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个星期,陆续听了几节语文课。颇有感触,虽没有万千感慨,也有不是三语两语说得尽的感悟。现将反馈性的与同行们共勉,一孔之见,难入行家法眼,请别见怪。
课堂有千千万万的优点,说也说不尽,就不说了。如今我针对不足问题提出三点看法,与诸君共监。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略显随意性。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方面应该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目全无牛,游刀有余。可如今的课堂教学却有点边走边说的味道,我想这除了个别贤者外,如我一般平凡的教师是做不到的。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没有严肃性、没有神密感。
二、备课只停留在表层,研究肤浅而不够深入。一本课本只有一百多页,而个别课文的彩图却占了整面,可见编者对彩图的重视(由此可见彩图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很多知识都是由观察得来了,再说图文并茂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这在古诗中犹显得重要,我们的先驱在远古就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的教师没有好好利用彩图,实际上就是不能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另一方面,学习古诗应该比较详细地介绍作者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实际上只要花上三两分钟上网,便一切了然于胸),时代背景的了解对于学生理解古诗大有补益(如杨万里,南宋各方面相对隐定时期)。那么对于他游西湖所写的那一首诗就很容易理解。
三、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找到了作文落后的主要根源。作为一个长期担任数学教学的老师,不懂得“起承转合”还情有可愿。而作为一个长期担任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不懂得“起承转合”不仅过意不去,还会闹笑话。“起承转合”实际上是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言而有序。一个人是一篇文章,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则是文章的骨骼。没有骨骼,灵魂无所寄托;没有骨骼血肉无所依附。因此,文章的结构非常的重要。我在这边简单的叙述一下:“起承转合”,起要平直;承宜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平直——直接破题;春容——自然流畅;变化——波澜起伏、尺水兴波;渊永——画龙点睛、回味无穷。我们一个星期只排一节的作文课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我们的作文教学贯穿于每篇课文(不是每节课)。
教学行家道出了教学的三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同样一篇课文也有三个层次:了解语言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可惜我们的一生却只能徘徊在一、二种境界之间,误人子第,深感内疚。
-全文完-
▷ 进入地狱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