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寒音-评论这首诗讲的是主角在恋人逝去后的沉痛与反思,有一明一暗的脉络,明的是主角所在地点的变化(由黄昏的屋外到黑夜的屋内),暗的是主角情绪的起伏。通篇基本是在以物景暗喻人事,缘由已经融化在里头了。第一节以“紫藤花”象征恋人(源于我国一个紫藤花与槐树的爱情传说),主要描写恋人逝去,主角微茫的希望、欢欣、爱情(以残阳照射在湖面上的“眸光”来象征)也跟着逝去。“洁净的湖泊”是恋人(紫藤花)生命的归宿,暗指她即便是死也要守住内心的纯洁,要“出污泥而不染”。其中“茅屋”是中式传统的居家小屋,“破旧的茅屋”暗喻已经破旧不堪的传统伦理文化的氛围。第二节以“枯槐”象征过去的主角,而现在的主角顺着蝴蝶的视角回忆曾经的相恋、结合的经历(以紫藤花“藤蔓”的生长轨迹来象征);紫藤花是缠树而生,不能单独存活的,这样缠缠绵绵的样子,恰似恋人对主角的过分依赖,两人形影不离,几乎没有任何各自单独的空间,实际上正是一对互相监视、互相盯梢的仇人(从第三节可以看出)。这是造成两人感情破裂,恋人殉情的远因,也是大多数“中国式爱情”的现状,其中“依依”两个字也暗示出了这层信息。紫藤花的“花坠”依然暗指恋人,脱尽了“羽毛”(即紫藤花,这里又暗喻“花坠”为翅膀),“擎不起永恒的云霞”中的“云霞”,美艳无比,在这里暗喻幸福。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守不住永恒的幸福,而恋人却不愿长大,依然顽强地执著于对儿童式的天真情谊的,向往童话里王子公主般的纯情(“童话里的恋歌”)。第三节以“红烛”象征爱情,“红烛”被岁月咀嚼殆尽,是在说两人的爱情既然缺乏真正的养料(有成人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承担不安与痛苦,而不是幼稚的孩子气),便只能在生活中反复咀嚼往日的爱情,这样只会让爱情变质变酸,消失得更快,最后是无法掩饰的冷漠。接着以红烛的“凝冷的泪珠”暗喻心已冰冷的恋人,她时常向主角痛诉每个孤独的暗夜,这里用奔波的“钢笔”来暗喻主角,因为男人要养家糊口,得自己的事业,自然不能把像女人一样全心里只有对方,这样,恋人注定是“怨女”,报怨男人冷淡了她,觉得自己孤独无依,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国式妻子喜欢玩“一哭二闹三上吊”。接下来的意思很明显,恋人要不断地确证主角是爱她的,这样她才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便还是天真地、孩童式地要主角画出“最鲜艳的红心”(象征火热的爱情,不言而喻);可是,看清现实的主角早已心灰意冷(肚里只剩一点“黑乎的墨水”),怎么画得出来呢?第四节“狂风”和“雷电”的“震撼”暗喻当今外来文化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冲击,“虚空”一般象征死亡(死亡本来就是一个无尽的虚空),这也里暗指传统伦理文化里的一团死气。主角受外界干扰打断了对往事的回忆,瞬间回到了现实(斯人已去,人死不能复生),回到了“冰冷而无爱的人间”,于是他感到一股虚空在“膨胀”。“实与虚”的“撕咬”既是主角内心沉痛与反思激烈挣扎,也是新旧文化的剧烈冲突。爱情不是静止的水,不可能永久地凝固,它本该是一团火焰,要恋人敢于去承担不安和痛苦。所以主角会有那番独白,他要燃烧的,不只是内心的原罪,也是心中残留的陈旧而落后的观念,他更是要以这火焰来向传统那“水”的文化宣战。此外,“门槛”象征心理突破极限的难关,“洗礼”源自基督教的受洗之礼,这些也都是不言而喻的。at:2013年12月07日 下午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