甜蜜。少不更事不知愁,每每回忆起往事,和现在喧嚣浮躁的时代相比,那时的日子是让我多么的怀念。
假如有可能,能从头再来一次人生,我愿意还是生在那样地方,那样的家庭........,到上学的年龄还被奶奶追着让栓围裙;追着几个哥哥让带到很远的邻村去看坝坝电影;在没有玻璃窗子和只有几个石头搭着板子当桌椅的学校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或掏鸟窝、或和同学“打架”、或因玩乐而迟到被老师罚站;老师还是那个老师,不通汉语,又不懂当地语言,不知怎样和学生上课而急得面红耳赤,为了上好课学当地语言而引发学生哄堂大笑.......,唉,种种温馨而浪漫的事再也不可能从头来过了。 但老家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作的梦都是儿时甜蜜温馨的梦!
老家偏远却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让人感到静美安然;家庭贫苦但在节俭勤劳父母的精心打理下,几个孩子个个快乐无忧健康成长成为父母的骄傲;老家落后却民俗古朴悠远!每当年节、时节,或歌舞、或舞狮扶灯、或围着杂酒跳锅庄、或全村老幼到“神山”点上烟火,共同祈求平安吉祥。每当这个时候望着缭燎香烟,我总是怀着无限遐想,想着“神仙”、想着山外、想着长大,.......。
利用今年难得的“国庆”长假和老公一起回了一趟老家,老家经过二十多年的沧桑巨变,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模样,党的政策好,利用“村村通”工程公路通到家门口,人人用上了手机、家家安上了热水气等家用电器,百分之八十的村民早已搬迁,丢下了古老民居和一些“残垣断壁”,儿时的玩伴被岁月染白了双颊,秃头的山变得郁郁葱葱,秋霜尽染竟变得万紫千红,“驴友”们举着手中的相机嘴里发出阵阵惊叫。年轻人再也不务农事,到山外“闯天下”了!
老公很是善解人意,再一次到“神山”进行鹙烟祷告。不变的是那珠珠“神树”,尊尊佛塔,袅袅青烟和虔诚的心!愿老家越来越美好,愿老家的人们越来越富足,国家永远昌盛,世界永远和平!
-全文完-
▷ 进入げ清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